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蟻類-白蟻

白蟻

一、 白蟻、螞蟻有別

  • 白蟻屬等翅目昆蟲,與蟑螂近緣,在地球上已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歷史。
  • 白蟻有翅成蟲的前後翅幾乎等長,翅長遠超過身體,且其翅脈原始而複雜,有時有網狀結構。
  • 螞蟻屬膜翅目昆蟲,與蜜蜂近緣,距今僅有七千萬年的歷史。其有翅成蟲前翅大於後翅,翅長幾乎等於或略長於身體,且翅脈特化而簡單。
  • 白蟻的工蟻、兵蟻多為淡白色或灰白色,觸角為念珠狀,且胸腹間交接部分寬度變化不大。
  • 螞蟻多為黃色、褐色、黑色或橘紅色,其胸腹間有明顯細腰節。
  • 白蟻屬不完全變態昆蟲,由卵到成蟲經幼蟻或若蟻,無蛹期。
  • 螞蟻屬完全變態,由卵到成蟲經幼蟲期和蛹期。
  • 白蟻的工、兵蟻身體表皮角質化程度不高,畏光,活動和取食時有蟻路或泥被掩護,大多種類眼已退化。
  • 螞蟻身體表皮角質化程度高,不畏光,除少數種類外,活動時一般不築路。
  • 白蟻成蟲在分飛落地、脫翅後才雌雄配對繁殖,且長期居住在一起,經常交配。
  • 螞蟻在飛行中交配,且交配後雄蟻不再起作用。

二、白蟻族群的社會分工

• 白蟻是營群體生活的社會性昆蟲,雖然不同種類白蟻,群體大小不同,如散白蟻一般一個群體內僅包括幾百個到幾千個個體,而黑翅土白蟻一個群體包括的個體有時可多達200萬以上

• 在同一群體內由於所處的地位不同,分工不同,有不同的品級分化。從外部形態和生理機能上可將白蟻個體分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兩大類,每類又可分為若干品級。

1、 生殖型或稱繁殖型

由於來源和形態的不同,一般又可分為以下三個品級:原始蟻王蟻后,短翅補充蟻王蟻后,無翅補充蟻王蟻后。

2、 非生殖型

包括工蟻和兵蟻兩個品級。這類白蟻雖有完整的生殖器官,但發育不完全,沒有生殖機能。在整個巢群內,數量最多,並且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蟻巢的建設者和保衛者。

三、白蟻的種類:

臺灣的白蟻有16種,居家常見的有6種,尤其是臺灣家白蟻最為常見,為害最烈。

木白蟻科

• 截頭堆砂白蟻Cryptotermes domesticus

• 黑樹白蟻Glyptotermes fuscus

• 赤樹白蟻Glyptotermes satumensis

• 台灣木白蟻Kalotermes inamurae

• 恆春新白蟻Neotermes koshunensis

• 山林原白蟻Hodotermopsis sjostedi

鼻白蟻科

• 台灣原鼻白蟻Prorhinotermes japonicus

• 家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

• 黃肢散白蟻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 黑肢散白蟻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白蟻科

• 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

• 歪白蟻Capritermes nitobei

• 台華歪白蟻Sinocapritermes mushae

• 高山象白蟻Nasuitermes takasagoensis

• 木下象白蟻Nasuitermes kinoshitae

• 小象白蟻Nasuitermes parvonasutus


茲將臺灣居家常見的6種白蟻概述如下:

1. 春新白蟻 Neotermes koshunensis (Shiraki)

• 兵蟻:頭殼長3.33-3.79mm,頭寬2.16-2.44mm,頭部桔紅,後端較淺,胸、腹、足皆淡黃色,全身毛短而稀少。頭扁柱狀,由背面看圓形。額部扁平,上顎粗大,其長度約為頭長的1/2,左上顎具有5個齒,右上顎具有2個齒。前胸背板形狀變化不一律,多數寬於頭,前緣凹向後方,後緣也凹向前方,靠近前緣處左右各有一橫的淺槽,因此前緣略形翹起,足粗短。

• 有翅成蟲:體長15.00-19.08mm,頭部為暗桔紅色,前胸背板及腹部背板為橙色,單眼較大,與複眼相接近。觸角16-19節,多為18節。前翅的中脈由肩縫伸出,與徑分脈平行且較接近。危害活樹的枝、幹部分,尤其經過砍伐倒臥於地面的枝、幹更易受害,一般在較堅硬的樹木上見到該種白蟻危害較多。在樹幹內蛀食成不規則的隧道,不構築複雜蟻巢。

2.頭堆砂白蟻 Cryptotermes domesticus (Haviland)

• 兵蟻:頭長至截面頂1.52-1.59mm,頭寬1.28-1.41mm。頭前部黑色,後部赤褐色;上顎黑色;觸角1、2節棕色,其餘為淺黃色;胸及腹部淡黃色;前胸背板的前部為棕黃色。頭部厚,由背面觀類似方形,兩側緣平行,後緣圓形;頭前端呈垂直或大於垂直的截斷面,由側面觀,截面與上顎形成小於90°的交角。上顎短而寬,端部尖銳。

• 群體小,群內個體少。在房屋建築上蛀成不規則的隧道、外面可見到一些小形孔洞和由孔洞中掉下來的棕褐色糞粒。

3.黃胸散白蟻 Reticulitrmes(Frontotermes) flaviceps (Oshima)

• 兵蟻頭黃褐色,上顎紫褐色。頭殼被毛較稀。頭殼長方形,頭殼長1.71-2.09mm,頭寬1.10-1.16mm,兩側近平行,向後稍擴;額峰略隆,額間近平。上唇矛狀,唇端狹圓至尖圓;具端毛、亞端毛和側端毛,上顎軍刀狀,顎體較直,右顎端幾未彎,左顎端稍彎。觸角16節。後頦腰狹0.18-0.21mm ,腰指數0.36-0.44mm。前胸背板中區毛20餘根。有翅成蟲頭殼栗褐色,前胸背板灰黃色,後頦灰黃色,足腿節深黃褐色,脛節黃褐色。

• 黃胸散白蟻無定型的蟻巢,一個群體內的個體通常只有數百頭,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在建築物中常危害地板撂柵、踢腳板、底層門框等基部2米以下的木構件。一般在每年10月羽化,於次年2-4月分飛,分飛時間以12:00-14:00較為普遍。

4.黑胸散白蟻 Reticulitermes(Planifrontotermes) chinensis Snyder

• 兵蟻頭黃褐色,上顎赤褐色。頭殼被毛稀疏。頭殼長方形,頭殼長1.83-1.90mm,頭寬1.08-1.22mm,兩側平行,後緣近平直。額區平坦或微隆。上唇矛狀,唇端尖圓,具端毛,亞端毛,側端毛萎或缺。上顎稍粗,顎端略彎。觸角16-18節。後頦腰狹0.12-0.15,腰指數0.27-0.32。前胸背板中區毛約6根。有翅成蟲頭殼、後頦和前胸背板深栗褐色,足腿節色同頭殼,脛節淡於腿節。

5.臺灣乳白蟻(家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 兵蟻頭殼長1.51-1.68mm,頭寬1.17-1.24mm。頭及觸角淡黃色,上顎黑褐色,腹部乳白色。由背面看,頭呈橢圓形,囟近於園形,大而顯著,位於頭前端的一個微突起的短管上,如被觸動時,能分泌乳狀汁液。上顎鐮刀形,前部彎向中線。腹部背板具有均勻分散的鬃毛,後緣有一行鬃毛。前胸背板平坦,較頭狹窄,前緣及後緣中央有缺刻。有翅成蟲體長13.50-15.00mm;頭背面深黃褐色,胸、腹背面褐黃色,腹部腹面黃色,翅微具淡黃色。

• 臺灣乳白蟻的分飛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傍晚19:00左右。

• 分佈很廣,北界大致在淮河以南。這類白蟻群體大,個體數量多而集中,可在當年羽化,當年分飛。同一巢群白蟻均有多次分飛(2-10次不等),分飛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 分飛始期:有翅成蟲全部羽化,有少數分飛孔工蟻開始打開,但洞口不大

• 分飛高峰期:分飛孔,幾乎給工蟻全部打開、洞口也大、氣象條件合適,有翅成蟲蜂湧而出。

• 分飛未期:分飛高峰期過後的一段時間,約幾天至十餘天,尚未飛完的少數成蟲,作最後分飛,

• 建築物上或在地下構築大型複雜的蟻巢。

• 交配後一個星期產卵,一個月左右孵化。初期群體0.5年50頭,1年80-243頭,1.5年300頭,2年418-956頭,2.5年1000-1500頭,3.5年2732頭,4年5000頭,5年估計也可能僅有10000頭,6-7年發展比較快,尚未產生有翅成蟲前仍是未成熟群體。

• 群體數量的發展快慢,主要取決於生態條件,特別是溫、濕度和食料是否得到滿足。1973年4月27日接種配對一批置於恒溫(300C)、恒溫(85%)培養箱中,給予充分食料和適當水分,群體發展相當快,在1974年7月24日檢查一對(配對後15個月)群體數量已達1039頭,其中工蟻915頭(占88%),兵蟻124頭(占12%)以及蟻卵一堆。

6.黑翅土白蟻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兵蟻頭殼長1.50-1.77mm,頭寬1.27-1.44mm;頭暗深黃色,腹部淡黃色至灰白色(酒精浸漬的標本往往頭的全部或局部轉為褐色);頭部毛稀疏,胸、腹有較密集的毛;頭部由背面看為卵形,長大於寬,最寬處在頭部的中後段,向前端略狹窄;額部頗平;上顎鐮刀形,左上顎中點的前方有一顯著的齒,齒尖斜朝向前,右上顎的內緣的相當部位有一微齒;上唇舌形。前胸背板前部窄,斜翹起,後部較寬,由上方看形如元寶,前部和後部在兩側的交角處各有一斜向後方的裂溝,前緣及後緣中央皆有凹刻。有翅成蟲體長27.00- 29.50mm;體黑褐色,翅也是黑褐色;頭部圓形,複眼橢圓形,單眼亦是橢圓形,與複眼的距離等於單眼的長度;觸角19節,第2節長於第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