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稚融/華府報導
華府國建聯誼會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共同合作,日前在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舉辦「現代科技及智慧社區的創新趨勢」國際研討會,該活動提供台灣及美國產官學專家交流平台,分享各自在導入AI等新興科技應用的經驗、成果及看法,吸引超過150人線上線下參與。
代表處公使楊懿珊偕科技組組長楊琇雅出席了會議,兩人致詞時指出,科技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重新形塑世界,台灣藉由半導體晶片的領先科技吸引全球目光,也在全球供應鍊中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此次研討會主題,呼應台灣科技發展政策及新興科技趨勢,期待匯聚海內外更多能量擴大台灣競爭優勢。
台美論壇研討會由馬里蘭大學工業人工智慧中心主任李傑博士與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實務副教授李偉智博士主持,主講人是特殊競爭研究專案資深顧問梅克許(PJ Maykish)博士,以邁向多領域人工通用智能(AGI)的三大趨勢展開討論。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人杜奕瑾分享對AI看法及其AI Lab進展;國立清華大學教授賴尚宏博士談到透過多模式模型改變電腦視覺應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劉益宏博士則是整合大腦和人工智慧以改善心理健康;輝達(Nvidia)技術及鑄造管理副總裁陳遠台博士則分享管理人工智慧時代的領導能力。
10多位台美學者和專家在研討會上提出報告,與會者共同探討AI的發展、在醫療及智慧城市等多面向應用,以及未來可能方向及伴隨之挑戰,藉由互動,汲取彼此經驗並發掘雙方合作機會。
華府國建會會長陳熙芙感謝參與籌辦研討會所有幹部和志工的努力。
代表處楊懿珊公使(前排左二)和主持人李傑博士(前左四)、李偉智博士(前右一)出席了研討會
駐美代表處副代表楊公使懿珊致詞
主持人李偉智博士
會長陳熙芙 (右三) 和研討會義工們合影
海外學術研討會的成果
2024年聯合學術研討會於11月2日週六在馬里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校區舉辦,以「現代科技及智慧社區的創新趨勢」(Innovation Trends i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mart Communities)為主題,全程以英語進行,從學術和實務的角度進行演講及討論。今年研討會結合兩大資源, 由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及華府國建聯誼會聨合舉辦。並結合美臺專家學者連線討論。學術研討會是一年一度的學術盛會之一,藉著這個平台公開討論當今智慧社區整合了物聯網設備、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各種技術,以優化資源管理、交通系統、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然而,在技術進步且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環境考量的推動下,智慧社區創新的格局正在不斷發展。為了確保社區保持在進步的最前沿,必須了解和預測智慧社區創新的新興趨勢。創新是智慧社區發展的基石,為提高效率、永續性和韌性提供了機會。透過關注智慧社區的創新趨勢,我們可以為利害關係人提供所需的知識和見解,以駕馭這一快速發展的趨勢,從而對政府提供建言。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PJ Maykish博士, 特殊競爭研究專案資深顧問,大華府學者連線討論。開幕上午即吸引由大華府,美東其他區域及臺灣超過百人的專家學者出席與會。整個活動期間,包含現場及線上參與討論者,有一百七十餘人參加。
開幕首先由台灣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楊公使懿珊應邀在開幕式中發表談話,感謝國建會架設了這項意義重大的交流平台。楊副代表致詞時表示,科技已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重新形塑世界,台灣藉由半導體晶片的領先科技吸引全球目光,也在全球供應鍊中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賴總統上任時宣示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之願景,此次研討會主題,呼應我國科技發展政策及新興科技趨勢,期待匯聚海內外更多能量擴大台灣競爭優勢,今日的研討會正是提供很好的機會交流。
面對全球愈來愈多的挑戰,除需有跨學科的整合,也積極跨國跨域的合作,爰研討會即強調跨域科技整合思維,期待能促進臺灣與美國的學術、產業聯盟,並鼓勵世代間的學術、科技與文化的交流與對話,因此分別邀請臺美雙方在人工智慧和基礎研究的進展等領域之專家學者發表演說,與參與者共同交流,借由臺美連線熱烈討論,與會者均表獲益良多。
各面方成果分述如下
臺美合作: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了臺灣與美國專家學者在人工智慧的討論 及其實際運用在社區的交流與合作。智慧社區整合了物聯網設備、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各種技術,以優化資源管理、交通系統、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然而,在技術進步且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環境考量的推動下,智慧社區創新的格局正在不斷發展。為了確保社區保持在進步的最前沿,必須了解和預測智慧社區創新的新興趨勢。創新是智慧社區發展的基石,為提高效率、永續性和復原力提供了機會。透過關注智慧社區的創新趨勢,我們可以為利害關係人提供所需的知識和見解,以駕馭這一快速發展的格局,從而對政府產生更大的影響。
專業研討:各國正朝智慧國家之路轉型邁進。本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的討論激發更多研究興趣,鼓勵講者和與會者尋求更多團隊合作方式,以強化科技整合型的研究計畫。重點摘述如下:
清華大學賴尚宏教授介紹他的研究團隊近年來在電腦視覺先進技術的研究成果及不同的應用情境,這些技術應用於影像視訊理解、人臉識別、異常檢測等領域,可以在不需要大量數據的情況下,簡化模型訓練過程,並加速在不同場景之使用及部署。
陽明交大電控所教授劉益宏介紹了AI腦機介面在憂鬱症輔助診斷的最新研究進展,不論在國內與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及台北榮總的跨中心研究,還是與國外頂尖大學如哈佛醫學院與東京大學的合作研究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更進一步從電子大廠取得資金成立新創公司將研究成果產品化,並且介紹了通過臨床試驗取得台灣食藥署第一張腦科技輔助診斷的軟體醫材上市許可、實際導入台灣超過20間醫療院所臨床使用的過程,可說是建立了科研成果落地的典範,也吸引了不少在場人士針對腦波的討論與提問,結束後更立即有來自Johns Hopkins的研究生來信詢問進一步的問題,交流相當熱絡。
馬里蘭商務部Benjamin :馬里蘭州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提出五大策略重點分別為產業人才發展、產業技術提升、供應鏈韌性、完備產業生態體系、能源效率永續。並藉由工業4.0計劃、製造馬里蘭計劃、建構未來計劃、工業創新計劃等7大計劃,以及聚焦A I、元宇宙工業、智慧工廠、永續減碳科技發展重點,以達卅內產業技術發展,提升競爭力及經濟繁榮。
NVIDIA John Y Chen 博士分亨,摩爾定律帶來技術成長,讓晶片更為精小且效率功能大幅的提升,因而促成了AI發展,讓A I深入生活重新形塑世界。面對未來技術不斷進步,我們只有了解善用AI才不至於被A I所取代,所以在AI的洪流裡,人類應該更加省思道德倫理以及人的尊嚴價值。
交流學習機會:此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參與成員可學習最新有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 及其實際運用在社區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在台灣所重視的議題,所採取的解決之道,以及後續評估改進,與美方的有所差異故對應與解決方法亦應用曲別。而藉由這次的交流學習,可以了解雙方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有限資源的運用支配,激發彼此新的解決之道。
促進台灣與美東之台灣專業學會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此國際學術研討會由駐美代表處科技組和華府國建聯誼會聨合舉辦。並結合美臺專家學者連線討論。藉由這次的交流學習,尤其是華府地區的人工智慧及其實際運用的專家,大多有參與美國聯邦或地方政府資安政策的形成。這些專家對美國聯邦人工智慧政策以及政策執行一定的影響力。藉由此次的交流,雙方可以了解對方的資安政策大至走向及趨勢。
超前部署:藉由此次的交流,雙方可以了解對方的人工智慧及其實際運用政策大至走向及趨勢。雙方對人工智慧及其實際運用研究趨勢也有一定的了解以及互補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