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_History

YoYo 溜溜球

溜溜球的歷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中國和希臘,後來傳到了歐洲。到了18世紀,這種「外來」的「小玩意」已成為歐洲貴族最喜愛的玩具。

一直以來,溜溜球的繩子都是拴在軸上,讓球盤旋轉到底時可立即反轉向上爬。但菲律賓的溜溜球迷將繩子鬆鬆地圈過軸,木製球盤便能停在底部空轉(又稱「懸停」)。這項創舉造就了無數特技,例如「小貓搖籃」和「帶狗散步」。1916年7月1日出刊的Scientific American Supplement裡,刊載了一篇以「菲律賓玩具」為標題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示範如何才能製作出會旋轉的球盤,說這個玩具的名稱是「溜溜球」,而且「要有相當程度的技巧才能夠玩得好」。

菲律賓人佛羅雷斯(Pedro Flores)移民到美國後,於1928年開始製造溜溜球,帶動美國第一波溜溜球流行風潮。由於它便宜又耐用,因此成為大蕭條時期的少數成功商品之一。

1932年,商人鄧肯(Donald Duncan)買下佛羅雷斯的公司,開始廣辦比賽來提高知名度,並註冊了「溜溜」這個商標,使得其他競爭廠商只能使用不夠響亮的「轉轉」等名稱。後來鄧肯成了溜溜球的同義詞,1962年,該公司在只有4000萬名兒童的美國,售出了4500萬個溜溜球。但在1965年,聯邦法院判決「溜溜」已經成為普通名詞,讓鄧肯失去了註冊商標的保護。後來火炬塑膠公司(Flambeau Plastics)收購了破產的鄧肯公司,並重新發揚鄧肯這個品牌。

一位退休的業界工程師暨職業溜溜球選手親筆寫了五篇很棒的專題論文,介紹溜溜球的物理原理,內容涵蓋轉動慣量到轉速的產生等。

傳統溜溜球(左圖)的繩子綁在連接兩側球盤的固定軸上;現在則是將繩子鬆鬆地圈在軸上,因此球盤可以空轉,或稱為懸停,這也是大部份特技的基礎。現代的溜溜球有時具備可空轉的貫穿軸,減低作用在繩子上的摩擦力,讓球盤可以懸停得更久。另外還可在邊圈加上重物,以增加轉動慣量並提高球盤的角速度,使它可懸停得更久。

急促拉繩時,球就會回頭。拉繩動作停止的那一瞬間,旋轉的球盤就會升高(左),把鬆開的繩子推向繩捲,然後再拉下繞過軸心。繩團迫使繩子貼著球盤(上),大幅提高了摩擦力,使球盤攀住繩子向上爬。

Back to YoY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