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林文崇
攝影 / 林文崇
❝ 引言 ❞
水雉復育工作是邱滿星大哥投入鳥類保育工作的開始也是最愛
邱大哥在1993年加入鳥會,在很短時間內(1996年)便擔任高雄鳥會理事長
他常笑說前理事長薛清吉大哥和阿水(曾瀧永)三不五時就來找他喝茶聊天
就是要設計他去當理事長
其實是因為他的個人特質和領導力非常出色
勇於接受挑戰且有開拓財源的本事
因此在他擔任理事長階段
就把鳥會的專職人力增加,建立後續會務穩定推動的基礎
他在正值壯年時(46歲)退休,去擔任無給職的第一屆官田水雉復育區召集人
投入他所熱愛的鳥類保育工作
他一個人隻身從高雄搬到官田租屋
從一片荒地、無到有、篳路藍縷、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建構起水雉復育園區!
在他的領導之下,許多NGO夥伴、親朋好友受到感召紛紛出錢出力協助
當時南部的幾個鳥會:屏東鳥會、高雄鳥會、台南鳥會、嘉義鳥會和濕盟
每周都輪流排搬來棲地當志工,協助種植、圍籬笆、整理環境、種水生植物等工作
在這樣克難的環境下
水雉復育園區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水雉的數量逐年增加、滅絕的危機已經解除
當官田水雉棲地逐漸穩定後
邱大哥想要接受其他的挑戰
於是卸下了三年的召集人工作回到高雄
參與了洲仔濕地的規劃與營造
開啟了高雄『水雉返鄉』的另一段故事
洲仔濕地水雉返鄉的故事在獲得高雄市政府的支持下順利啟動
也獲得2003『福特環保獎』首獎的肯定
顯示水雉棲地的復育和營造工作是可以被推廣到其他縣市的
不過洲仔濕地的面積僅有10公頃又被快速道路給隔絕
水雉族群的增加很快就受到了限制
2006-2008水雉園區管理不善、逐漸荒廢
官田水雉復育區的經營管理陷入困境
於是台南市政府聯繫邱大哥請他回來整頓園區
在2009-2010年邱大哥再次回鍋擔任召集人
2009年發生八八風災,台灣中南部各地重創,官田也無法倖免
邱大哥就負起園區重建的任務
將破損、老舊的設施和棲地一一更新整理
造就2011年後的水雉繁殖大爆發
當整頓完成後,邱大哥又不安於室
他選擇山麻雀做為下一個保育挑戰(2013-2017)
當山麻雀保育計畫告一段落之後
他回到高雄有比較多時間回到鳥會與我討論鳥類保育的事務
剛好劉孝伸、黃淑玫老師在美濃租下一公頃窪地
嘗試做水雉棲地營造(2017)
就邀請邱大哥前去協助
又開啟了美濃湖水雉棲地的新局面
由於民間棲地面積太小
於是鳥會積極爭取高雄市觀光局支持闢建美濃湖大灣棲地
擴大水雉繁殖棲地面積(2019)
我也遊說邱大哥回鍋擔任理事長(2020-2022)
重新啟動全台水雉珍珠棲地復育行動
2021年美濃湖水雉復育園區完工移交鳥會認養
水雉復育工作站結合民間集資棲地和大灣棲地
作為培訓志工人力、水生植物育苗與推動環境教育的基地
逐步將水雉棲地營造與復育工作推廣到全台各地
包括屏東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
典寶溪滯洪池以及後續的舊鐵橋濕地認養
邱大哥雖然已離開我們
但是他對水雉復育的用心與精神已經深深烙印我們的心中
一棒接一棒傳承下去
---------- 高雄鳥會總幹事 林昆海
攝影 / 鳥友 (待確認)
1865
出現第一筆水雉紀錄
英國人史溫侯 (RobertSwinhoe) 先生於高雄大水塘記錄到台灣第一筆水雉紀錄。
1980 - 1989
台灣各地水雉繁殖族群消失
攝影 / 林維信
1989
水雉被列為第二級保育類
行政院農委會公告水雉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
攝影 / 陳建樺
1990
台灣僅存台南地區有少數繁殖族群
❝ 水雉族群逐年減少,又遇高鐵危機 ❞
1990
高鐵路線規劃穿越水雉重要棲地
高速鐵路路線規劃路線穿越臺南葫蘆埤及德元埤等水雉重要棲息地,對水雉的生存構成極大之威脅,故民國84年行政院環保署審查通過高速鐵路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對水雉的保育做了以下審查結論:「高鐵路線經過水雉等野生動物繁殖區之部份,尚未有具體保護措施,請另提保育計畫送審,未獲審查同意,該路段不得動工。」【註3】
攝影 / 楚立群
1993
環評審查會振奮人心的一戰
台南熱心鳥友林顯堂,將葫蘆埤水雉巢區及高鐵樑柱重疊的標示圖,交給了代表鳥界在環評中苦戰的濕盟翁義聰老師,使翁老師在2月的環評審查會上,打了一場振奮人心的一戰。【註2】
1996
邱滿星先生開始注意到瀕危物種水雉
邱大哥在接下高雄鳥會理事長的職位以前,便開始注意到瀕危物種水雉,當時對水雉進行比較詳盡的調查的團體,主要是台南鳥會與溼地保護聯盟,此時高雄鳥會是陪同協助的角色。
因此,高鐵環評的相關活動,大多是這兩個團體出席,這時候邱大哥在台北上班,便開放辦公室和宿舍給他們使用。【註1】
1997
私人土地火燒珠水雉復育計畫失敗
火燒珠,為當年較容易看到水雉的地方。邱大哥與第一屆理事長阿水 (曾瀧永先生) 常去找火燒珠的地主聊天,希望以一年5萬塊租三甲地的方式承租,而菱角收成還是由地主所有。很可惜的,在簽約前一天,地主與兒子擔心未來土地若劃成保護區,會造成損失,因此沒有簽成合約。【註1】
1997
中華鳥會拜訪,意外開啟水雉保育合作
在火燒珠土地承租計畫失敗後,中華鳥會理事長郭承裕、祕書長馮雙、副祕書長魏美莉於6月中開始拜訪全台灣鳥會,希望邀請高雄鳥會重新加入中華鳥會會員。
邱大哥提出水雉當時被記錄到僅剩30-50隻,加上高鐵環評正在進行中,因此保育瀕臨絕種的水雉刻不容緩,中華鳥會人員便答應會在理監事會議進行提案。【註1】
高鐵公司、高鐵局、台南縣府 - 搶救水雉委員會
1997
成立水雉搶救委員會,擔任副召集人
在1997年7月16日中華鳥會正式成立「水雉搶救委員會」,由全台鳥會與濕盟共同組成,邱大哥擔任委員會副召集人。
同年台南縣政府舉行縣鳥票選活動,水雉擊敗黑面琵鷺,成為台南縣鳥。台南縣政府與農委會合作,推出影響後日深遠的「水雉保育菱農獎勵辦法」。【註1,2】
搶救水雉大事記
❝ 史上第一例棲地補償案例 - 官田水雉 ❞
1998
有史以來打的最漂亮的環評 - 水雉棲地補償
環保署經過四次審查,同意通過「高速鐵路水雉等保育計畫草案」,做下結論第二條「應完成15公頃租地事宜後,該路段使得動工」的環評承諾,中華鳥會郭承裕理事長拜託高雄鳥會提出棲地復育計畫。
棲地補償:意旨因工程規劃破壞棲地,因此單位應要在原地附近提供一塊土地作為環境棲地補償。【註1,2】
1999
正式完成水雉棲地補償土地租用契約
交通部高鐵局、台南縣政府與台糖公司7月完成15公頃土地租用契約確認。「水雉搶救委員會」更名為「水雉復育委員會」,台南縣政府12月將整個復育計畫委託給中華鳥會與濕地保護聯盟合組的「水雉復育委員會工作小組」。【註1】
2000
水雉復育區正式動工,第一隻水雉飛入園區
1月5日15公頃的水雉復育區正式動工,並將園區定名為「水雉復育區」一期工程 (7公頃) 於3月1日完工,3月4日種下第一批菱角,二期工程 (8公頃) 於4月21日動工。
5月25日第一隻水雉飛入復育區,6月21日第一隻水雉開始孵蛋。
❝ 從零到有打造官田水雉復育地 ❞
Bird Life雜誌介紹官田水雉棲地
2000 - 2002
擔任台南官田水雉復育區 召集人
2000-2002年邱大哥擔任台南官田水雉復育區第一屆召集人。
擔任召集人期間,完成復育區濕地水塘、竹編圍籬、水雉觀測站、貨櫃工作站、會議室、儲藏室、綜合教室、解說看板及賞鳥室。繁殖巢位也從第一年的4巢提升為27巢、39巢。
邱大哥完成鳥界交付的任務,2003年將復育區交給中山大學張學文教授接任第二任水雉復育區主任。【註2】
2000
推動「水雉之友」自主財源募款
「水雉之友」是一個棲地認養的關懷計畫,以每50平方米為一單位,每年新台幣1000元,不限資格希望號召鳥友與社會人士一同關心水雉的未來。若園區全部都能被認養,每年則可募得300萬元的自主財源。【註6】
招募水雉之友摺頁
台南縣政府推行水雉保育獎勵辦法
2000 / 2004
高雄鳥會出版水雉復育年刊
電腦版:將鼠標停留於年刊上,請往下滑即可觀看。
手機版:點選年刊,進到可滑動頁面。
水雉復育年刊 - 創刊號 - 2002.03
水雉復育年刊 - 第二期 - 2004.03
2002
參與草創洲仔濕地,重建水雉棲地
協調公部門,發起「都會濕地」構想,於昔稱的左營大水塘重建水雉棲地。引起「公園革命」的討論,陸續公共電視、環球電視採訪紛沓而至。
2005 我們的島 第830集
雉在官田|與水雉共好的菱角田 (2015-10-26)
2003
水雉報名福特保育環保獎,榮獲首獎
邱大哥與邱文彥老師合作,以「公園革命――水雉返鄉計畫」為主題,為洲仔濕地報名參加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榮獲首獎及獎金贊助。
2006 -2008
水雉園區管理不善,逐漸荒廢
2007
水雉復育區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2008
以「官田濕地」入選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2009 - 2010
再次擔任台南官田水雉復育區 召集人
2009-2010年回鍋擔任台南官田水雉復育區第三屆召集人。
在台南縣政府強烈要求下重返水雉園區,2009年莫拉克颱風 (88風災) 園區遭到重創、水雉傷亡慘重。在林務局的支持下,不僅修復園區設施,更新添園區入口意象、景觀台、活動廣場、賞鳥屋、廁所、義工休息區、廚房、浴室、宿舍等設施。
2010年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支援下,園區二期近荒廢的荷花塘溼地,全部重新整建為菱角田,並配置二期園區完整的供水管路系統,埋下隔年 (2011年) 水雉巢位幾乎倍增之先機。
邱大哥在完成第二次回鍋任務後,在2011年初將經營管理重任交給台南鳥會。【註2】
2017 - 2018
由劉孝伸、黃淑玫租下美濃湖畔一甲地,作為水雉民間棲地
美濃地區現在已逐漸變成高雄人的後花園,老鳥友孝伸老師觀察到,在美濃的野蓮田田區,每年都有十來隻水雉來度冬,卻因沒有適合的棲地可以使水雉留下來繁殖,他退休後於2016年展開了一段租地留水雉的感人故事 (詳鳥語350期)。【註2】
2019
成立美濃湖水雉小組,擔任召集人
邱大哥與林昆海總幹事、橘子老師等人成立美濃湖水雉小組,並由邱大哥擔任召集人。
2017-2018,孝伸、淑玫老師兩人默默辛苦的做了兩年的棲地管理後,2019年與高雄鳥會理監事會談妥,在土地租約期滿(三年)後,移交給鳥會,由鳥會組一個團體來接手經營管理,團隊2019年3月成立,每月開一次會,從棲地規劃、經營管理、財源籌措、軟硬體投入到投資效益、風險等等,6月團隊與地主商定新的土地租約時,除了土地租金漲了一倍外,租期也由希望的十年降為五年,鳥會理監事會在風險及投資效益的考量下,否決了這個水雉棲地計畫。【註2】
2021 我們的島 第1129集
不只水雉回家|美濃湖溼地復育二三事 (2021-11-01)
2021
美濃水雉棲地榮獲第六屆綠獎、第三屆金蘋果獎
❝ 美濃湖水雉2021-2022成果報告 ❞
攝影 / 李豐曉
2023
高雄鳥會持續經營水雉復育工作
鳥會目標為建立水雉棲地帶,除了在2021年與邱大哥認養美濃湖棲地外,2022年與邱大哥認養舊鐵橋棲地,2023年高雄鳥會協助六堆客家園區建立適合水雉棲息環境,延續邱大哥守護水雉精神。
❝ 我們的島 - 其他水雉專題 ❞
【註1】取自「台灣野鳥50年」邱滿星先生訪談自述,並由許瑋珊文字整理後重新撰寫,若有描寫錯誤敬請告知。
【註2】取自「高雄鳥會40周年專刊」從官田到美濃~台灣水雉復育之路,文/邱滿星。
【註3】取自 交通部鐵道局官網 - 高鐵水雉復育。
【註4】取自「2021年高雄鳥會成果報告」美濃湖水雉復育棲地。
【註5】取自「2022年高雄鳥會成果報告」美濃湖水雉復育棲地。
【註6】取自「水雉復育年刊 創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