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訓練📢
土壤是孕育了生命萬物的搖床,也是農友最重要的家人及夥伴,在經過代代勤奮耕種後,可能造成土壤中的飲養失衡,導致農作物的生長發生異常。
您曾停下來關心過陪伴您多年的土壤嗎?如同人需要定期健康檢查,土壤也是需要的!了解目前田區土壤狀況,適時補充營養增加肥力並降低不必要養分、以微生物改善土壤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養好土壤才能更好培育更多優質農作物!
若土壤之酸鹼度不適合(適量標準:5.5-7.0),如過酸(pH於5.0以下)或過鹼(pH於7.5以上)的土壤,容易使土壤中的植物營養分無效性,使作物不能適應,尤其土壤酸化最為常見,其原因可能為雨水大量淋洗、植物吸走大量正離子養分、不當施用酸性肥料或是使用過量有機酸所致,若是土壤緩衝能力低落,更易顯現酸化現象。
▶▶▶ 朝陽科大農業輔導團隊
土壤之電導度是通過電導率來反應土壤中鹽度的多寡(適量標準:小於2 mS/cm),並間接反映土壤肥力的情況。如果在日常耕作中施肥過多,則容易造成肥力過大、土壤鹽化(電導度大於4 mS/cm)、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的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所以我們要監測好土壤電導度,防範勝於未然。
▶▶▶ 朝陽科大農業輔導團隊
分析土壤總有機碳可以瞭解土壤有機質之含量(適量標準:0.58-1.76%),而因臺灣環境高溫多雨,土壤有機質分解較快,因此常施用化學肥料量,倘若施用不當,將環境污染。土壤有機質的功效甚多,例如:(1)使土壤團粒化,以利通氣、排水。(2)緩慢釋放植體所需之營養成份。(3)增加土壤保水能力。(4)使土壤之酸鹼反應緩和。(5)吸附並交換植物營養元素,提高肥料緩效性。(6)使土壤微生物能抵抗大量病菌的發展。
▶▶▶ 朝陽科大農業輔導團隊
鈣、鎂離子在土壤中有著穩定酸鹼度的作用,同時也是作物生長的營養元素(適量標準:鈣800-1600 mg/kg、鎂30-60 mg/kg),而光合作用、硝酸鹽還原轉化成蛋白質等階段皆需鉀離子(適量標準:鉀67-125 mg/kg),鈉離子能夠增大植物細胞的滲透勢能,在具有一定鈉離子濃度的土壤中能提高植物吸水、吸肥的能力。
▶▶▶ 朝陽科大農業輔導團隊
土壤有效磷是土壤中可以被植體所吸收的磷,可做為施用磷肥的指標。若土壤有效性磷的含量越低,再施用磷肥後對於作物生長的效果會更加明顯(適量標準:14-27 mg/kg)。影響土壤有效性磷的原因有(1)土壤黏粒含量高、翻土整地、土壤過酸(鹼)等,使磷被固定進而導致有效性降低。(2)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多可增加土壤中磷的有效性。適當的控制土壤中有效性磷含量可以有效的使作物順利生長。
▶▶▶ 朝陽科大農業輔導團隊
土壤質地是指土壤粗細的程度或土壤中大小土粒之分布。 直徑在 2 公厘以下的粒子才算是真正的土壤粒子,分為砂粒、坋粒及黏粒。砂質土壤吸附力弱,保水、保肥差,缺乏有機質,肥力低。砂質土壤排水良好,空氣流通,根群容易伸長,耕作容易,施肥效果明顯;而黏質土壤性質與砂質土壤相反,即保水、保肥力大,但排水不良,空氣流通不良,耕作困難,根群不易伸展。瞭解土壤質地後,可依據土壤質地調整栽培策略。
▶▶▶ 朝陽科大農業輔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