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1/07/10
公開課照片(照片提供:蘇渝雅老師)
她的教師路一開始是半推半就,到後來看見自己的使命。
藉由桌遊,讓學習成就低的學生獲得成就感,也因為改變教學讓學生更喜歡學英文。
蘇渝雅老師目前任教於臺中市立光復國民中小學,擔任英語教師。
「要說為什麼我會當老師,一開始的原因很簡單,我媽要我去的。」渝雅老師打趣地說。
「我在靜宜大學念英文系的時候,雖然同時修習教育學程,但其實那時候對於教育還沒有太多熱情。一直是等到實習的時候,我才認知到,原來,教育是種使命感。教育其實很不容易,也很重要,那時才有想要成為老師的自覺。」
考上正式老師的第一年,渝雅老師分發到高雄市立中芸國中,她接下教學組長以及三個國三班,在教學和行政業務還不是很熟練的狀況下,讓她壓力非常大。在擔任老師的第一年就充滿挫折感,但同時也發現自己的不足,當老師的這條道路上她必須不斷地成長、精進自己,才能在教學現場更游刃有餘。
由於自我人生規劃,她從高雄介聘到臺中,並在臺中市立光復中小學落腳。
在嘗試不同教學的過程中,渝雅老師創發教案,教學也變得多樣化,卻遲遲沒有看到學生的反饋,讓她曾經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非得要改變。然而轉念一想,要她回到原本的教學方式也已經回不去了,她說:「改變一旦開始,便停不下來。過去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學習不但無聊且沒有幫助。即便過程中懷疑自己,也要繼續往前走。」直到這學期,因為學校課務調整,原本科任班級換了其他老師後,學生發現教學的前後差異,逐漸給她正面回饋。
渝雅老師才意識到,改變是有意義的,更堅信只要持續做,學生是感受能到的。
學生分組討論製作簡報(照片提供:蘇渝雅老師)
學生共玩桌遊練習單字句型(照片提供:蘇渝雅老師)
曾經,她也和許多老師一樣,以講述式教學走天下。當她在擔任代理老師時,翻轉教育還不是很流行,再加上無論是自己所受的師培訓練或是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這樣教學,因此她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熟悉的模式教學,也沒有意識到需要改變。改變的契機是,偶然間,在臉書上看到不同的教師社群,她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老師都按照教師手冊照本宣科,原來教學不是只有單向式講述法。其實早就有很多老師已經跨出第一步,同時也很樂於在網路上分享,再加上教師研習也日益興盛,讓渝雅老師大開眼界。
說到參加夢N研習,渝雅老師算是元老級教師,夢一在國立中正大學舉辦時,她就已經報名參加國中英文班別了。她會參加研習的動機來自於,受不了一成不變教學,自己又尚未具備創新教學能力,所以開始到處參加研習—這是她教書第三年。
那次夢N研習,她才知道,教學不僅限於課本,桌遊、科技教學都可以是教材之一。不過她並沒有因為參加夢一後,就立刻回到課堂實踐,反而是開啟她創新教學可能性,並且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要踏入教學實踐是等到2018年。
雖然渝雅老師任教的是國中學生,但她也參加夢N國小英語組別,因為她想知道不同學習階段的課程設計是否也能應用在國中生身上。與此同時,當她在帶國二英文補救教學時,她可以更明白學生之所以跟不上,是因為在國小學習英文時缺乏基本知識能力,以至於到了國中後無法銜接。因此在課程設計上,增加基本練習,以增強學生英語能力。這些學生英文不好,也不敢開口說英文,常在課堂上當客人,她以桌遊訓練學生正確發音及口語能力,建立自信心,也能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把學生帶回課堂。
教師這份工作,對於渝雅老師來說,一開始只是完成母親的願望,然而在這十三年來的教學生涯中,已經轉變成為擔任學生的人生教練。她說:「學生在國中這三年,要學的事情有很多,無論是知識層面或是心靈層面。身為一名老師,我希望我能把我所知道的事情,一步一步地帶領學生實際去做,並且做中學。我能做的就是讓我的學生成為更良善的人,讓他們的身心靈達到平衡,盼望學生在面對不同的人生議題時,能有判斷力,並且走向更美好的道路。」
公開課指導學生操作(照片提供:蘇渝雅老師)
與印度老師視訊(照片提供:蘇渝雅老師)
2020夢N台中場實踐家參與課堂(照片提供:蘇渝雅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