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16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其他(節慶、闖關、手作)
課程設計:洪翎瑄、吳嘉晏
服務學校:臺中市賴厝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能了解多元文化,並持尊重以及包容心態親自體驗。
2. 能藉由團隊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3. 能培養手作的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15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戶外教育、環境教育
課程設計:鄭涵、洪翎瑄
服務學校:臺中市賴厝國小
動機與目標:
希望透過野餐和尋寶活動的安排。
1.使學生發現日常的校園之美與特色,如建築、植物、動物、校園標誌等等。
2.學習進行戶外活動時的注意事項,能夠提出具體說明。
3.了解維護校園環境的重要性,並且付出實際行動。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100分鐘
適用年級:3、4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生命教育
課程設計:黃緯秦、韓承安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平日課輔觀察到學生可再加強其使用正確言語表達情緒的能力,及學習正確和緩情緒方式。
1. 讓學生認識各種情緒。
2. 讓學生藉由桌遊,訓練自己的言語表達,對彼此有更深的認識。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12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環境教育、食農教育
課程設計:鄭涵、張詩宇
服務學校:臺中市賴厝國小
動機與目標:
1.使學生理解食農教育的意義。
2.學習洛神花的基本知識、食用方法及用途。
3.了解製作洛神果醬所需要的步驟和材料,並且動手操作。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6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性平教育、人權教育
課程設計:劉芳普、李瑀萱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移工來臺工作的背景與生活挑戰。
2.破除刻板印象與汙名化。
3.加深對多元文化的理解。
4.激發批判性思考與責任感。
本節課程主軸:
引導認識移工的背景、來臺原因、從事工作及他們的挑戰,並為後續課程奠定基礎。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6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性平教育、人權教育
課程設計:劉芳普、李瑀萱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移工來臺工作的背景與生活挑戰。
2.破除刻板印象與汙名化。
3.加深對多元文化的理解。
4.激發批判性思考與責任感。
本節課程主軸:
透過角色扮演了解移工的工作與生活難題,感受其處境與心聲。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5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性平教育、人權教育
課程設計:劉芳普、李瑀萱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移工來臺工作的背景與生活挑戰。
2.破除刻板印象與汙名化。
3.加深對多元文化的理解。
4.激發批判性思考與責任感。
本節課程主軸:
結合創意與實踐,設計一所學校解決幫助移工們適應在臺灣的困境。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9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性平教育、人權教育
課程設計:劉芳普、李瑀萱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移工來臺工作的背景與生活挑戰。
2.破除刻板印象與汙名化。
3.加深對多元文化的理解。
4.激發批判性思考與責任感。
本節課程主軸:
觀看紀錄片《再見 可愛陌生人》後,書寫反思「逃跑移工的選擇與困境」。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12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性平教育、性騷擾、性侵害防治
課程設計:徐恩慈、王楹椀、曹宇群
服務學校:臺中市賴厝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並能區分性騷擾和性侵害。
2.認識並能畫出自己的身體界線。
3.能說出面對不適當觸碰時,如何保護自己。
4.了解自救三步驟,並製作緊急聯絡卡。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3-4年級
課程類型:數學、品德教育(節慶)
課程設計:陳苡瑄、蔡菁菁、陳岱鈴
服務學校:臺中市臺中國小
動機與目標:
1.結合聖誕節主題以個人為單位進行闖關活動,讓學童透過遊戲訓練學生對數學的敏感度, 並對各主題有進一步的理解。
2.運用「閃靈快手」桌遊讓學生練習手眼協調,並跟同儕進行互動,增進社交互動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3、4年級
課程類型:自然(結晶)、SDGs-安全教育
課程設計:鄭郁弘、蔡菁菁、陳岱鈴
服務學校:臺中市中正、臺中國小
動機與目標:
1.呼應108課綱自主學習精神,在課堂中做中學,將實作經驗轉化成內在知識,並能從中找到成就感。
2.了解安全意識的重要,及如何應對實驗安全危機。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3-6年級
課程類型:學科(社會/傳統節慶)、品德教育
課程設計:鄭郁弘、柯嵐茵、黃寀璿
服務學校:臺中市中正國小
動機與目標:
1.結合自身專業、創意發想與文化視角交織,望能讓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的文化價值與美感。
2.了解書法基本筆畫、結構與書寫技巧。
3.熟悉書法字體基本特徵,學習書寫與蛇年相關字詞,並能依田字格練習,完成以蛇年為主題之作品。(如春聯或祝福語)。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4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其他(手作)
課程設計:陳昱璇、李雅筑
服務學校:臺中市中正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藉由過年相關活動,了解品德行為(如:感恩、責任、合作)的重要性。
2.透過小組合作和創意表達,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手作樂趣,立下新年目標,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達成。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3-1學期,160分鐘
適用年級:3-6年級
課程類型:數學、自然、食農教育
課程設計:謝楷筑、劉玠芳、曾子祥、陳雨蓁、林泰宇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延續冰淇淋共備教案,衍伸相關知識,並帶領學生認識乳品及相關飲食健康(食物營養)。
1.對乳製品有更清晰的認識。
2.在課程中透過遊戲學會分組合作的能力。
3.加強對數學(容量、比例、四則運算)觀念。
4.培養對自然科學的實驗實作及觀察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2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6年級
課程類型:其他(職業探索)
課程設計:許珮芸、吳韋萱、鄭心喬
服務學校:嘉義縣大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1.班上學生都即將畢業,對未來有很多想像跟未知,希望能透過認識各種職業,讓他們對未來能夠從事的職業有更多的期許及努力方向。
2.認識各種職業的工作內容及技能需求。
3.學習如何利用網路找到自己想知道的資訊。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2學期,70分鐘
適用年級:3-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
課程設計:陳正恩、丁榆蘋
服務學校:嘉義縣民雄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傳統布袋戲文化的發展歷史。
2.培養出欣賞表演藝術(布袋戲)的能力。
3.學習及體驗如何操作布袋戲戲偶。
4.思考如何依據戲偶角色性格繪畫出戲服。
5.了解到現今布袋戲傳統文化的發展困境。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2學期,45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
課程設計:蔡哲彥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讓學生認識各種情緒及行為。
2.了解每個人在面對不同情緒時的反應,及會有不同的抒發方式,並學習尊重每一個人。
3.學習在面對低落或挫折時紓解壓力的方式。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2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3-6年級
課程類型:數學、品德教育、其他
課程設計:謝楷筑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1.對環保、食安標章有基本的認識。
2.加強學生對數學(容量/重量單位)的觀念。
3.培養學生自然科學的實驗實作及觀察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2學期,12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環境教育)、手作
課程設計:李瑀萱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1.認識臺灣特有種愛玉的生長地點與環境。
2.認識愛玉小蜂與愛玉互利共生的關係。
3.透過實際操作,學會製作愛玉。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2學期,120分鐘
適用年級:3、6年級
課程類型:數學、品德教育
課程設計:黃緯秦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1.學習嘉義在地文化。
2.透過影片與老師口述更能認識不同的嘉義。
3.複習之前上過的數學課程內容。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1學期,4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數學、品德教育(SDGs)
課程設計:謝雅君
服務學校:臺中市國光國小
動機與目標:
1.通過戶外活動和生態教育,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感恩之情
2.通過數學尋寶遊戲,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3.促進學生間的團隊合作和自然連結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1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SDGs)、時事
課程設計:徐恩慈、劉栢瑋
服務學校:臺中市篤行國小
動機與目標:
1.體認社會上的不同群體都應受到理解,從自身做起給予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2.聆聽他人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並理解彼此的相同之處和相異性
3.因應時事(歧視原住民)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1學期,35分鐘
適用年級:4-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環境議題)
課程設計:林志文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結合本身所學,希望透過實際探索、工具使用教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觀察力及與同儕討論省思的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1學期,70分鐘
適用年級:3-5年級
課程類型:其他(節慶認識、書信、手作)
課程設計:張紫榆
服務學校:嘉義縣大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1.介紹各國文化的不同之處
2.正確寫出一封書信
3.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4.培養耐性與手作的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1學期,60分鐘
適用年級:3年級
課程類型:其他(手作)
課程設計:張玉欣
服務學校:嘉義縣民雄國小
動機與目標:
1.對薑餅屋的文化演變有基本的了解
2.在團體課程中學會分享、合作與欣賞之能力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2-1學期,40分鐘
適用年級:3-6年級
課程類型:數學、其他(化學)
課程設計:湯富傑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讓學生認識汽水製作方式及成分,並加強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的興趣、實作與觀察能力。
系列課程主軸:阿里山小火車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90分鐘
適用年級:4-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閱讀素養、在地認同)
課程設計:鄭如憶
服務學校:嘉義縣義仁國小
動機與目標:
透過繪本導讀及討論分享活動,培養學童閱讀興趣、連結所處家鄉,讓學童了解阿里山鐵路的特色、歷史與特殊工法外,同時加深家鄉的歷史認同。(延伸認識瑞士施圖斯鐵路纜車)
系列課程主軸:阿里山小火車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4-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閱讀素養)、結合社會科
課程設計:王學緹
服務學校:嘉義縣義仁國小
動機與目標:
透過課輔教師講解及引導閱讀,令學童能理解並記憶阿里山鐵路史與竹崎發展歷史,了解吳鳳課文被刪除的歷史脈絡及原因,並再次深化在地認同。
系列課程主軸:阿里山小火車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4-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環境議題)
課程設計:林柏辰
服務學校:嘉義縣義仁國小
動機與目標:
介紹阿里山的生態多元性及最具特色之植物、令學童理解樹木的珍貴性及砍樹帶來的環境衝擊,並望透過再生紙製作讓學童更珍惜紙類資源及了解保護環境重要性。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60分鐘
適用年級:5-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金錢規劃)
課程設計:黃冠穎、李璽安
服務學校:臺中市中正國小
動機與目標:
結合學童生活情境,建立正確金錢規劃概念、透過遊戲進行了解交易對雙方帶來的好處及培養算數能力,並延伸培養尊重他人的觀念。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50分鐘
適用年級:4-5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社群軟體使用)
課程設計:許庭恩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因應社群軟體氾濫所致社群及容貌焦慮,希望讓學童了解社群媒體特點、培養其社群媒體評論的視聽能力,及包容他人言論。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60分鐘
適用年級:4-5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性別議題)
課程設計:許庭恩
服務學校:嘉義縣柳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引導學童認識自由戀愛,藉此建立正確交友價值觀、不情緒勒索他人,並延伸認識及深化身體界線概念,與認識跟蹤騷擾防制法。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1學期,60分鐘
適用年級:4-6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反霸凌)
課程設計:陳思妘、陳芳庭
服務學校:嘉義縣大林國小
動機與目標:
透過活動「撲克臉」刻意營造的霸凌情境,體會言語霸凌的重量,從「互相傷害」到「互相稱讚」,反思人際關係霸凌的議題,並延伸探討自我認同的課題。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80分鐘
適用年級:4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生命教育)
課程設計:吳宥萱、黃怡棻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讓學童理解盲人的不便,了解「學習」對於特定族群的不易性。透過學習單撰寫,訓練學童思考及表達能力,再利用體驗活動及焦點討論法回顧課程主旨。
實施學期及教學時間:111-2學期,120分鐘
適用年級:4年級
課程類型:品德教育(永續發展、食物浪費)
課程設計:吳宥萱、黃怡棻
服務學校:嘉義縣福樂國小
動機與目標:
了解食物浪費已是全球性議題,且與自己切身相關,引導學童了解食物浪費現況、帶來的危害及討論解決方法,並引導到生活情境,讓學童能自我省思、珍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