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將「廈」定讞為ㄕㄚˋ(shà)與ㄒㄧㄚˋ(xià)二音,其中ㄕㄚˋ釋義有二:一者為(高大的)房子,二者為〔方言〕房子裡靠後牆的部分,在柁之外。[1]而ㄒㄧㄚˋ釋義僅:廈門,地名,在福建。[2]臺灣的部分,則定讞ㄒㄧㄚˋ為標準音[3],但於學術方面則明載ㄒㄧㄚˋ為讀音,而ㄕㄚˋ為語音[4]。
檢索古籍後,《說文》新附:「廈,屋也。从广,夏聲。朝雅切。」[5]、《廣韻》:「廈,屋。」(下,胡雅切)[6]、《龍龕手鑑》:「音夏。屋也。又所下反。」;「音夏。广也。」;「俗音夏。正作廈。」[7]、《玉篇》:「廈,胡假切。今之門庑也。」;「𢇗(⿸广下),所訝切。賤也。」[8]、《集韻》:「廈,大屋。」(亥雅切);「厦,房屋也。或作𢇗(⿸广下)。」(所嫁切)[9]、《類篇》:「廈,亥雅切。大屋。」[10]、《字鑑》:「亥雅切。大屋也。从广,从夏。广音儼,俗从厂誤。」[11]不少古籍皆提供了相關的線索,「朝雅切」、「胡雅切」、「所下反」、「胡假切」、「所訝切」、「亥雅切」、「所嫁切」。
先看「朝雅切」,朝字以現代標準漢語的音讀,顯然看不出來其中之關聯性,但放到中古漢語當中,朝為:「宵部」。「胡雅切」、「胡假切」、「亥雅切」,其三者的聲母皆為ㄏ,韻母亦皆為ㄧㄚ,而透過顎化作用可得知ㄏ顎化後為ㄒ音;「所下反」、「所訝切」、「所嫁切」,其三者的聲母皆採「所」字,韻母亦皆為ㄧㄚ,同樣透過顎化作用可得知ㄙ顎化後為ㄒ音,故綜上所述,據語音演變而言,「廈」讀ㄒㄧㄚˋ較為合理。
參考文獻
*有藍色字者,可點擊其查看頁面存檔。
[1]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9月
第七版),頁1134。
[2]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9月
第七版),頁1416。
[3]教育部編《一字多音審訂表‧廈》(臺北:教育部,1999年3月初版),頁56。
[5]註同[4]。
[6]陳彭年等人撰‧陳新雄、金周生編輯顧問‧李添富主編‧李鵑娟等人編輯《新校宋本廣韻》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10月修訂三版一刷),頁308。
[7]註同[4]。
[8]註同[4]。
[9]註同[4]。
[10]註同[4]。
[11]註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