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宣導

家屬照顧技巧

  失智症與老化很類似,長輩產生記憶力衰退、不愛外出、憂鬱、焦慮等徵狀,家屬往往無法明確判定是因為老化或是因為失智症而造成,而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在不同階段需面對不同困難,並用不同的態度來應對,照顧過程中不但耗損體力也耗損心力。照顧歷程中,應多與他人交流、學習照護技巧,同時需有人陪伴、鼓勵,也需要有人可以傾吐壓抑的情緒,倒出垃圾。當醫師告知患者及家屬是失智症後,他們會經過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呢?說明如下:

一、失智症剛開始的第1階段:長輩本人或家屬會開始發現患者奇怪的舉動,如:重覆問話、囤積物品,感到驚愕和困惑,卻不願接受生病的事實,無法理解現況,陷入恐慌與焦慮中。

二、第2個階段:家屬會受到長輩本人失智症症狀的折騰,而在精神和肉體上疲勞困乏。照顧病人卻徒勞無功,無法得到協助,感到火大。這是最辛苦的時期。

三、第3個階段:家屬就會死了心將錯就錯,發現怨天尤人於事無補。

四、第4個階段:家屬就不再將失智症的症狀當作問題。對失智症人士的關愛會增加。

五、第5個階段時會累積照顧的經驗,活用在應付全新的狀況上。

Q1.如果你是主要照顧者,該如何因應患者的現況?

知道如何應對後不僅可減少衝突發生,也維持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讓家人對失智症不再畏懼。

一、建立生活常規,不要無所事事:讓病患做已經會的事情,並在過程中注意安全,讓病患有發揮的空間,切記不要無所事事,整天看電視。

二、不必事事代勞,發揮現存功能:把事情簡化到長輩可以做,而不是樣樣都替他做好。能力是「用進退廢」,也讓長輩維持現有生活功能。

三、長輩不是小孩,需維持尊嚴:避免在公共場所指責長輩的不恰當行為,也不要用對待小孩的方式來對待長輩,維持個人尊嚴。

四、注意安全:患者會因疾病而邏輯不佳、方向感不佳、記憶力衰退、肌肉退化,家屬在照顧過程中需注意患者安全,如:小心喝水嗆咳、迷路、跌倒,避免發生危險。

五、慢慢來比較快:把每件事情都切割成小小一塊,讓長輩可以一次完成小部分,一次只給一個訊息,避免一次給長輩太多訊息,反而容易忘記。例如:把煮菜區分成洗菜、切菜、煮菜、裝盤,讓長輩做危險性較低的洗菜、裝盤,也可以在過程中具體讚美長輩,增加自信心。

六、不要要求完美:照顧失智症長輩是一項漫長的歷程,在照顧過程中真的發脾氣也不要因此內疚自責,深呼吸或換其他照顧者、尋求專業資源和協助,都可以讓主要照顧者過得更好。

Q2.如果你不是主要照顧者:

一、請肯定主要照顧者的付出和辛勞,共同分擔他們的重擔

二、不要事事要求完美

  長輩得到失智症後,照顧者所面臨的是一條漫長的路,家屬本身的挫折感與壓力會不斷累積,所以主要照顧者不僅需要被支持也需要其他人的協助,讓他們有分享空間並獲得支持是相對重要的一環,也讓家屬及病人本身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