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成功的脊椎手術

撰文 | 姚又誠醫師

「醫師,請問我這次手術的成功率有多少?」

這是每個脊椎手術患者一定會問醫師的問題,當然也是醫師在術前衛教的重點之一。但為什麼我們還是常聽到醫師說,手術很成功,但是患者術後卻仍有許多抱怨,甚至需要再次手術。今天就是要來談何謂「成功的」脊椎手術。


術前預期與術後預後

手術成功其實是一個非常攏統的說法,臨床上定義手術的成功與否,其實是要看病患的預後(結果),有沒有達到術前的預期。這就產生兩個很重要的部分。第一、術前預期是甚麼;第二、術後預後(結果)是怎樣?

術前預期

術前預期,也就是造成患者來開刀的原因,與患者希望藉由手術達成甚麼樣的結果。

談脊椎狹窄症談脊椎不穩定與脊椎融合術兩篇文章中,提到脊椎退化患者常見要開刀的原因,是慢性下背痛、神經壓迫與脊椎不穩定。其中因神經壓迫造成的神經症狀(腳痛、腳麻、腳沒力走不遠),與脊椎不穩定造成的背痛兩種,是脊椎手術能夠明顯改善的症狀。而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下背痛,靠手術是沒辦法完全改善的,但常見到患者最希望改善的症狀反而是慢性下背痛。下背痛的治療在之前文章中(惱人的下背痛)提到,是需要長期的復健與藥物治療,而不是靠手術解決。

術後預後

常見術後預後的指標,指的是症狀已經改善多少?這是脊椎手術最重要的預後(結果)指標。但常見到患者的期望,反而是還剩下多少症狀沒有改善。這就出現醫師與患者的落差,醫師認為症狀已經有改善(成功),而患者認為怎麼沒有全好(失敗)。因此,術前與醫師良好的諮詢、醫師衛教,才能有較正確的術前預期。講直接一點,就是醫師不是神,可以幫助部分改善,但不可能完全恢復到正常。

影響預後的因素

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症狀改善的程度。可以分成三大類別:


病患因素

年紀、體重、抽菸、骨質疏鬆、合併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洗腎、免疫疾病、慢性貧血、呼吸疾病、癌症等)。


手術因素

手術方式選擇(傳統或微創、單純減壓或需打釘融合術)、手術入路(前開、側開或後開)、植入物選擇(鋼釘種類、脊椎墊片、植骨材料如生長因子使用)、手術相關併發症的產生等。


疾病因素

症狀持續時間、嚴重程度、不同疾病(先天、退化、創傷、腫瘤、感染等)、先前是否手術過等。

這三大類中,疾病因素是屬於較不可改變的,手術當下的疾病嚴重程度,就決定一定程度的預後,所以才會有早期治療的概念。患者因素可以透過患者本身的努力改善,像是術前就戒菸、減肥,盡早開始治療骨質疏鬆,良好的控制血糖與治療慢性疾病等。而手術因素則端賴手術醫師的經驗與技巧決定。醫師常說的「手術成功」,其實所指的就是整個手術過程,都能夠依照手術醫師的術前規劃執行,達到手術的預期目標。這也是所有預後中,醫師僅可能控制的因素。

結論

因此,當我們在詢問醫師手術的「成功率」時,應該更精確地問術後「症狀改善」的機會有多少。透過與醫師間良好的構通,充分了解手術對自身可能的幫助,再選擇該接受怎樣的手術。同時盡可能改善自身影響手術預後的因素,才能創造最佳的手術預後,達到真正的手術成功。





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