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資訊:嘉義縣大同國小 侯雪卿教師
課程大綱:
透過介紹學生動手實作的學習價值,以及從動作、圖像、再到符號的學習歷程,強調實體教具操作的重要性及好處。
本次的課程以分數作為主題,當講師在帶領課輔老師們以圓形色紙作為分數的教具時,便提醒到教學時需要考量教具的直觀性,以及其對應到數學符號的意涵;後續進入教學觀念講解時,老師也著重探討平分、整體1和單位分數的觀念的建立。之後更進一步利用分數牆的操作來探討等值分數,再次鼓勵課輔教師多創造機會,並盡可能與生活情境連結,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看到東西,了解意義後建立觀念。
講者資訊:嘉義縣大同國小 侯雪卿教師
課程大綱:
講師首先帶領課輔教師簡要了解108課綱中數學素養的基本理念五觀)及課程目標(六標),期許透過教師妥善安排課程活動及利用教學策略,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培養態度、能力及相關知能,並能了解數學是一種語言、一種規律科學,及學會欣賞數學。接續,講師透過分組演練和教學演示等方式,說明可以如何引導學生從操作、觀察、檢驗及得出結論,並藉有效的提問持續促進學童思考,培養其系統性思維。
課程之中,講師亦提醒課輔的意義不單只是提升學生學業成就,更重要是課輔教師是否能在這樣的機會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協助學生發掘及發展自身隱藏的能力。
講者資訊:嘉義市崇文國小 張英燦教師、曾瑞媛教師
課程大綱:
團隊再次邀請張英燦老師及曾瑞媛老師協助講演,首先引導課輔教師認識「迷思是什麼?」,再透過紮實的課程內容提升課輔教師數學科教學知能。課程內容包含認識各年級常錯概念、整體學習脈絡,與嘗試透過學生作答結果推敲迷思所在,及習得多元解決策略。
課程尾聲再次提醒解決策略的要點,如:結合生活情境、細分教學步驟、問題設計由簡入難、善用教具與多實作,藉此增加學童學習成就,並可以利用遊戲、競賽或獎勵機制持續維繫學童學習興趣。
講者資訊:臺南市鹽水區鹽水國民小學 何鳳珠教師
課程大綱:
何鳳珠老師以「教學是邊教邊學,一同與孩子成長」一語開啟課程,透過各個活動的演示、實際遊玩、討論及腦力激盪歷程,與課輔教師一同從中推敲孩子可能會有的想法與反應,講演可以如何引導孩子從遊戲或操作過程中不斷觀察及嘗試,培養課師們與孩子一起玩數學的能力。
課程尾聲,鳳珠老師再次鼓勵課輔教師多加利用簡單的素材,賦予不同的遊戲規則,創作更多好玩的遊戲,而當數學變有趣時,相信孩子也更有機會能開始喜歡數學、不怕數學。
講者資訊:臺中市烏日區溪尾國民小學 宋藍琪主任
課程大綱:
團隊邀請臺中市溪尾國小宋藍琪老師講演,宋老師擅長運用實體教具營造學生學習動機,並具小班制帶班經歷。講師先向課輔教師說明小班教學的契機,如此更能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發現學生潛能及加強師生交流;接續介紹小班教學六大原則及分享不同的小班教學策略,亦結合桌遊、七巧板、撲克牌等教具示範如何實施教學活動。期許藉由此次的分享,可輔助課輔教師規劃課程時更能結合學童生活體驗,或如用故事賦予知識感情,及妥善運用實體教具,達到讓學生維繫學習動機與加強數學學習的效果,找到更多發光發熱的孩子。
講者資訊:嘉義市崇文國小 張英燦教師、曾瑞媛教師
課程大綱:
邀請張英燦老師及曾瑞媛老師協助講解本次課程,透過紮實的課程內容提升課輔教師數學科教學知能。課程先自計畫學童7大常見錯誤概念切入,再到認識各主題概念的教學脈絡、指標基本學習內容,最後針對學童可能產生的迷思提供多元解題策略及教學資源。
老師們亦於課程尾聲彙整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的策略,如:結合生活情境、簡化問題等,鼓勵課輔教師勇於嘗試、配合學生程度設計教法,並能善用教具及班級機制,維繫學童學習興趣,慢慢培養孩子的數感、量感及形感,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機會!
講者資訊:臺南市鹽水區鹽水國民小學 何鳳珠教師
課程大綱:
何鳳珠老師以「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這個問題開啟這堂課程,提醒課輔教師在學生的學生過程中,老師才是那個關鍵的影響人物!接著,透過多元的教材與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在各個數學單元的教學方法,透過多元的方式培養孩子「有感」的數學,而不再只是用單一種方法來做指導。
講者資訊:臺中市烏日區溪尾國民小學 宋藍琪主任
課程大綱:
宋藍琪老師以「為什麼要學數學」及「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兩個問題開啟課程,提醒課輔教師從找出學生對於數學的認可感出發,加入生活化元素,逐步降低學生的學習恐懼感。
藍琪老師亦於課程中分享許多實例,以玩中學及多元互動的方式引領課輔教師從中學習,並於課末提供相關數位資源供課輔教師作為未來課程設計參考。
講者資訊:臺中市東區樂業國民小學 蔡嘉豪主任
課程大綱:
蔡嘉豪老師表示「數學」是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數學亦有其規律,係可循序漸進教學,並期許課輔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的好榜樣。
課程中,以九宮格概念介紹完整的教案設計應有之要素(如學習目標、教學目標、先備知識、教材準備、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及評量檢測等);更說明老師應有充足的數學常識,具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效引導同儕學習,設計適切的評量與學習輔導等能力。
而教學之前的準備,尚包含同理心的培養,教師應同理孩子的語言,用孩子的想法去解讀孩子的心態,及能適時鼓勵,讓孩子放心學。
講者資訊:嘉義市崇文國小 張英燦教師
課程大綱:
由張英燦老師協助說明義愛課輔資源平臺中,數學科資源架構三大類別,分別為教學影片、迷思概念引導及練習題;隨之導入多元課程準備資源,協助課輔教師能一步步從認識學生、了解教材到能確實執行教學。英燦老師也說明小學數學科的九年一貫與12年國教的不同之處,講授過程中亦不時溫馨提點課輔教師教學注意事項,希望能協助課輔教師能順利備課。
講者資訊: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葉惠貞教師
課程大綱:
再次邀請素養專家葉惠貞教師講演,協助課輔教師進行品格教學架橋,包含生活故事漫談、讀報心靈雞湯、影片觀賞討論與繪本閱讀經營四大主題。如以自身經驗示範如何透過「說故事」包裝生活經驗,將想傳達的價值及感動分享給孩子,並藉此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或如建立儀式感,利用說話、問答、角色扮演等多元教學技巧,從中展現成人的思考,並引導孩子聚焦、理解,最終可以實踐!
講師亦期許課輔教師持續培養專業、看重自己工作的敬業,與能樂在其中的樂業,享受課輔陪伴期間帶給師生彼此的成就感。鼓勵有經驗的夥伴在舊的基礎之上加入新想法,新進夥伴則像海綿般盡量吸收,並在沉澱之後轉換出自己的教學想法。
講者資訊:桃園市立大忠國民小學 陳佳慧教師
與談人資訊: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葉惠貞教師
課程大綱:
課程由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葉惠貞老師領銜、桃園市大忠國小陳佳慧老師共同講述如何進行正向班級經營,帶領大家從第一堂課-自我介紹,開始踏出建立師生關係的第一步,接續透過各式活動逐步打造師生共同願景,達成建立儀式感及活絡班級氣氛等目標,同時提醒孩子們「自由來自於自律」。
接著,分享老師除了教導學科,更需要去發現與挖掘孩子們身上那些用成績測量不到的東西,例如善良、負責、好奇等,並給予他們自信與機會能透過多元方式展現自身優勢,學習及瞭解「快樂是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
講師們分享身為老師不只是千手觀音要樣樣懂,更是以愛與專業穿針引線的人,是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橋樑,希望透過老師們的角色能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難點和優點!此外,亦提醒有輸入就要有輸出,故可善用筆記本讓孩子記錄每次課程的心得(這就是團隊發給每位孩子一本筆記本的原因之一喔!);此外,課輔教師也可以從旁以影音紀錄,作為學期回顧的材料之一。
講者資訊: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葉惠貞教師
課程大綱:
品德課程邀請素養專家葉惠貞教師講演,協助課輔教師進行品格教學架橋,包含生活故事漫談、讀報心靈雞湯、影片觀賞討論與繪本閱讀經營四大主題。如以自身經驗示範如何透過「說故事」包裝生活經驗,將想傳達的價值及感動分享給孩子,並藉此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或如建立儀式感,利用說話、問答、角色扮演等多元教學技巧,從中展現成人的思考,並引導孩子聚焦、理解,最終可以實踐!
講師亦期許課輔教師持續培養專業、看重自己工作的敬業,與能樂在其中的樂業,享受課輔陪伴期間帶給師生彼此的成就感。鼓勵有經驗的夥伴在舊的基礎之上加入新想法,新進夥伴則像海綿般盡量吸收,並在沉澱之後轉換出自己的教學想法。
講者資訊: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葉惠貞教師
課程大綱:
邀請葉惠貞老師協助講演,簡要介紹品德教育之內涵,接續說明相關教學模式及重點,提醒挑選繪本應以「永續為起點,有效為目標」,及注意作者包裝在故事之後想要陳述的精神。
此外,講者提供多種教學示例(如:跟學生書談、繪本/漫畫/橋梁書、人物品格、歌曲等),與鼓勵透過多元課程活動設計讓學生與作者產生連結,或以系列繪本、時事等延伸至生活情境,加強學習效果。
講者資訊:嘉義縣平林國民小學 吳淑惠教師
課程大綱:
團隊邀請計畫合作單位平林國小吳淑惠老師協助講演品德培育,課輔教師隨著講師引導,首先瞭解班級經營的目的與理念,再從學生日常行為觀察著手,搭配多元方式持續推動品德培育。此外,講師亦分享其常用教學方法、班級經營策略及許多實例,期許藉此讓課輔教師能在課輔時可以更好的與學生建立關係,及能具體規劃與執行品德培育課程。
講者資訊: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中央輔導團 楊宗明輔導員
課程大綱:
透過破冰小遊戲,利用說書人桌遊牌卡,讓大家思考對品德教育的期待,接續認識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與各議題實質內涵,及分享目前學校常見的宣導活動及執行方式,邀請課輔教師回饋分享。
鼓勵課輔教師扮演「助學者」,說明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法、體驗學習模式,及學習各式教學小技巧,協助課輔教師更能妥善設計品德教育課程。
講者資訊: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葉惠貞教師
課程大綱:
葉惠貞老師首先簡介品格教育內容,引導了解品格教育的價值,說明品格教學常見途徑,即生活經驗、讀報時事及繪本閱讀;並提醒課輔教師上課態度可以輕鬆,課程目標則必須明確。
在報讀時事部分,講師首先引用東京奧運會臺灣羽球選手戴姿穎與各國好手的應對表現,藉此說明品德教育無所不在,而除了帶領孩子看到事情的表面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學習看到事情的內在,及希望藉此開啟孩子們的思辨能力。
講師亦透過演繹繪本導讀,提醒多加留意繪本的設計巧思、安排字句的邏輯等,及保留給孩子想像的空間;課程後半段則透過團體討論、發表、講師回饋之過程,再次精進課輔教師對於繪本的閱讀、提問及演繹技巧。
講者資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鄭若瑟醫師
課程大綱:
首先說明霸凌帶來的影響、危險因子,再以提問方式刺激課輔教師思考該如何因應,並以提醒要嘗試改變系統、改變環境,人才會跟著改變,且若真的造成傷害,亦應思考要如何修補傷害、修補關係作一小結。
接續說明因應兒童情緒行為議題時,應從「生理」、「心理」、「社會」去觀察及探討,並列舉逆境兒症狀和行為,及提供正確照顧的作法。
課程尾聲,呼籲課輔教師嘗試「了解行為後的需要,並滿足其需要」、「增加動機及練習的機會」,藉此提高學童建立良好經驗及自我效能。綜言之,孩子的部分行為可能是早前創傷所帶來的,導致產生適應不良行為,因此了解其情緒行為的來源,是每一位課輔教師應學習的課題。
講者資訊:臺中市西屯區上石國小 林怡如教師
課程大綱:
講師不僅將善意溝通的課程內容融入,更進一步介紹社會情緒學習的五個要素:自我覺察、自我調節、社會覺察、人際關係以及負責任決策,這五者彼此間環環相扣,且皆蘊含著觀察、請求、感受、需要。老師在此基礎上,特別強調要注重學生行為背後的需要以及動機,並使其能夠覺察自己、同理自己、與自身內在有更多連結,最後再引導學生進行較適切的行動反應以滿足需求。
此外,也提及了許多互動的方式,不論是師生還是生生之間,甚至是整個班級情境下,提倡理解學生需求的重要性,不以威嚴的方式經營,而是踩住自身的底線,並營造一個溫暖且互動性良好的關係。
講者資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鄭若瑟醫師
課程大綱:
若瑟醫師以詢問「溝通的目的為何」一問開啟課程,並提醒聽者在溫暖說之前,不忘先用心聽。隨後講者簡要說明善意溝通入門7堂課,講演過程中輔以各式新聞或範例分享,持續引導聽者透過聆聽、討論與演練的方式增進自身溝通技巧,如:學習判別4D語言(診斷、否認、要求、應得),並鼓勵嘗試改以4C元素(觀察表達、同理感受、探索需要、請求合作)進行善意溝痛。
講者資訊:高雄市小港區二苓國小 黃俊堯教師
課程大綱:
講者首先提及「世界的教育部長」之譽的肯.羅賓森曾說:「教育就像是一把鑰匙,而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道鎖。鑰匙若轉對方向,我們將開啟孩子背後那無窮的寶藏、無限的可能;鑰匙若轉錯方向,我們將鎖住這一切。」承前言,講者認為教育是鑰匙,「愛」與「榜樣」則是找到寶藏的重要指引。
而後,講者依序自情緒行為、行為輔導、家庭環境、學習扶助與親師溝通等面向,分享及講解自身曾如何應對狀況、輔導學童及與他人合作;並以「我們的任務」作結,期許課輔教師可以帶著傾聽與理解,去接近及陪伴每位在不擅長的領域之中的孩子,並試著成為孩子長大的希望。
講者資訊:臺中市臺中國民小學 邱惠珍輔導組長
課程大綱:
邀請具豐富輔導經歷,亦曾於偏鄉服務數年的惠珍組長協助分享,講演班級經營細項、第一堂課的重要性;後續透過學生問題行為說明及分析,提供適切的因應方式及管教原則讓課輔老師參考。
惠珍組長除提醒課輔教師如能維持一致(但保有個別差異彈性)的管教態度、能使用溫柔堅定的話語,及具自我調適的能力,定能讓課輔及陪伴更有成效;更勉勵課輔教師勇於嘗試,成為學生心中令人佩服、值得信服的老師。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曾嘉慧教師
課程大綱:
邀請於教學現場服務多年的曾嘉慧教師協助講演,針對學童心理與表徵,讓課輔老師有更多的方法去了解和應對。講師用自身與教育自己孩子的相關經驗,帶出因應學童不同情緒的方式,希望能協助新任課輔教師們能運用到未來的教學中。除此之外,嘉慧老師也分享應先了解學生情緒行為的原因 (習慣性或是單一案例),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知道背後的原因並找到解決的方法,並且給孩子練習表達情緒的平台以及給孩子台階下,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切的因應之道。
講者資訊:臺中市東區臺中國民小學 張添琦校長
課程大綱:
邀請於教學現場服務多年的張添琦校長協助講演,說明班級經營的重要性,及從「人、事、時、地、物」面向解析,協助課輔教師更了解其內涵及規劃方式;亦接續分享「教與學」概念及教學知識的多元類別。添琦校長除鼓勵課輔教師可透過書籍、網路等管道持續練習與學習班級經驗實務,亦以「教育是生命交流的過程」一語,勉勵課輔教師能持續精進與反思,找到最適切的班級經營之道。
講者資訊:文藻外語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王玉珍講師
課程大綱:
(本次課程使用線上工具軟體為「MyViewboard」)
邀請相當熟悉Myviewboard教學軟體的王玉珍講師講演,與課輔教師一起共備玩數學,打造一堂高互動的線上數學課。包含介紹工具列各式功能,實際示範效果及提供豐富範例,著實提升課輔教師自製教材能力,以吸引和提高孩子在課堂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講者資訊: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 劉力君(南瓜妹) 主任講師
課程大綱:
(本次課程介紹軟體為Classroomscreen、Playingcards、Blooket)
邀請長期耕耘桌遊設計及推廣工作的劉力君(南瓜妹)講師講演,南瓜妹以輕鬆幽默的口吻營造良好研習氣氛,帶領課輔教師逐步認識、熟悉及學習各式線上工具操作,如透過Classroomscreen協助課輔教師得於線上課程期間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班級的數位黑板,保有上課儀式感;又如透過結合線上桌遊(Playingcards)及具遊戲化思維的出題網站(Blooket)設計課程,持續提升學童學習興趣與動機。
講者資訊:嘉義市崇文國小 張英燦教師
課程大綱:
(本次課程使用線上教學軟體為Google Meet、Class Dojo、學習吧)
數學課程線上教學實務,透過張英燦老師準備的豐富內容,由深入淺地認識線上教學之特性、模式等,亦將課程相關延伸資料提供於共備社群以利課輔教師持續增能。
講者資訊:嘉義市崇文國小 張英燦教師
課程大綱:
(本次課程使用線上教學軟體為Google Meet、GoogleClassroom)
張英燦老師分享當線上教學從應急措施變成常態性模式時所帶來的改變,再從「5W2H(Why、What、Where、When、Who、How、How much)」引導成員討論及回饋,並依序講授遠距教學準備內容,分別為「建立連結」、「線上授課」、「作業繳交」及「線上活動」,逐步為課輔教師打下「直播主教師」的基礎。
講者資訊:國立中正大學 張喻捷
類別:個人成長
課程大綱:
分享接受觀課原因、預期與實際的落差與因應方式、心得與建議,並於分享尾聲回饋「老師就像一位演員,需要因應不同的學生與教學環境做不同的調整;而無論為何而來,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此外,也提醒課輔教師不要被第一堂課時孩子的表現就立即下判斷,可以再觀察一陣子。
講者資訊:
國立嘉義大學 甘雅庭、國立中正大學 王珈云
類別:班級經營
課程大綱:
說明透過事前討論班經策略、固定交接資訊互通,及對孩子有一致的應對態度等方式,逐步達成與夥伴共同規劃班級經營之目標;隨之分享現行班規及獎懲制度的規畫、實際執行成效與遇到的困境。兩位夥伴也透過導師座談交流的機會,獲得老師們許多的回饋,後續亦將多加運用「正負增強多於處罰」的方式來管理學生。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范雯恩
類別:班級經營
課程大綱:
針對課輔時間長短提供課程安排建議,高年級著重「自我學習能力及應試技巧的培養」,中年級則著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習興趣的培養」,並結合其他工具,如平板及教室內大屏電視,讓課輔教學更為事半功倍。
此外,著重提醒「紀錄打卡」的重要性,如透過妥善撰寫教學日誌,或輔以圖片補足文字不易呈現之內容,將利於詳細回顧歷程;又如透過蓋印章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記錄,及為學生建立獨立資料夾,培養其責任感及學習態度。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李子軍
類別:個人成長
課程大綱:
邀請曾任7學期課輔教師的子軍教師分享,以提問課輔教師如何看待符合簡報中所列特質者作為開場,請大家思考可以如何協助他;接著,希望課輔教師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再次思考可以如何讓教學更有趣,並分享自身過往曾以「議題討論」、「動手操作」、「設定長期目標」等方式執行課輔。
子軍亦肯定自身確實透過參與義愛課輔收穫良多,也為未來的自己設定「能讓學生也許不喜歡,但絕對不會討厭數學」的目標。
最後,送給課輔教師一句話—「學生的天花板是自己決定的,而地板是所有老師搭建的,而你正成為孩子們腳下的某塊基石」。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鄭如憶
類別:個人成長
課程大綱:
邀請曾任5學期課輔教師的如憶教師分享,以提問課輔教師參與課輔計畫的動機開場,接續分享個人參與動機與服務經歷,提醒課輔教師應思考自身的教育哲學,再說明過往其於品德教育、數學科等課程規劃與執行之細節。也以「用開放心態迎接機會,灌溉養分成就自己」一語,勉勵課輔教師妥善把握每次研習、訪視等參與計畫各項活動的機會,從中持續學習,並將收穫付諸於課輔或未來人生的歷程。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戴立帆
類別:班級經營、課程規劃(品德)
課程大綱:
講者先是說明其於課輔歷程中遇到的困境,甚至曾經挫折到懷疑自身是否適合當老師;然而,危機就是轉機,在底定目標及決定改變心態後,開始邁向解決問題之路,如透過請教有經驗的人、把問題變成課程、讓課程變得多元等方法。接續分享曾執行的品德課程,課程目標為讓孩子內化及應用,而內容相當多元豐富與貼近孩子生活。
此外,立帆也分享在這些課程之後的觀察情形,如孩子變得願意主動參與課程、態度正向積極、連班導師都看見差別。最後,也勉勵全體課輔教師不輕易放棄,或許過程辛苦,但努力與堅持終能看見改變。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陳正恩
類別:課程規劃(共備課程)
課程大綱:
講者提出了五個主要的技巧概念,了解孩子們喜歡什麼以強化學習動機、共備夥伴集思廣益課程發展、預告課程,藉由學生反饋進一步去精進教案、結合實作體驗加深對於知識的記憶、引導學童思考回饋,啟到內在統整及培養他們傾聽別人想法的能力。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許珮芸
類別:課程規劃(多元活動)
課程大綱:
好玩有趣的桌遊及多元活動,除能拉近彼此距離及作為課程獎勵,也讓孩子在一天課程後有不同的嘗試歷程;講者介紹多款桌遊、自身引導經驗及注意事項,並提醒若能適時依學生程度或教學需求改變規則,將更能增進學習效果及維繫學習動機。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許裕謙
類別:初任課師
課程大綱:
講者分享如何運用計畫提供之數學科資源-「落點分析彙整表」,從如何檢視表格並從中找出學生迷思概念著手,再到依此安排教學順序及進行備課,且如可以結合班級經營及遊戲式元素,便更能有效維繫學生學習動機。分享尾聲,講者亦列舉課輔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期許讓課輔更順利。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范雯恩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講者首先分享每週課輔時間分配,說明家庭作業、課輔教學及彈性時間等規劃;接續分享其常用教具與材料,如讓孩子從遊玩桌遊中培養數學概念與提升數學運算能力。最後則是課輔心得,分享自身曾透過多方詢問與交流,持續嘗試因材施教,並根據課輔情況保有調整彈性。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張玉欣
類別:班級經營
課程大綱:
分享初任課輔教師時所遇之班經狀況,及後續如何自我蛻變,如善盡教育專業責任、堅定原則、用心陪伴及自我調適等;而後分享目前班經制度,如共同制定班規、利用加分/代幣制度、妥善提前規劃課堂及以身作則。課輔期間也會寫好時程表及妥善安排多元課程,如走出戶外、結合節慶等。期許課輔教師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班經模式,並與學生共同成長。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徐恩慈
類別:初任課師
課程大綱:
講者認為數學課程準備有三大主軸:貼近生活、有趣及差異化教學,藉此引導學童達到快樂中學習,並能建立自信心。品德課程著重依照學生需求(或遇到的事情),利用影片或繪本進行,也可以參考SDGs兒童永續書房或自線上串流平臺等尋找合適主題。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許珮芸
類別:課程規劃(桌遊、多元活動)
課程大綱:
好玩有趣的桌遊及多元活動,除能拉近彼此距離及作為課程獎勵,也讓孩子在一天課程後有不同的嘗試歷程;講者介紹多款桌遊、自身引導經驗及注意事項,並提醒若能適時依學生程度或教學需求改變規則,將更能增進學習效果及維繫學習動機。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王柏皓
類別:課程規劃(品德課程)
課程大綱:
講者首先分享課輔時間安排,接續說明其多元主題面向素材來源,如:SDGs議題結合生活、勵志的電影和動畫、自身專業知識、傳統節日活動及旅遊計畫;實際執行時會設計學習單或撰寫於課輔筆記本,並進一步引導與鼓勵學童發問、討論與分享。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鄭如憶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講師分享其課程發想可能搭配節日、觀察學生行為、結合專業所學及教育/生活議題,並鼓勵規劃1~2個月的主題課程,利用多個文本閱讀(或適時穿插影片跟繪本),透過焦點討論法回扣聚焦、比較不同,並安排具執行性的任務。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蘇俞澄
類別:初任課師
課程大綱:
將自身遇到的課輔學生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應;隨後分享自身如何平衡學校課業與課輔工作,如透過小組共備與群組回饋讓課程設計更加完善,又如妥善利用教學資源及課輔筆記本等,希望讓大家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許雅菁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說明自身如何因應學生程度及個性差異安排教學,如在數學科課程,以遊戲化、差異化、標準化及分組合作的四大準則執行;而品德教育課程則以鼓勵學生回答、主題與學生高度相關、多增加少反對及提問要符合比例原則等方式實踐。講師亦在執行歷程之中,發現學童學習動機增加、成效提升,且師生默契良好。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陳麒名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分享自身如何與學生建立信賴關係,一是自品德教育著手,揉合學生興趣、品德主題、生活情境,搭配適切提問與課程安排,持續提升學童學習動機,更可激發學生的靈感及創造力。一是心態培養,成為學生成長之路的陪伴者、支持者,與他一同在學習中找到快樂的方法。
講者資訊:嘉義區全體課輔教師
類別:課程規劃、班級經營、學生/班級管理
課程大綱:
團隊事先收集各校課輔教師在進行課輔時所遇到的問題,分類為課前準備工作、班級經營規劃及學童情緒輔導等類別,邀請與會課輔教師進行分組討論與分享。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庭昀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分享如何從老師、課程及學生的不同面向準備共備課程,如老師之間先認識彼此、交流各班狀況,再到課程目標討論、座位安排、工作分配等事項;而課輔教師也應在課程執行前事先向學童說明及提醒課室規則。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冠穎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以「大家都會看Youtube影片」及「什麼是品德」開場,說明規劃課程可參考19項議題外,也應思考將要採用明確主題或是廣泛議題。講師亦分享常用的網路資源,及其如何結合Youtube影片,同時進行數學科及品德教育課程,並將學習結果紀錄於學習單及筆記本內。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李子軍
類別:課程規劃(多元活動)
課程大綱:
講師首先帶領課輔教師一起「回憶小時候」,接續分享在課輔期間曾執行過的課程經驗,如種植植物結合手作及生命教育;又如利用校園環境或調配奶茶,培養學生的量感及配合不同年級安排對應數學課程。最後,提醒課輔教師「數學與品德不只是文字與符號,更多的是體驗與感受」。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徐清心
類別:初任課師
課程大綱:
提醒當課輔教師進入服務時,便是建立師生關係的開始,可利用不同方式持續加深及穩固;也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鼓勵課輔教師多元記錄課輔過程。
計畫主持人鄭勝耀教亦勉勵全體課輔教師能妥善建立關係、保有耐心、了解學生的需求及喜好,並相信課輔教師能從課輔過程之中收穫許多。
講者資訊:國立中正大學 葉馨惠
類別:線上教學
課程大綱:
針對疫情期間進行的「遠距教學課程與應用軟體的經驗分享」,從一開始不習慣的上課方式到擁有自己的「教學套餐」,含括建立課堂儀式感,與家長建立合作,及透過多元資源維持學生學習動機,尾聲更不忘提醒全體教師—「辦法總比困難多」!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陳思妘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共備課程起緣於「希望學生不僅能夠單打獨鬥,也要學會團隊合作」,故課輔教師透過合作討論激起不同的火花,自生活取材,並善用團體優勢(如團體競賽、桌遊、討論)準備課程。尾聲更提供珍貴的執行省思,協助聽者設計出更棒的課程。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冠穎
類別:初任課師、個人成長
課程大綱:
黃冠穎課輔教師分享自2年前加入義愛課輔的菜鳥蛻變至今的歷程,從第一堂課學生問他的一句話「你是誰?」做為開場,簡述他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節奏、適合學生的方式;及分享當遇到困難時,如何找到方法和去哪裡找靈感。
講者資訊:嘉義區全體課輔教師
類別:課程規劃、班級經營
課程大綱:
團隊事先收集各校課輔教師在進行課輔時所遇到的問題,分類為數學科資料使用、家庭作業規劃、課輔教學活動安排、學習動機提升等類別,邀請與會課輔教師進行分組討論與分享。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周育瑩、徐清心
類別:學生/班級管理
課程大綱:
瞭解素昧平生的課輔教師們如何達成共識,結合由計畫提供的經費,制定具彈性的班級獎勵制度,不僅可配合教師習慣、獎勵時機及課程主軸執行,亦從中提升學生課程參與度、培養責任心,與學習透過自身的努力爭取獎勵。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蘇俞澄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邀請蘇俞澄課輔教師分享,講師簡要介紹時間規畫後,詳細說明各環節安排目的、執行機制及學生參與狀況,並細心提醒相關注意事項。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欣諭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分享在第一堂課發現學童學習差異,及透過與學童交流初步了解學童學習心態、家庭互動狀況後,自身如何因應服務班級內學童學習差異性彈性調整教學安排,如安排較早完成功課的學童透過操作實體教具,藉此培養學童學習興趣。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炘琇
類別:學生/班級管理
課程大綱:
分享擔任課輔教師之路如同化身寶可夢訓練家,從踏上冒險旅途說起,再到遭遇的困難,與當時如何調適自我心態,最後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期許即將進入現場服務的課輔教師能維持服務熱忱,從服務歷程中收穫許多,更能順利收服寶可夢們!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周育瑩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分享從觀察學生所需、認識課輔教師自身專長開始,進而挑選合適主題或議題;針對不同特質的學生融合運用多元媒材(繪本、短文、Youtube),及透過提問與引導技巧持續聚焦、引起共鳴,或安排任務讓學童在實踐中培養多元能力。
結語時亦再次提醒「充分備課很重要」!
講者資訊:國立嘉義大學 吳念真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以自身經驗說明如何結合計畫提供之落點測驗結果、課輔師生平時互動過程發現及桌遊產出寓教於樂的課程,為學生穩固基礎,同時培養其人際交流能力與邏輯思考,同時提醒運用時可依學生程度或教學需求適時改變規則。
講者資訊:國立中正大學 吳政鴻
類別: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分享自身如何結合個人興趣及所學專長設計有趣又貼近生活的品德課程,如透過認識錢幣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培養觀察力,並延伸到理財觀念的培養;又如介紹女性名人,從歷史中帶領孩子認識尊重、包容、友善等價值。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冠穎
類別:個人成長、課程規劃
課程大綱:
說明身為一個菜逼八課輔老師,如何從認識課輔目的、了解課輔內容開始,再到釐清及設立原則;並分享自身利用學童有興趣的媒材、因應學童不同學習程度設計數學科的問答內容,或是配合故事情節結合品德課程,達成一魚多吃之效的經歷。
講者資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沈佳蓉
類別:課程規劃、學生/班級管理
課程大綱:
分享心態轉起來的鑰匙,說明擔任課輔教師應有責任心及有良好態度,如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配合學生程度安排課程,又如與團隊、學校處室、家長等建立良好關係及勇於求助;同時分享常用教學方式及品德課程設計及執行經驗。
講者資訊:國立中正大學 賴心宜
類別:初任課師、班級經營
課程大綱:
分享初任課輔教師時,如何從自我介紹開始破冰,從而與學生建立關係與默契;也分享曾遇到的挫折,提醒自我調適、心態轉換與時間管理等重要性,亦建議適時求助和連結夥伴、計畫團隊等資源,期許即將進入現場服務的課輔教師能維持服務熱忱及從服務歷程中收穫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