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一:是否藉由邀集業界、校友、家長、行政人員及師生代表共同討論之民主參與方式,建構彰顯教育政策與學校特色之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並納入校務發展計畫。
指標九:學生品德認知能力及情意面相是否提升正向行為增多且富項行為有所減少。
指標十:學校是否建立定期自我檢核與改善機制,以檢討與改進成效,促進品德教育之永續發展。
指標十一:是否將每年品德教育推廣情形上傳至學校網站。
指標二:是否將品德教育多元地納入正式課程中,發展品德教育課程內涵,並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及研發教材教案及教學成效評量。
指標三:是否以多元創新方式將品德教育納入非正式課程、生活教育與體育、藝文、環保、童軍、社團活動、學生自治及社區服務等各項活動中,並辦理品德核心價值論壇活動、典範行為表揚活動等。
指標四:校長與行政團隊是否發揮學校行政的道德領導,積極倡導品德教育,並成為學生楷模。
指標五:是否整合校內外相關資源(社區與民間團體、家長團體),共同推動有品質的品德教育。
指標六:是否將品德教育有計畫地融入親師生及社區互動中,並辦理有關親職與社區教育活動。
指標八:親師生是否共同積極參與營造彰顯學校品德核心價值知校園景觀、規章制度、宿舍文化及校園倫理文化等。
指標七:是否鼓勵教師生命成長與發展教師之品德教育專業角色與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