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下背痛

撰文 | 姚又誠醫師

下背痛是非常常見的症狀,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曾經歷過下背痛的困擾,而且一痛常要痛上一兩個月。休養、讓身體自然修復,是許多人選擇的初步治療方式。但有時下背痛,是某些嚴重脊椎疾病的警訊,應該需要早期就醫檢查。

流行病學

下背痛是門診最常見的主訴之一。根據文獻報告,下背痛的盛行率高達 20%,意即每五人就有一人正受下背痛所苦,只是背痛程度不一。下背痛最好發在 40 - 70歲的女性,許多民眾,發生單純下背痛時,並不會尋求醫療幫助,只有不到六成的民眾會因單純下背痛前往就醫。

常見原因

急性下背痛(指近期內、突然發生的),常常可以回想起一個誘發因素。例如:跌倒、搬重物、扭傷、車禍等。除此之外,生理心理因素也很重要,過度勞累、生病造成生理心理耗弱、長期姿勢不良等,也會容易下背痛。

分析所有的下背痛成因,其實超過九成是沒有原因的 (Non-specific),也就是醫學檢查上沒有特定病因的。這些患者,常常會被歸類於肌肉筋膜炎 (Myofascitis)或是慢性的肌肉筋膜疼痛徵候群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疾病病程

雖然大部分的急性下背痛在 4 – 6週後會改善,但一旦發展成慢性下背痛(背痛超過12週),即使接受合適的藥物或復健治療,慢性下背痛超過一年能夠完全改善的患者只剩七成。而且其中三分之一可能會在隔年復發。

小心背痛不單純

當面對下背痛,有一些警訊 (Red flags)要注意。當下背痛合併有這些症狀時,要小心是嚴重的脊椎疾病,應盡早就醫。

下背痛的就醫警訊

  • 神經症狀(腳痛、腳麻、下肢無力)

  • 不符比例的疼痛(痛到無法起身)

  • 伴隨發燒

  • 夜間疼痛

  • 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

  • 高風險患者(註)

註:高風險患者

  • 老人(女性 > 65歲或男性 > 75歲)

  • 骨質疏鬆症

  • 使用類固醇

  • 有癌症病史

  • 靜脈藥物成癮者 (濫用藥物者)

  • 免疫功能低下

  • 合併嚴重外傷

結語

雖然有少數下背痛是因為嚴重脊椎疾病造成,但九成以上的急性下背痛是沒有原因的。而且急性下背痛的病程痊癒,大部分需要 4 – 6週的時間,因此我們也不需過度緊張。遵照醫囑建議,休養、服藥、復健、保護,並且回診追蹤,大部分下背痛是會改善的。只有當高風險患者或是下背痛合併就醫警訊,才要特別注意。

參考資料

  1. Maher, Chris, Martin Underwood, and Rachelle Buchbinder.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The Lancet 389.10070 (2017): 736-747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