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造力:重視個別發展,引導學生探索、創作原地,鼓勵發表自我想法。
2.自省力:加強品德生活教育與是非判斷能力,進提升自我。
3.問題解決能力:訓練學生主動思索解決辦法及運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閱讀力:鼓勵學生閱讀的興趣及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
5.合作力:培養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6.EQ管理能力:培養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學習面對與處理個人情緒問題,增進良好人際關係。
1.訂定明確的班級規範,以培養誠實、負責、守承諾的良好品格。
2.善用網路、電子資訊設備、社區資源活化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3.透過電訪和家訪問建立良好親師溝通與互動,共同教育學生。
4.規劃安全與受尊重的學習環境。
5.重視學生多元的啟發,並以創意與適性化教學方式,營造學生熱愛
學習,並容許學生從錯誤中學習。
1.日常生活準則:動靜分明、知錯能改、樂觀和氣、誠實謙虛、惜福感恩、日行一善。愛整潔、守秩序、有禮貌、做環保。
2.班規 :
(1)做到尊敬師長,友愛同學。
(2)隨時注意服儀,舉止得體。
(3)維護環境整潔,人人有責。
(4)每天準時到校,快樂學習。
(5)按時繳交作業,上課專心。
(6)升降旗動作快,保持肅靜。
1.班級自治:
每學期初,依班上所需服務內容,推選各級幹部和認領其它各科小老師工作,儘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養孩子們服務、榮譽與負責的心。
2.才藝競賽:
閱讀心得寫作、壁報、才藝表演、運動會跳高、100公尺 和200公尺 個人賽…等等班際性比賽,由該項能力卓越當中推派代表參加。
3.打掃工作:
分內、外掃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並定期進行檢討與調整工作。
4.午餐工作:
全班分組,輪流抬餐盒及中午打掃,定期進行檢討與調整工作內容。
5.座位安排:
全班分八排,按身高、視力等因素,分別就坐。
6.作業批改:
作業或考卷批閱發還後,錯的即刻訂正一遍,未即時訂正者,扣該次平時成績。讓學生感到學業受到師長和父母親雙重
重視而不敢怠惰,各種家庭課業或考卷,均煩請家長簽閱。
1.寫作訓練:
利用聯絡簿寫30-50字的小記,不定期安排到圖書室閱讀課外書、撰寫「閱讀心得」,每學期三篇命題作文。充分補充句型和修辭和成語,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語文能力,並能將所學落實在生活中,增強寫作能力。
2. 戶外教學: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定期舉辦戶外教學,拓展視野。
3.法治教育:
利用社會及校園新聞事件討論,讓學生瞭解守法的重要性,隨時指導學生守法的觀念,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4.性別平等教育:
透過影片觀賞、案例分析及討論,培養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
1.形成性評量:參與討論、發表情形、作業習寫、專題報告、作業、平時考及學習態度…等。
2.總結性評量:定期考查〈以紙筆評量為主〉。
3.同儕之間的互評與自評,列入期末合作學習的成績。
4.綜合活動成績:人氣指數50%、寒暑假作業10%、電腦課成績10%、學習檔案10%、上課表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