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面具嘉年華會的起源,西元 1162 年,為了慶祝威尼斯國對抗 Ulrico 的勝戰,在聖馬可廣場舉行慶典。16 世紀時,身著斗篷與面具的造型雖然未獲准,但戴面具、穿斗篷的「面具客」仍穿梭於威尼斯的街道之間。18 世紀之前,法律允許威尼斯人在規定的時間裏可以戴著面具; 12 天的嘉年華狂歡節和40 天的齋戒日更是面具不離身。直到 1797 年拿破崙征服了威尼斯,面具客才銷聲匿跡,182年後的 1979 年,現代嘉年華才再度復活。
入夜後想出去狂歡,卻又擔心被認出的威尼斯貴族們,穿著華麗復古的服裝,戴上誇張的面具隱藏身份,與大家一起慶祝。因此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更拉近了階級間的距離。早期中古世紀時階級意識極為濃厚,但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嘉年華,卻在人人戴著華麗面具下除去了貧富貴賤的籓籬。
水都威尼斯的氣質配上歌舞昇平的面具嘉年華,讓本就迷霧朦朧的空氣中又添了一息神秘的色彩,面具的存在打破了階級、種族、貴賤,讓參加慶典的每一人盡情享受生命、享受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