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Project

About Us

本實驗室的主要專業在於使用環境友善的材料發展鋰電池與半導體之創新,目前正進行「科技部綠能及光電半導體材料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此計畫屬於STEM教育的範疇,所謂STEM教育涵蓋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數學(Math)等四個領域。 在計畫的內容方面,我們除了與高中生以及相關企業合作以外,也與中文、科技法律專長的非STEM領域人員一同完整此計畫的全面性。

✯計畫內容 :

在本計畫的規劃中,我們將陸續呈現相關的活動紀錄以及合作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其專利,並提供合作企業的相關資訊。

✯計畫願景 :

對於此計畫的目標,我們希望可以在給高中生的課程、演講及企業參訪的互動當中,讓新一代的莘莘學子得以對於STEM領域有近一步了解。此外,透過介紹相關企業的產品以及運作模式,讓大眾能夠對於此產業的發展方向有初步的認識。最後,經由與非STEM領域的人員合作,讓此領域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現,進而吸引更多非STEM領域的人才投入此領域。

News

麻省理工女校友論壇 報名中!

MIT Women: Walking the STEM path to leadership

時間:2023/7/15  (Sat.) 13:30~16:50 

活動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402室

報名方式:線上表單 (https://forms.gle/Js5saLjMChy7B8Vh8)

主辦單位:麻省理工學院台灣校友會

Q&A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xperience Sharing by Industry Lecturers  業界導師經驗分享

研究方面

Q1: 學生做研究應有的態度及成果為何?    撰稿人: 馬嘉謙

學生做研究,需先找到創新性的主題,或去找極待解決的問題,再以科學方法努力不懈、有邏輯、對的方法去突破並解決。但做研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有的人雖然有很好的專業知識,做研究的態度也十分認真,但可能因為題目太難或還沒足夠的時間找到解法,導致結果不如預期。

然而成果雖然重要,做研究的過程與學習也很重要,學生在做研究中,不僅能學到將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應用於研究上,在分析統整、找資源、簡報、執行能力上,也都能在這研究過程中學到。而且依經驗,有認真做研究、學習的學生,通常成果都是很不錯的。通常未來做的工作的領域跟在學校研究的題目不一定一樣,但在這過程中認真學習到的軟硬能力與態度,不管未來做什麼工作或應用領域,或在解決更各種問題上,都能取得成功。


Q2: 發表paper能帶給研究生什麼幫助?    撰稿人: 郭子豪

發表paper就是要把研究創新點、構想及實驗所得的成果,包含新發現、分析數據與資訊整理成一個吸引人的故事與世人分享,這個故事必須符合新穎性、進步性及可行性,為全世界所看見及認可,這時世人會得知該團隊的貢獻,在此領域創造的新知識也將為後人所用並學習,並持續探討,增進人類的進步及福祉。

發表paper的過程可以訓練我們創新、邏輯、歸納、分析、寫作及答辯能力,也可以增進未來寫計畫或是寫專利的能力,設計實驗流程及達到目標可訓練執行能力與專業技術。除了培養這些能力,paper跟學位也會跟著我們一輩子,是個人永久的榮譽及貢獻,在未來的職場上或學術上,都會帶給我們非常正面的影響。


Q3: 研究的目的以及如何與課業平衡?     撰稿人: 蔡秉寰 

實驗與課業的平衡主要取決於優先度,寒暑假時盡量將實驗進度補齊,建立schedule plan並有效率的掌握時間規劃。找題目時選擇主控性佳的題目,如此一來能大幅減少儀器學習或是租借儀器的時間,進而提升效率。提前開始寫paper outline,先畫靶再射箭,以此做出更好的實驗規劃。此外,亦可收集更多有效的數據,同時設計自身的實驗。再者,研究的目的並非都一定為正向結果,而應取決於急迫性。若時間緊迫無法做出成效亦得完成論文,但仍盡量以漂亮的數據為主。實驗初期若發現成效不好,可以提前考慮使用備案,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最後,可由實驗過程中使用切斷法來設計自身的實驗來找出數據趨勢。

自我提升

Q1: 對跨領域的想法?    撰稿人: 郭子豪

跨領域的概念是除了專業之外,未來必然的一個趨勢,舉例來說,一個產品從市場定位、研發、設計、生產、品管到包裝再到銷售,往往需要結合好幾個領域的知識與觀點,設計出來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滿意。而一個公司經營也必須有執行策略、財務、研發、生產、銷售的管理及專業人員,互相合作,才得以成功,因此需要在專業人才之外,也要有跨領域人才或知識的相關訓練。

經過與不同領域的觀點互動交流,擁有的背景知識變多,更能快速的適應變化、接受新事物及合作,跨領域的訓練也會使我們思考的角度變得更全面,能更快切入問題的核心,想法與意見也更容易讓人接受。進行跨領域學習時還能認識到不同專業的人才,將來有特殊專業需求時就知道找誰尋求幫助,也有機會認識更多其他領域的專家們一起打拼、合作,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Q2: 開會如何有效率?     撰稿人: 李奕涵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大家時間是一樣的,因此,時間為最重要的資源,故需非常專注、且有效率的做事。開會之前,必須先確定這次開會的目的,而每位與會者也須準時參與,避免遲到導致浪費所有與會者的時間。大家齊心配合之下,才可提高開會效率。另外,社團或是服務性團隊常常需要開會討論公共事務,此時需要特別注意開會的效率,建議在開會前先約定好開會時長 (約1小時),避免多餘的閒聊,或是其他沒有效率的討論。萬一真的遇到議題討論不完,再考慮延長15分鐘或是延後到下次會議討論。


Q3: 參與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撰稿人: 劉奕廷

參與課外活動相當重要,在兼顧個人興趣的情況下可以加入一個動態性(如運動) 與一個靜態性 (如服務) 的社團活動。動態性社團像是 系球隊或是運動性社團,因學生常常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因為熬夜或是缺乏運動而傷身卻難以察覺,這些不好的影響會在年紀大了之後慢慢浮現,因此學生有著健康的身體也能讓讀書更有效率。而靜態服務性的團隊則可以讓自己因服務他人而感到快樂,而且可以累積辦事的經驗,包括學習做事、辦活動的方法、解決問題與領導的能力並建立重要人脈,這些都是上課時學不到,但在未來做研究或是工作時非常重要的軟實力。


Q4: 如何在參與課外事務的同時兼顧課業?    撰稿人: 劉奕廷 

可以試著約略計算一下每週的時間分配,需要多少時間拿來念書,並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參與課外事務,藉由平衡分配讀書與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找到最佳效率並做好時間的管理。另外,社團或是服務性團隊常常需要開會來討論公共事務,此時需要特別注意開會的效率,建議在開會前先約定好開會時長 (約1小時),避免多餘的閒聊,或是其他沒有效率的討論,萬一真的遇到議題討論不完,再考慮延長個十五鐘或是延後到下次會議討論。


Q5: 英語與第二外語能力的重要性與學習秘訣?    撰稿人: 劉奕廷

英語仍是學習外語能力的第一優先,主要是英語為世界共通的語言,在未來做研究時看文獻或是工作時都相當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軟實力,在國際化的職場上擁有良好的英語能力,更容易給上司或是工作合作夥伴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夠得到更多的表現與建立人脈的機會,其中以英文溝通的能力,要達到像以母語溝通時的流暢程度。此外,書面報告以及上台報告的能力在未來做研究與進入職場也相當重要,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軟實力。

第二外語的部分如果有出國留學或是工作的需求,在學習好英語之餘也可以同時學習。學習外文的方法可以藉由閱讀、聆聽網路外文新聞,主要是新聞用語相對於其他日常用語更標準,可以學習該語言的語調及用字遣詞並複述。此外,也可以透過日常接觸外文時學習外文,看影集時要注意不要開啟字幕,在練習外文的聽力能力之餘也可以學習日常的溝通用法,更重要的,要常說、用,不要怕說錯,並買文法書來練習,增進自己英文口說、讀、聽、寫的能力。


 Q6: 如何可以有效率的做事?    撰稿人: 王裕朋 

當有多項事情要處理的時候,最好的方法通常不是把A事做到100%再去做B事,把B事做到100%後再去做C事,而是盡快的把每件事都做到大約60%,再進一步按照事情的優先順序與重要性,以及自己時間許可,將某些事情處理到80%,或是100%。這麼做有幾點好處:事情有個初步60%完成率時,心裡的負擔較輕,心理壓力相對較小,藉此提高工作效率,會越快把事處理妥當。另外,分成兩次處理同一件事,能夠讓自己有沉澱與思考的時間,獲得更周全的結果。

當有事情要處理的時候,不要拖延。最具效率的做法為當下完成。拖越久忘記的東西越多 (比如說撰寫這篇採訪的文字檔),因為記憶下降,必須從新來過,效率反而會變差。此外,不拖延亦可減少心理壓力,因為當有許多代辦事項盤旋在我們心頭,容易造成心情煩躁。一但開始做事,反而整個人都清爽了起來。


 Q7: 理工人該具備的科技法律知識,建議什麼時候學習?有什麼管道學習?    撰稿人: 劉韋呈

了解科法知識越早越好。在求學階段有機會可以修習科法所相關課程,或律師事務所提供的免費或者收費低廉的課程,具有相當幫助。

對學生而言,在做研究前具備科法知識,了解專利與智慧財產的申請及基本要素以及保護範圍與權利,便可選出具備創新性、進步性及可行性的研究題目,對研究成果於發表專利及發表論文皆具有助益,亦能避免無意犯下抄襲侵權的疑慮。

對已就業的人來說,科法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同時避免侵權。若對科法及專利有更多的認識,甚至可投入如科技專利工程師及律師等工作。


Q8: 當學生在進到一個新的環境時,該如何建立自信心?    撰稿人: 林宸誌 

進入新環境時,需要保持良好學習態度,切勿有比較心態,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各有優缺點。思考自己為何得以進入這個新環境,就是自己被發掘的優點以及潛能。另一個重點為建立人脈,用心觀察並打開心胸交朋友,將所有人視為可以交流的朋友,互相瞭解彼此的人格特質及長處並學習主動分享。除此之外,時常請教他人擅長的問題,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或是興趣所在,這樣的做法會讓人樂於分享,並且比較容易交到朋友,結交越多朋友的同時,自信也會隨著人脈的建立而逐漸增加。最後,在新環境中尤其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對方法做事比較容易給人留下好印象,自然就能夠建立起自信心。


Q9: 跟長輩或公司的上級主管的溝通技巧?    撰稿人: 林宸誌

和長輩溝通時,若覺得他的管教不合常理時,需要以退為進,態度誠懇柔軟,但心底裡要不卑不亢,畫一個紅線,讓他們瞭解不合理的要求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並且堅持及保持一致性,絕對不能退讓。切記不要跟長輩面對面吵架,盡量用書寫或是傳訊息表達,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其行為背後的涵義。了解如何溝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可於溝通時加上愛的表達,以愛為出發點理解對方的想法。

和公司的上司或是學校老師溝通時,若產生不愉快或意見分歧,首要為理解他們的要求及希望你遵照他們指示的原因。有可能是他們在這個領域具備較充分的經驗,亦可能存在面子問題。倘若覺得他們的指示不合理或錯誤時,可以先肯定對方的想法,再請教一些相關的問題。若經上司解釋後仍存有些疑慮,不必堅持己見,不須和師長僵持不下。此外,可同時並行上司的指示跟自己的作法,當照著上司的做法後結果失敗時,隔一段時間,再提出依據自己作法做出的成果。如此一來,對方不僅會認為你配合度高,勇於提出問題,並且將你視為一位做事認真仔細、能獨立思考,並可有效解決解決問題的人才。

另外,一般在和上司溝通時,不要與對方正坐或一直盯著對方看,這樣容易帶給對方壓力。較適當的肢體語言違約斜15度角坐、看對方的眼下至嘴巴之間,尤其要面帶微笑並適度正面回應,這樣比較容易帶給對方正向的感覺。心理上要向對方抱持著正向的想法,如此才能達到互相傳遞正能量甚至達到共振的循環效果。

總而言之,正向的溝通程序為先當一個好的聆聽者,並肯定對方,接著請教對方擅長的問題,給予建議或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法。態度保持誠懇,並維持笑容,以及搭配良好的肢體語言,得以使雙方溝通更加順暢,亦容易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切記一開始在心理建設上,不要懼怕老闆或長輩,亦無須與長輩和上司(權威)硬碰硬,但要有自己的底線跟停損點,不能太過卑微,否則容易使對方用上對下的態度壓制你。倘若遇到態度莫名其妙,很不友善的人,無須太過在意,也許他的個性天生如此,或其剛受挫折或委屈。最後,將他人的問題,隨意怪罪在自己身上亦不好。然而,若一直被他人針對,那可能有誤解,必須想辦法解開。假設只是單純不投緣,則隨緣不需在意!


Q10: 如何面對價值觀不同的人?要如何跟對方相處?需要給對方改進的建議嗎?    撰稿人: 鄭雅馨 

家人方面: 與家人及朋友間的相處中有個原則,就是不要談到政治及宗教,除非對方的立場和自己相同,否則不要透露出自己的立場。假如對方主動問起,可以用反問的方式,讓他分享自己的看法,轉移對方的注意力。當對方很堅持的試圖遊說,且與自身不同的看法時,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對方去思考,讓他/她主動想自己想法會不會有盲點。切記,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的想法,因為年紀愈大,想法不容易改變,不需要為了這些事情,造成雙方的不愉快。舉例來說,如果是返鄉投票不被諒解,通常不被諒解的原因,不外乎是他們擔心消耗太多時間而影響功課,或是覺得你可能會有與他們不同的立場,所以當他們問起時可以選擇不回答。要記得和父母親友吵架,是沒有贏家和輸家的,看到他們傷心你也不好過。如果是其他因素,像是家裡對於你個人行為或想法有不合理或過多的管控,要很誠實的表達這樣會造成你很大的困擾或痛苦。若溝通無效,可請父母比較尊敬的長輩幫忙溝通,若仍然無效,可降低回家的頻率,讓他們能夠自行思考這種行為是否必要。再者,若是在選擇科系、職業時,父母極不同意,一般是因為他們愛你,覺得那樣的選擇對你的未來比較好,因此十分堅持。所以依上述方法溝通無效時,這時不要和父母爭執,可先去選修你想修的科系或嘗試工作一段時間,等努力得到好的成果,再和父母分享你的成果以及這件事對你的重要性,或許因為他們愛你,又看你做得不錯,並且是真的喜歡,他們更能接受你的選擇。不要起衝突是最重要的,拿捏回家頻率,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堅持或是用文字抒發你的想法,都是不錯的解決之道。

同學及朋友方面:同學是自然產生,而好朋友是自己尋找的。當道德觀產生分歧,可以先嘗試友善建議及溝通,若無效則判斷是否可忽視對方的行為,因當對方的行為已經會影響你的心情時,可以選擇保持距離或疏遠。因為世上還有很多人需要你關心,每人身邊必定存在為人良善、道德觀也很好的人,而他們或許也正需要幫助關心。主動去幫助品德不錯的同學,並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Q11: 要如何維持高效率睡眠?    撰稿人: 鄭雅馨

良好的運動習慣,除了維持身體健康亦有助睡眠。如果是有睡眠障礙的人可以去做療程,治療或者冥想都是常見的提高睡眠品質方法。此外,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如果夜間睡眠較少,可以嘗試間歇式睡眠,但如果可以還是盡量早睡早起,如果撐到太晚睡會造成做事效率比較差的問題,睡飽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倘若事情做不完,可以透過溝通降低老師過高的期待。有些事情忙不來你可以和老師協調晚一週或是於寒暑假執行。充足睡眠才能獲得最佳的做事效率,要知道自己的目的,追求足夠的睡眠勢必會有所犧牲,但要學會取捨,衡量事情的輕重緩急。此外,試著找哪段時間睡覺可以讓精神保持最佳狀態,再利用清醒後的時間去思考及規劃重要事項,其他像是做實驗、分析、開會等可以在剩下的時間裡完成。如果真的累了,也可以善用零碎時間休息。 


Q12: 您認為理工科學生應該關注哪些人文社會科學問題?    撰稿人: 池翊寧

溝通技巧、人性的體諒、客戶的心情、以及人際關係等軟實力是每個 職場都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然而,對於理工科學生來說,因為較專注技 術及邏輯訓練,這些技能可能比較薄弱。但在日常工作崗位上需要與同事、上司和客戶進行有效溝通,並且理解對方的需求和想法。因此,對於 理工科學生來說,學習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適當地使用語言、以及具備 同理心及客戶觀點等技能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專業技能外,對於理工科學生來說,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生活、 人情世故,以及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也非常重要。有些情況下尤其需要 講一些善意的話或者處理人際關係,這些都需要具備細膩的感知和處理能 力。理工科學生因較像傾向以黑白分明的思維方式判斷事物,故容易陷入 是非對錯的爭論中。因此,學習如何區分工作和生活之間在人際關係及用 語態度上的區別,以及如何注重和諧和友善社交功力的提升都是必要的。 

TR 也舉例提到:當你想希望一個人開口談話,你可以問他一些與他專 業相關的問題,或是問他關心如家庭、小孩、工作和個人有興趣的事情, 以此來引導他開口談話。在這過程中,你可以嘗試從共同話題入手,從他 談話中提取一些有趣的部分,並將它們融入到對話中,這樣可以讓他更加 輕鬆自如地開口談話。一開始,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話題試探他的反應,再 慢慢地擴大話題的範圍。 在面對這些挑戰時,理工科學生可以從多方面著手。首先,他們可以 參加一些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課程或活動,如社交技能培訓、人際關係 諮詢、語言表達、或者是學習如何增強同理心等。其次,可以從經驗中學 習,多參加一些社交場合,多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進行練習和實踐。最 後,還可以自我反思和改進,從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Q13: 如何保持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呢?    撰稿人: 池翊寧 

首先,要有優先順序,不能什麼都想要,必須要找到最重要的事情, 把它放在第一位。例如,找伴侶時,要尋找價值觀相似的人,並確認對方 能否接受你的所有事情,才能夠達到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效果,而不是被伴侶設限。 

除此之外,外食也是一個節省時間的好方法。儘管外食費用較高,但 可以省去買菜做菜和洗碗的時間,增加和小孩聊天的時間,讓家人能夠更 加輕鬆愉快地享受生活。 

當然,在追求事業和照顧家庭之間,有時候必須要做出犧牲。例如: 當工作非常繁忙時,可以把小孩放在安親班裡照顧。但必須要注意,不要 只顧自己的事業而忽略了家人的需求,否則會對家庭關係造成負面的影響。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容易陷入工作和事業的泥淖中,那麼問題就在於你 想要得到的太多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充足的睡眠和 健康。相對而言,用錢可以買來的東西都不是那麼重要。 


Q14: 如果遇到極度不友善的人,但又必須與他交流時該怎麼辦?     撰稿人: 張幸安 

如果是公司的同事,必須要跟他討論公事及合作,但對方又不太理你,要先觀察或是問身旁的人,他是不是對所有人都這樣,還是只針對自己,如果是只對自己的話,自己就要想是哪裡做錯得罪了他,或是有誤會,然後想辦法改善及道歉或化解誤會,若他對每個人都不理,那就是他個人問題,在公事上,就可以寄 email 給他,然後副本給你們的共同主管或是彼此的主管,一般就一定會回覆你, 但要記得先跟主管解釋:因為對方都不太理我,因此之後和對方溝通、問問題會副本給他。 

如果主管有開群組的話就更容易了,直接在群組問問題,主管就會看到誰會去回答、誰比較熱心會去幫助別人,在群組直接@對方,就跟寄信有相同的效果。 

人格特質 

Q1: 具競爭力學生的特質為何?    撰稿人: 馬嘉謙

一般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比較著重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也就是硬實力。除此之外,做事態度、溝通能力、分析能力、抗壓性、正面思考、終身學習與具備團隊精神等軟實力,也都非常重要且值得學習。因此,具有這些特質的學生將更有競爭力,跟同儕、老師間的相處會更融洽,面對困難時接受挑戰,能從中學到更多,讓自己的實力持續提升。

在進入到職場時,更需具備這些特質。在工作中,要常幫助別人,多學習不同技能,更強化自己的能力。再者,亦須具備客戶精神,在與老闆或團隊溝通時,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遇到困難時不抱怨,正面積極的思考解決方法。一般正面思考的人,會認為藉由解決這些困難的過程,自己能夠從中自我提升,大家通常也都喜歡與這樣的人相處,更樂於一起交流與共事。工作中也不要只顧著做自己的部份,多留意、學習別人在做的事及長處,持續努力進步,認真的去把每件事都做好。當跟老闆與同事都能溝通融洽的同時,了解的知識又比別人更多,自然會獲得重用及較好的升遷機會,在事業上也較能有所成就。所以不論是學生或是在職場工作,軟實力與硬實力都很重要。


Q2: 一個好的領導者需要擁有那些能力與人格特質?    撰稿人: 郭子豪

一個領導者不同於科學家或技術員,研究能力或技術力要有一定水準,但不一定要是最好的,而是願意且有能力幫助周遭人們及團隊的人。

對於同儕,在本業做好之餘要多幫助、多看齊,正面、無私、樂意溝通且有團隊精神。對於下屬,要知道他們分別擅長什麼、樂意做什麼,妥善且有效率得分配工作,以達到適才適所,也要多多與下屬溝通,懂得將心比心,有擔當且賞罰分明,能夠將功勞給屬下,有過則自己扛,培養出大家的團隊默契並一起達到主管交代的任務,使任務的交期及品質都能一次到位。對於主管,要時時和主管溝通並充分了解主管的期待及交代任務之內容與目標,排出各事項的優先順序,能依照主管的步調行事,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對於不同的部門,需要頻繁地溝通並結合各部門的優點,團隊合作後找到能夠創造雙贏的局面。

所以與他人良好的溝通互動及合作是很重要的,不僅要有好的溝通技巧,還要能時常關心團隊並給予意見,更要有擔當,有過自己扛,有功則歸於團隊,就能成為受大家信賴、喜愛的人,在工作崗位上無往不利。


Q3: 在如此高度競爭的社會,甚至面臨惡性競爭,該如何保持善良?    撰稿人: 劉韋呈 

保持善良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善的心對待他人,並懂得保護自己,同時多觀察別人的為人。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增強自身能力。當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邏輯與十足掌握,便可避免讓人見縫插針。面對工作時遊刃有餘,可免於受到他人的惡意攻擊。觀察他人則是與人來往時的相處細節,仔細觀察對方的為人,善待正直善良的夥伴,避開具有惡意的人或是學習與與其相處為重要的課題。

在社會中,內心謹記並非每個人本性皆不善,可能是環境迫使其帶有惡意,千萬不要因此隨波逐流,或是心懷怨恨。善待他人,保持善良的心,並在行有餘力之時多幫助他人,創造友善、美好的工作環境,才會受他人歡迎並得到主管重用。


Q4: 對一個內向的人,如何在社交場合或是研討會上與人交流互動?    撰稿人: 張幸安

內向常是因為太愛面子或是怕被拒絕,問別人問題時,看到對方冷淡就覺得 是自己的問題,但可能對方剛好碰到困難或是有什麼事在煩惱,你就可以關心一 下,或問對方何時可以來找他?多嘗試、多練習就會逐步進步,不要怕失敗!


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有人想和你交流或是問你問題,你會如何回應他?一般 80-90%的人都會很樂意回應,那為什麼不相信別人也很樂意回應你?你也可以 想像,你希望來問你問題的人是如何提問的?一般應該是笑笑的、輕鬆的、比較 討喜的,那你就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與人交流。或是,也可以去觀察那些很受歡迎, 大家都喜歡與他交流的人,模仿他們與人交往的方式和肢體語言,就能學到很多。 


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從心裡告訴自己,對方是一個很好的人,一般可以問對 方一些他比較關心或是在行的東西,假如說你在餐廳前面排隊,你就可以問前後 面的人通常來這裡都吃什麼、什麼好吃之類的。如果你是在參加一個會議或演講, 你就可以問身旁的人喜歡哪部分、通常都參加或喜歡什麼類型的演講。在發表會 中你也可以對發表人讚賞他哪方面做的很好,及請問這個能往哪方面應用?或是, 能請問怎麼想到那麼好的題目?以稱讚欣賞為基礎,對方會比較樂意跟你分享。 


如果你已經知道對方喜歡什麼,就可以從對方喜歡、在乎的東西開始問起。 如果是完全陌生,就可以問環境相關的問題,參加活動時就可以問對方覺得這個 活動如何?碰到外國人更是可以問對方故鄉相關的問題。總之,不用害怕問別人 問題,因為你很清楚 80-90%的人都很樂意回答,不要怕失敗,多練習就會進步! 

升學&職涯規劃

Q1: 在未來研究所的選擇,該選擇材料所還是電子所呢?    撰稿人: 莊育瑄

從不同觀點切入,會得到不同想法。最主要的觀點有二,其一是以將來工作的性質作為考量,於半導體產業內,電子所的出路涵蓋半導體產業的上游端,即為IC設計,其工作內容主要為畫電路圖 (Layout) ,設計出性能更佳的晶片。或是做元件模擬,透過設計不同的堆疊結構與大小尺寸改良發展出最佳的元件特性。亦可做製程整合相關,而此方面與材料所的出路較為相似,藉由整合不同材料、結構,製造出上游公司所發包的積體電路,視為工廠統合的角色,該工作時會專注於電性量測及產品良率。然而,對於材料所而言,在半導體產業亦是從事製程相關工作,不同點則在於尋找研發新的材料套用到已經設計好的元件結構上,其重點著重於材料的成分、結構等。此外,其則專注於材料分析,工作分工亦較為精細,會專注某一製程模組,如黃光、蝕刻、擴散、薄膜等。除了需評估設備商提供的機台及製程,該職涯發展具有較多寫專利的機會。

第二種觀點則是,單純在材料系當中待了四年的大學生活,欲轉往電子所學習,期待成為雙專長的人才。當以這樣的想法切入時,就得做好心理準備。為了先理解電子所的應修科目,在大學時,應先修習電機系的相關課程,進而評估自己的興趣及能力。

按上述的方式省思自己的想法與較為合適的觀點,便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做出最適當的選擇。不論是以未來的工作性質,抑或是單純的興趣考量,都值得思考評估。


Q2: 如何選擇大學選科系及找研究所指導教授?    撰稿人: 馬嘉謙

很多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成長的學生,可能對知識的理解仍然侷限在學校曾經學習過的科目,常在升大學時,仍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面對這樣的困難時,建議可以先多看看不同科系的必修課程為何,去書店或上網查詢相關內容,進而分析是否符合自身喜好。遇到疑問時,請教在相關領域的學長姊、家人、親友、教授等等,包括學習過程的具體內容以及未來工作性質及發展,並了解自己志趣,綜合評估後,思考是否適合自己,再來做決定。

到了研究所找指導教授,要先了解自己的志趣,可以從教授實驗室網站,先大概了解,再去參觀實驗室,請教學長姐們具體的教授風格、訓練方式、實驗室目前的研究、畢業要求問題…等。將這些資訊依據自己的志趣去排序和做出比較,並且多找幾個實驗室的學長姐們問,再和教授約時間詳談。和教授聯繫最好能同時寄出一份簡歷,內容包括自我介紹、為什麼想找這位教授學習、對教授訓練模式與研究方向的了解等,並注意寫信禮節,能令教授更了解你也對你印象深刻。若談得不順利也不用太執著於一定要那位教授,也許真的不適合。可以再反覆思考自己比較關注的問題及志趣,試試跟其他教授談。每個人志趣不同,做選擇所關注的層面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不一定別人認為好的選擇,就一定適合你,也沒有說哪個教授或實驗室,對你來說一定比較好。需多做評估後,再判斷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Q3: 博士班的必須性?    撰稿人: 李奕涵 

對學生來說,需去考量自身的興趣及人格特質,先詢問自己是否喜歡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以及做出他人沒做過的,並建構方法去做出來。遇到問題是否喜歡去問為什麼,並主動解決問題。若答案都是yes,那麼你就非常適合就讀博士班。因對於未來就業上,博士畢業的人才通常都是R&D 的職位,而對於一位R&D人才來說,每天都需主動發現關鍵問題,且找到創新點,做別人沒做過的,並找到解方達成既定目標。故對於一位博士班學生來說,訓練如何以正確的邏輯去發現、思考及解決問題非常重要。

對於未來就業上,博士班學生的訓練比碩士班學生更多更廣,具備更加完整且深入的理論基礎,更能解決關鍵問題或學習不同領域,對於未來就業亦較具優勢。因此,對於學生來說,利用四到五年的時間來學習、強化自己,創造未來就業上的優勢,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投資。


Q4: 如何找到一個工作與生活取得一個平衡的工作?    撰稿人: 李奕涵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心中的重要性來排序並做出選擇,例如:自身覺得健康最重要,即為排序一(比重視為10),而家人次重要,即為排序二 (比重視為9),以此類推。藉由這些排序,對於每份工作評出分數 ,將這些分數乘上個別的比重後全部加總,最高分的是為最容易達到平衡的工作。倘若於排序完成後,思考幾天覺得不太對,可能有其他顧慮的點,即可重新排序。相對地,如果排序結果讓人感到安心,則是好的選擇。此外,要愛好自身的選擇,努力去做。透過排序再去做決定,即可做系統性分析並進行取捨,透過減少讓自己後悔的不適合之工作,使工作和生活達成平衡。


Q5: 出國念研究所的秘辛?    撰稿人: 蔡秉寰

首先是心態的部分,在台灣同質性太高,而且屬於舒適圈,成長容易受限出國不但可以拓展視野,更可以培養韌性以及獨立,也有助於提升外語能力、文化認知、國際化視野及人脈建立的提升。再者國外學習環境相對自由和多 元,對人的評價不侷限於課業以及成績,因此比較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想法和意見也更容易被採納,這樣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這方面也值得學習,可擁有更多發展自身專長的空間。此外,國外學生普遍更加積極主動爭取資源,在此環境下培養得以自己的競爭力。實體準備的部分,首先便是 GPA、 TOEFL 與 GRE 的部分要符合標準,尤其是後兩項分數要過門檻,其次則多參與 課外活動,培養即呈現自身的領導力和對社會貢獻的熱忱。

而選擇學校的部分,取決於自身的興趣與需求主要有以下兩個方向獎學金 與選教授還是選學校,在選擇前可以先依照這兩點進行篩選,究竟是要選擇名 校還是頗負盛名的教授? 而在準備時,也可以多去連絡出國尤其是目標學校的學長姊,了解他們所待的學校的風氣、長項、實驗室的狀況、所處城市的環 境、甚至最近在執行的計畫……等。


Q6: 去各地區 (美、歐、日、東南亞) 留學,分別有什麼優點與要注意的事項?    撰稿人: 王裕朋

不論前往哪個國家,海外留學皆能夠拓展見聞,不過在訂下目標之前,需要認知每個地方有自己的特色與必須注意的事項。

舉例而言,美國充滿競爭與鼓勵創新,文化衝擊較為劇烈。美國的學費相對較高,若申請到學校,一般提供入學許可,較少給予獎學金,因此前往地念書的學生建議在拿到入學許可後,積極找教授,並和教授爭取Research Assistance (RA),努力找就會有RA獎學金,此為教授會有相關研究計畫提供你薪水支付生活費與學費以及研究經費做論文。因此,學生普遍很努力做研究,深怕教授拿不到新計畫。另外,美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可探索,藉此增廣見聞。

歐洲的步調相對緩慢,學費較便宜,甚至免費 (有很多補助外國學生的研究計畫),並且比較注意環保與人文。如果英文程度不錯的話,在當地不太需要擔心語言問題,基本上可以使用英文溝通,有特殊需求再學當地語言即可。

日本的特色為注重紀律、效率以及品質,做事很機靈。日本人的民族性較為害羞。因此,在當地求學或工作,須注意他們的禮節及做人做事的方法,以便融入在地文化。此外,他們對待研究團隊和遊客亦有不同的地方。

東南亞 (以新加坡為主) 地區的環境部分受到華人社會的影響,文化衝擊相對較小。新加坡當地有些團隊研究計畫、經費、薪水不錯,比較注重paper的產率,例如博士後研究員一年可能要投7~8篇paper。

申請學校時,除了GPA以外,學校相當重視外語 (英文) 能力、課外活動 (擔任社團、服務性團體或系學會幹部、籌辦活動、參加競賽等)等經驗。英文能力以雅思 (ESL)、托福 (TOEFL)、GRE的分數等級為主;雅思和托福是測驗學生能否具備日常聽、說、讀、寫等語言使用的能力,GRE則是測驗考生的邏輯及學術用英文能力,需要具備的單字量較廣。再者,參與課外活動具有許多優點。課外活動能夠認識許多人,增廣人脈及訓練自己做人處事的方式以及團隊合作的軟實力。培養人脈相當重要,能夠在需要或意想不到的時候提供幫助或互相學習幫助。此外,在擔任社團/系學會幹部或是籌辦活動時,能夠訓練管理技巧,例如如何安排部員做事、解決人與人的衝突、橫向以及縱向溝通的協商技巧等等,皆為未來職場上相當重要的技能,很多時候升遷的關鍵都是取決於這些軟實力的展現。


Q7: 若面臨轉換工作,該如何區分自己可應用的知識和不能洩漏的公司機密?    撰稿人: 劉韋呈

這兩者的界線常有模糊空間,一般業界依據工作性質及重要性限制在1.5年或數年內,不可任職於同類型工作或其餘競爭企業,並簽訂合約,避免關鍵技術外流。因此,建議在轉職時,選擇與前公司不同產業類型或不同工作性質的公司任職,或從事不同技術層面的工作 (如成熟製程相對於先進技術) 。倘若真的想回到原產業,可以過幾年後再重新嘗試。因為未來技術的推進,可以避免自身陷入技術洩密的疑慮。

各個產業的圈子很小,特別是在臺灣,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讓自己被貼上洩密、不信任的標籤,甚至犯法,葬送自己的未來。


Q8: 除了製程/研發工程師、科研人員或教職,理工人還能選擇什麼工作性質的職業?    撰稿人: 劉韋呈

理工人還能選擇專利師、行銷、工程客服,生產或可靠度分析工程師等職業,以上職業都需要相對應的人格特質與專業知識。

以市場行銷相關職業為例,需要具備外向的性格,且善於與人溝通,並能有技術深度,洞察市場未來趨勢。此外,具備媒合及談判能力,尤其具備理工背景,可對產品與所需關鍵技術有更深入的認識,除了推廣既有的產品,更可開發市場,創造需求。

若喜歡且善於閱讀與理解法律條文,可成為科技專利工程師或律師,藉此保護公司智慧財產並與相關競爭者進行攻防。


Q9: 進入職場前我要如何知道這個環境適不適合我呢?    撰稿人: 鄭雅馨

進入職場前,透過詢問學長姐先了解公司文化、部門工作性質及風氣,並且搜尋公司的風評,思考是否和自己的志趣相符。再者,可想像自己未來在該公司工作的情景及可能面對的挑戰,是否能夠勝任並思考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模式。此外,思考如何做準備,並且慎重選擇自己適合的公司。

順帶一提,進入職場後,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因此,考績、評比的行為是無法避免的。在這樣的職場生態裡,切記要做好向上溝通,讓自己的主管能夠掌握你的工作進度,並隨時主動了解主管對你的期待及工作方向,並做調整,以免缺乏溝通而造成誤解。例如,缺乏立即溝通,主管的認知不夠即時,開會可能會講錯,導致被其他部門糾正並且被認為是誤導,還有遇到困難時如果可以立即和主管報告,他還能夠即時幫助你,並告訴你可以先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向,以免造成工作延誤而無法即時挽救。另一方面,如果發現他人負責的事項出現問題,要提前告知對方,讓對方能夠提前做準備,在開會的時候他/她就可以有機會說出原委及提出解決方法。當團隊有討論過,並提出解決方法或方向,主管就會覺得你具備優良的溝通能力及團隊精神。最後,提升自身能力也很重要,當能力好,面對各種問題可以即時分析真因,找到解方,並且在會議上面對各種質疑,才能一一回答,進而得到主管及他人的信任,獲得好的績效!


Q10: 如果念完碩士,未來想轉唸不同領域的博士班,該如何做準備呢?    撰稿人: 鄭雅馨

首先,瞭解自己的志趣並加以確認後,了解有哪些教授及研究領域可供選擇。因為對於研究所的規劃而言,指導教授非常重要。此外,還要了解應該具備什麼入學資格,例如要通過考試抑或是可用推甄申請,以上都可以問學校、系辦、或是詢問學長姐。再者,修課的部份,理工科系領域之間不會有太大的不同,但仍要自己去看各科系有甚麼必須科目,而且可以先選擇旁聽那些課程,嘗試看看自己是否有興趣。

博士研究主要是和指導教授研究相關領域,國內為指導教授是哪個科系就必須進入該系就讀。除了確定必修科目是否有興趣外,就學動機也很重要。面試時建議可以表達喜歡科目為何、未來的修課規劃,以及有興趣的研究領域,重要的是可能會找誰作為指導教授。國外的話則可以由外系作為指導教授的選擇,不會只限本系的老師,因此,主要會推薦去國外就讀。

現在的就業機會很多,不要為了求職讀博士班,除非是真的有興趣。雖然材料系轉到理科的數量較少,但不是沒有。之前的實驗室學姊也有相關經驗,建議可以去旁聽該系的必修課程,如果仍有興趣且有能力勝任,就可以去讀,將來畢業後仍可在台灣進入半導體產業。


Q11: 在國內或是國外攻讀博士班就業上的差異?    撰稿人: 孫聞

以業界角度來看,若有兩位分別是國內及國外博士學歷的人應聘時,在相同能 力下(不論是軟實力或是硬實力),一般擁有國外學歷的應聘者,有較高機率會 優先錄取,且薪資待遇也會略好,原因在於願意出國讀書的人,會給主管勇於 冒險,不會侷限在舒適圈,以及外語溝通能力較強的第一印象,國內博士學歷 者想要脫穎而出,除非自身能力較強,又或是在人格特質上符合主管的需求。 


Q12: 如何衡量是否出國攻讀博士?    撰稿人: 孫聞

出國攻讀博士有兩種常見時機:在國內取得碩士學位後出國、大學畢業後出國 逕博,之間差別在於是否有經歷兩年的實驗訓練,倘若大學已做過專題,有專 題的訓練,可以選擇直接出國逕博,但前提是已經準備好 TOEFL 和 GRE 的考 試,所以大學時期可以提早開始準備,讓自己能夠拿出最好的成績,以及做專 題及參加課外活動或競賽,更有把握申請到自己的第一志願。當然,排名前面 的學校對於 GPA 也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成績不是非常頂尖的學生,就要更看 重 TOEFL 和 GRE 成績,甚至是專題及課外的活動經驗讓自己的履歷有讓人眼 睛為之一亮的特點,還有好的教授介紹信,除此之外,國際情勢甚至是各校發展政策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台灣學生成功申請上國外學校的機率,除充分準備 外,能夠好好把握當下的機運及時機有時更為重要 。


Q13: 找不到自己喜歡甚麼,該怎麼選擇未來的方向?    撰稿人: 張幸安

找到興趣的關鍵就是看你平常都在關注甚麼,例如沒壓力下,回家的時候 你會看車子?看關於電腦的書籍?還是想實驗的事情?或是看哪方面的新聞? 這些都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興趣。但要分辨這些興趣,努力下去是否能夠成為養 家的職業,如果不行,那只要找到不討厭的領域作為事業與職業就可以了。 


在大學中你可以多修一些別系的課程,或許會發現寫或玩軟體很有趣,或是 在財金的課程裡,找到對商業策略的喜好。對於未來工作的方面,可用倒推法來 探索自己的志趣,你喜歡怎麼樣的工作性質?以材料系為例,如果你喜歡與人接 觸,你可以往技術行銷發展,或是去外商,將公司產品賣給客戶,訓練客戶如何 使用產品或儀器,並幫助客戶 debug,這將需要很多人與人的交流的技巧和客戶 精神。如果你喜歡待在工廠每天從事 routine 的工作,也有很多領域可發展,例 如喜歡從事材料研發,那就可以到材料研發的公司,如果喜歡電子相關,就可以 去半導體相關企業,有各種工作性質,包括製程的某一個 module,或是製程整 合,或是品質部門如 TEM, SEM 分析,為何元件失效……等。 


目前沒有特別喜歡什麼領域的人,可用刪去法找出自己有沒有特別討厭的, 作為養家的事業或職業不用特別喜歡沒關係,因為越做越深入你的能力會越強, 也會從中得到成就感,慢慢的你就會越來越感興趣了。 


Q14: 對於跟從父母的事業或職業的看法?     撰稿人: 張幸安

雖然有時會遺傳到父母基因或小時候耳濡目染而承傳父母的職業,但建議 不要以父母的事業或職業為主要指標,而是要看自己的興趣在哪,因為行業會隨 著時代改變,在父母的時代中最好的職業,現在不一定是最好的,以前很少人在 寫或用軟體,現在則是幾乎不可或缺,薪水可能還更高。而且父母的興趣不一定 是你的興趣,重要的是你對於父母從事的職業和事業有沒有興趣。當然,如果你對父母工作的產業有興趣,那你的基礎點一般會比別人好,因為你從小就對他們 的產業有一定了解,而且有時在你找工作也會比較有幫助,因為父母在相關產業 裡的 connection 比較多,對該產業的動向與發展的了解也比較清楚。 


在找或選工作方面,建議大家先把手上的每一件事做好,正在學的好好學好, 因為將來的職業有很多可能及變數!有什麼職缺也不一定,最終大家都是想要能 自立、養家、過好日子、受到肯定,所以若沒找到最理想的工作,或是不知道自 己的興趣的話,不討厭的都可以試試看,並持續探索自己的志趣,做幾年不喜歡 可以再換,尤其要隨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學好所學的,未來選擇才會多。 


再來,無論學習或找職業,要找未來的路會更寬的工作。假如說你在一家小 公司工作,公司都在做領域很偏窄又沒未來性的產品,當你要換工作的時候,除非你有很好的人格特質被欣賞,否則就較不易用到你既有的專業能力。反之,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在比較有未來性產業的公司,你個人風評又好、經驗充足,要找下一個工作相對容易! 

Research

Gallery

10/26 新竹高中 課程

11/2 新竹高中 課程

11/30 新竹高中 課程

12/3 探索未來光電半導體、生醫與綠能關鍵材料 講座

12/14 新竹高中 課程

1/28 文科女性半導體產業漫遊談 講座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