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脊椎狹窄症,脊椎減壓術怎麼做,神經才放鬆?

撰文 | 姚又誠醫師

退化性脊椎狹窄症,造成的症狀以神經壓迫為主,像是神經性跛行、坐骨神經痛、腳麻、腳沒力等。適當的保守治療有機會改善疼痛,減緩神經症狀。但當保守治療失敗時,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需要手術治療。

單純脊椎狹窄症的手術治療方式我們稱為脊椎減壓術(Spinal decompression),手術的目的在於,放鬆受壓迫的神經,改善患者的神經症狀。臨床上常聽到許多名稱很容易讓人混淆,到底脊椎減壓手術怎麼做,又是包含哪些術式,今天一次解答。

退化性脊椎狹窄症

手術方式

脊椎減壓術主要分為傳統與微創兩種方式。

一、傳統脊椎減壓術

傳統的脊椎減壓術為全椎板切除術 (Laminectomy)。手術方式是從背側傷口,移除脊椎棘突、椎板、黃韌帶與骨刺。其中最重要的是移除壓迫神經的骨刺,達到神經放鬆的目的。因此,許多醫師在說明這項手術時會用清骨刺、神經放鬆等方式來解釋。

由於手術是從脊椎後方傷口進行,因此傳統脊椎減壓術也稱為後方減壓 (Posterior decompression)或簡單減壓 (Simple decompression)。後方手術的特點是無法完全清除前側往後壓迫的骨刺與椎間盤軟骨,但是藉由移除後側椎板,可以讓神經往後移動,達到神經減壓放鬆。

脊椎減壓術(Spinal decompression)術前術後示意圖

傳統全椎板切除術缺點是需要破壞背部肌肉,傷口也較大,需要較長的時間恢復,甚至許多患者術後背肌會無法復原,而有腰酸背痛、背沒力的後遺症。因此在現代微創手術進展下,小傷口、破壞較少的肌肉的部分椎板切除術(Laminotomy),已經可以達到與傳統手術有相同的脊椎減壓、神經放鬆的效果。

二、微創脊椎減壓術

微創脊椎減壓術是以顯微鏡輔助,一或多個小傷口,取代單一大傷口。除了傷口不同,肌肉組織破壞更少。同樣正中一個傷口,微創脊椎減壓只分離一側的肌肉,透過一側的部分椎板切除,可以達到壓迫兩側神經的骨刺切除。這樣的微創減壓方式稱為單側傷口、雙側減壓 (Unilateral approach, bilateral decompression)。微創脊椎減壓術,可以保留患者的棘突與大部分的背部肌肉,效果相同、恢復更快。

傳統減壓手術 V.S 微創減壓手術

傳統減壓手術 V.S 微創減壓手術|手術方式示意圖

從上述的手術方式可以發現,治療單純脊椎狹窄症可以不用打鋼釘或是任何植入物。只有當脊椎狹窄症合併有脊椎不穩定或是脊椎滑脫時,才需要打鋼釘、放墊片,稱為脊椎融合術 (Spinal Fusion)。根據2016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顯示,治療單純脊椎狹窄症,只做脊椎減壓術而不做脊椎融合術的患者,可以有較短的手術時間、較少的手術出血、較短的住院天數。而且在追蹤兩年後發現,只接受脊椎減壓術的患者與接受脊椎融合術的患者相比,功能恢復、疼痛指數等指標都完全相同。

結語

單純脊椎狹窄症患者,最好的手術方式是脊椎減壓術。無論傳統或是微創手術方式,都能夠有效改善神經症狀,恢復行走能力。若沒有合併脊椎不穩定或脊椎滑脫,可以不需要打鋼釘或其他植入物,就可以達到功能恢復、疼痛改善的效果。

參考資料

Försth, P., Ólafsson, G., Carlsson, T., Frost, A., Borgström, F., Fritzell, P., ... & Sandén, B. (2016).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fusion surger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4(15), 1413-1423.


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