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是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旨在提供獲得性免疫力的疫苗。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開發針對冠狀病毒疾病的疫苗的工作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已經建立了關於冠狀病毒結構和功能的知識,從而在2020年初加速了COVID-19疫苗的各種技術平臺的開發。
到2020年12月中旬,已有57種候選疫苗進入臨床研究,包括40種I/II期臨床試驗和17種II/III期臨床試驗。
在III期臨床試驗中,幾種COVID-19疫苗在預防癥狀性COVID-19感染的效力高達95%[1]。目前九種疫苗獲得至少一個國家監管機構的批準:兩種RNA疫苗(輝瑞-BioNTech的Tozinameran和莫德納的mRNA-1273),三種常規滅活疫苗(國藥集團的BBIBP-CorV、巴拉特生技的BBV152、和科興生物的克爾來福),三種病毒載體疫苗(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的衛星V、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制藥的AZD1222、康希諾生物的Ad5-nCoV),以及一種肽疫苗(俄羅斯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的EpiVacCorona)。
許多國家已經實施了分階段的分配計劃,優先考慮並發癥風險最高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和暴露、傳播風險較高的人群(例如醫護人員)[2]。根據國家衛生機構的官方報告,截至2021年1月8日,全球已施用1770萬劑COVID-19疫苗[3]。輝瑞公司,莫德納公司和阿斯利康制藥公司預測,到2021年,其生產能力將達到53億劑,可用於為約30億人接種疫苗(因為疫苗需要兩劑才能對COVID-19起到保護作用[4])。
到12月,各國已預訂購了超過100億劑疫苗[5],大約一半的疫苗是由高收入國家購買的,僅占世界人口的14% [6]。
要了解COVID-19疫苗如何發揮作用,首先要了解我們的身體如何抵抗疾病。當細菌(例如導致COVID-19的病毒)侵入我們的身體時,它們會對人體發起攻擊並繁殖。這種入侵稱為感染,是導致疾病的原因。我們的免疫系統使用多種工具來抵抗感染。血液中含有將氧氣輸送到組織和器官的紅細胞,以及抗擊感染的白細胞或免疫細胞。不同類型的白細胞以不同方式抵抗感染:
巨噬細胞是吞噬並消化細菌,以及死亡或垂死細胞的白細胞。巨噬細胞會留下一部分被稱為抗原的入侵細菌。人體視抗原為危險物,並刺激抗體攻擊抗原。
B淋巴細胞是防禦性的白細胞。它們產生攻擊巨噬細胞留下的病毒片段的抗體。
T淋巴細胞是另一種防禦性白細胞。它們攻擊體內已被感染的細胞。
當一個人首次感染COVID-19病毒時,其身體可能需要幾天或幾周時間來制造和使用克服感染所需的所有細菌防護工具。感染後,人的免疫系統會對如何保護身體免受疾病侵害的過程產生記憶。
人體保留著一些稱為記憶細胞的T淋巴細胞,如果人體再次遇到相同的病毒,它們會迅速起作用。當檢測到熟悉的抗原時,B淋巴細胞會產生抗體來攻擊它們。專家仍在研究這些記憶細胞可以保護人類抵禦導致COVID-19的病毒多長時間。
*新冠病毒疫苗在人體內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COVID-19疫苗幫助我們的身體在不生病的情況下對導致COVID-19的病毒產生免疫力。不同類型的疫苗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保護,但所有類型的疫苗都會給人體留下大量“有記憶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它們會記住未來應如何對抗病毒。
接種疫苗後,人體會產生保護性抗體,有的疫苗還會讓人體產生細胞免疫,形成相應的免疫記憶。這樣,人體就有了對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疫苗產生的抗體、細胞免疫釋放的細胞因子就能識別、中和或殺滅病毒,而免疫記憶也很快調動免疫系統發揮作用,讓病毒無法在體內持續增殖,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接種後,人體通常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產生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因此,一個人可能在接種疫苗之前或之後感染了導致COVID-19的病毒,然後因為疫苗沒有足夠的時間提供保護而患病。
有時在接種疫苗後,增強免疫力的過程會引起如發燒等癥狀。這些癥狀是正常現象,表明身體正在增強免疫力。
*疫苗不能做什麼 ?
它們不含冠狀病毒,也不會讓您傳染上新冠 病毒。
它們不會改變您的DNA或遺傳物質。它們 不會進入您的細胞核 — DNA生存的地方。
*mRNA疫苗能做什麼 ?
(本文原載於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網站)
為了觸發免疫反應,許多疫苗會向人體注入弱化或滅活處理的細菌。但 mRNA 疫苗不是這樣。它們只是告訴細胞如何製造某種蛋白質,甚至是蛋白質片段,以觸發人體的免疫反應。當真實的病毒侵入人體時,這種免疫反應可以分泌抗體,保護我們不被感染。新冠肺炎 mRNA 疫苗向細胞發出指令,要求製造一段無害的蛋白質,稱為「棘蛋白」。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表面也有這種棘蛋白。新冠肺炎 mRNA 疫苗透過上臂肌肉注射植入。一旦指令(mRNA)進入肌肉細胞,細胞會根據指令製造蛋白質片段。產生這種蛋白質片段後,細胞會分解和消除該指令。然後,該蛋白質片段會出現在細胞表面。免疫系統發現這裡不應該有這種蛋白質,於是開始啟動免疫反應,並分泌抗體,這個過程與抑制新冠肺炎的自然感染一樣。到這個過程結束時,人體便已經學會如何防止未來的感染。和所有其他疫苗一樣,mRNA 疫苗的優勢在於接種者可以獲得免疫保護,而不用冒險,不會產生感染新冠肺炎的嚴重後果。
關於新冠肺炎 mRNA 疫苗的事實:
它們不會導致接種者感染新冠肺炎。mRNA 疫苗不使用引起新冠肺炎的活體病毒。
它們不影響人體 DNA 或以任何方式與其交互。mRNA 絕不進入保存人體 DNA(遺傳物質)的細胞核。 在 mRNA 按指令完成任務後,細胞很快會將其分解和消除。
與美國所有其他類型的疫苗一樣,它們在安全和效力方面同樣有嚴格的標準。雖然 mRNA 疫苗在美國尚未取得使用許可,但研究人員對它們已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和工作。這類疫苗可使用現成的材料在實驗室開發,因此越來越受關注。這意味著可採用標準化流程大規模生產疫苗,速度比傳統的疫苗生產方法更快。除了疫苗之外,癌症研究人員還使用 mRNA 針對特定癌細胞觸發免疫系統。它們教會您的身體如何識別和對抗導致新 冠的冠狀病毒。
它們含有信使RNA (mRNA)。
mRNA就像一本說明書。它教會您的身體如 何制造一種無害的蛋白質,看上去和冠狀病 毒上的一樣。然後您的身體會對這種蛋白質產生反應,產生能夠識別和對抗這種冠狀病 毒的抗病細胞和抗體。
如果您的身體後來遇到這種冠狀病毒, 它就會保護您。
*新冠疫苗中有什麼 ?
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有mRNA和幫助mRNA在您 體內發揮作用的成分:脂肪、鉀、有機化合物, 防止mRNA受到過多的酸、鹽和糖的傷害。
疫苗不含有豬肉制品、雞蛋、乳膠或保存疫苗 的化學物質。
*哪些人目前不宜接種?
目前不宜接種的人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處於發熱期的人員;既往發生過疫苗接種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員;患有血小板減少癥或出血性疾病者;驚厥、癲癇、腦病、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已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其他禁忌癥還包括:嚴重的肝腎疾病、藥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並發癥、惡性腫瘤;各種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心血管疾病等。
*打了疫苗可以不做防護嗎?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的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專家表示,打了疫苗之後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安全。即使接種了疫苗,“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和“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仍應牢記在心。
*如何發現、把握接種疫苗禁忌?
在操作實施過程中,如果接種第一劑次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則不建議接種第二劑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對疫苗成分既往有過敏者不能給予接種。
接種時,接種醫生應仔細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及既往過敏史。受種者要如實向接種醫生報告身體健康狀況及疾病史、過敏史等。要把疫苗禁忌列入知情同意書中。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不用再戴口罩嗎?
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鬆。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間還會有較少部分已接種的人可能發病。另外一方面,在沒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
*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
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例如,麻疹和百日咳傳染力較強,如果要阻斷它們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達 90%-95%;而消滅天花和脊髓灰質炎,人群免疫力要達到80%以上。人群免疫力達到上述閾值,也就建立了阻斷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質炎傳播的免疫屏障。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呈正比。因此,要達到足夠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夠高的接種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種的人比較多或大多數人不願去接種,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傳染源存在時,容易出現疾病的傳播。
*新冠病毒疫苗是否需要冷鏈?如何保證新冠病毒疫苗在運輸和存儲過程安全有效?
疫苗是一種生物制品。要保證生物制品質量,必須要在規定的冷鏈狀態下儲存、運輸。新冠病毒疫苗也應如此。
疫苗運輸時,疫苗運輸企業在運輸過程中要定時監測、記錄溫度,保證疫苗處於規定的溫度環境。疫苗接收時,接收單位要索取、檢查本次運輸過程溫度監測記錄。
疫苗存儲過程中,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采用溫度計或自動溫度記錄儀對儲存疫苗的冰箱進行溫度監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測溫1次(間隔不少於6小時 ),並填寫冷鏈設備溫度記錄表。
疫苗使用過程中,接種單位采用冰箱、冷藏箱(包)儲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時應當及時關閉冰箱、冷藏箱(包)門/蓋,並盡可能減少開啟冷藏設備的次數。
各相關單位要嚴格遵守上述各環節的規範要求,才能使疫苗處於全程冷鏈狀態,疫苗的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什麼?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英文簡稱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後發生的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或事件,又稱疑似疫苗不良反應。包括以下幾種情形:疫苗不良反應、疫苗質量問題相關反應、接種差錯相關反應、心因性反應、偶合癥(偶合反應)。
1.什麼叫疫苗不良反應?
疫苗不良反應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與預防接種目的無關或者意外的反應,與受種者個體差異有關。疫苗不良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一般反應主要指受種者發生的一過性、輕微的機體反應,如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等局部反應,發燒、乏力、頭痛等全身反應。異常反應主要指造成受種者的器官或功能損害的相關反應,罕見發生,如急性嚴重過敏性反應等。
2. 什麼是心因性反應?
心因性反應指在接種疫苗後,因受種者心理因素發生的反應,主要是接種疫苗時的心理壓力、焦慮等所致,無器質性損害,與疫苗無關。有的是“暈針”樣表現,有的是“癔癥”樣表現。群體性預防接種活動時可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
3.偶合反應是怎麼回事?
偶合癥(偶合反應)是指疫苗接種過程中,受種者正好處在一個疾病的潛伏期或者發病的前期,疫苗接種後巧合發病。因此,偶合癥(偶合反應)不是疫苗接種引起的,與疫苗無關,也不屬於接種後的不良反應。疫苗接種後的偶合癥有時不能立即做出判斷,需要及時報告,也需要疾控等機構進行調查、調查診斷專家組做出診斷。
*哪些情形不屬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範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範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下列情形不屬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一般反應、疫苗質量事故、接種事故、偶合癥(偶合反應)、心因性反應。
*接種疫苗後,多久才能產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體?
根據前期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研究,接種第二劑次滅活疫苗大約兩周後,接種人群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
*新冠病毒發生變異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還有作用嗎?
病毒是最簡單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病毒會發生變異。從全球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監測情況看,目前尚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會使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各國研究機構、疫苗生產企業等都在密切關註新冠病毒變異情況,也在開展相關研究,這將為後續疫苗的研發及應用提供預警和科學分析依據。
*有那些副作用?
許多人在接種疫苗後會有輕微的副作用。這表明您的身體正在發揮作用:建立保護機制,抵禦疾病。
常見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出現疼痛或紅腫、頭痛、疲勞和/或低燒(低於100.4華氏度)。這些癥狀 在第二劑後更為常見。 通常會在幾天內自行消失。如果沒有消失,請咨詢醫生或診所。
有些人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不過並不多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采取醫療救助措施。 每個人接種完疫苗後必須至少留觀15分鐘,一旦出現不良反應,醫務人員可以提供相應幫助。如果您過去出現過嚴重過敏反應,請咨詢醫生或診所。
如果您有疑問或心情復雜,我們可以為您提供支持 您會感到充滿希望,因為疫苗將保護我們,不會與我們所愛的人分離。您可能會感到緊張。如果您是有色人種,您可能會想,一個曾經破壞了您對社區信任的醫療系統提供的疫苗是否值得信任。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確實存在醫療種族主義。有顧慮是可以理解的。
了解更多信息並獲得支持:
咨詢醫生或診所。如果沒有醫生,請撥1-800-923-HELP (4357) 或是訪問 linesforlife.org/obhsl
訪問 multco.us/covid-vaccine 獲取更多信息。
【後語】
因為新冠疫苗才開始使用,很多疑問尚待釐清尤其接種後免疫力可維持多久?是否對所有變種都有效?交換使用各類疫苗異類或同屬如mRNA是否有加乘作用?利用腺病毒作載體因體內或已有此類病毒存在,是否影響其效果?
又如今在美各類新冠疫苗生產量供不應求,若急需時不妨打烊前去電施打處是否有存量不用完就得丟棄可去接種不必先登記?
主要參考資料:
2019冠狀病毒疫苗-維基百科
新冠疫苗有沒有必要接種--30個熱點問答來了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了解Covid-19疫苗如何發揮作用-美CDC
新冠疫苗的工作原理-Multnomah County Health Department, Ore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