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金融巨头还在讨论“是否接受比特币”时,Visa直接跳过比特币,选择锚定美元的稳定币 USDC 作为结算媒介。这意味着:支付通道中无需把加密资产换成美元,整个清算流程可在链上完成。这一决定既降低了成本,也暗示了Visa对未来支付形态的全新预判。
“全球消费者已经用钱包投票,他们想在日常消费里使用数字资产,而非把它们锁在交易所。”
—— Visa 加密业务负责人 Cuy Sheffield
为了直观感受变化,我们先回顾原有路径:
旧模式三步走:
用户刷Crypto Visa卡。
钱包方把对应加密货币卖成美元,转入银行账户。
Visa T+1 与银行完成美元清算。
新模式一步到位:
用户钱包直接向Visa在Anchorage的以太坊地址发送 USDC。
链上确认后,清算完成,资金即到账。
省去法币兑换后,原先至少十几个小时的结算周期压缩到分钟级。对商户而言,资金流更稳;对用户而言,手续费更低。
以太坊主网
USDC 目前主要运行在以太坊上,Visa采用 EIP-1559 后的 Gas 机制,保证拥堵时交易也能被打包。
Anchorage 数字资产银行
提供合规托管及签名验证,确保USDC支付既符合监管亦兼顾安全。
Crypto.com 钱包
作为首批试点钱包,已支持用户将USDC 直接“弹”到 Visa 的保底地址,无需额外绑定银行卡。
消息公布后,比特币短线急涨1000美元,加密货币整体市值抬升约400亿美元。机构将Visa的USDC动作解读为“法币入口扩大”的信号。
Fidelity、Coinbase Pro 等同日在推特放话,将在年内接入 USDC 实时清算 通道,力抢增量用户。
据知情人士透露,PayPal 已测试内部沙盒版本的稳定币结算;万事达则选择与 Fireblocks 合作,预计下半年上线测试。
是的。以下是一个微型商家“链上体验”:
顾客点单 5 美元等值咖啡。
钱包显示选项:ETH、USDC、传统卡。
选择 USDC → 扫码 → 2 秒到账。
POS 语音播报:“5 USDC 收款成功,零等待。”
商户后端直接把 USDC 换成 USDC→商家本地银行账户 的次日互换计划,自动规避美元汇率波动。
整个流程与传统刷卡无异,但手续费从 2.9% 降到 0.9%。在跨境旅游高峰季,稳定币支付 成为商家眼里的“降本神器”。
Q1:Visa是否直接持有USDC?
A:Visa只在Anchorage托管地址进行链上流转,资产所有权属于付款人或收款人,Visa仅做清算通道,零库存风险。
Q2:会不会重演2017年因网络拥堵导致的高Gas?
A:Visa智能合约已根据 EIP-1559 动态Gas封顶,极端拥堵时系统会退回交易,用户不会多付钱。
Q3:USDC的价值稳定度如何?
A:USDC由美元及短期国债1:1足额抵押,每月公开储备审计报告,目前是市值第三大稳定币。
Q4:个人是否还需要KYC?
A:钱包方仍需KYC,但链上地址只展示哈希值,保护隐私的同时满足反洗钱规定。
Q5:中国用户能参与吗?
A:目前仅限境外合规地区,中国境内仅可在特许数字人民币场景下体验类似链上清算能力。
Q6:会成为下一个“Libra”?
A: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且由FB主导,遭遇多国监管阻击;USDC锚定单一美元、发行主体透明,政策阻力远小于Libra。
Visa在内部路线图中透露,2026年之前将把 其他合规稳定币(如欧元计价版本EURC) 纳入清算网络。与此同时,锚定美债利息的代币化债券也在测试名单。金融行业分析师认为,当链上利息收益叠加无摩擦支付,“稳定币生态”将颠覆传统结算桥。
文章核心关键词:USDC结算、Visa稳定币、链上清算、加密支付、稳定币流通、数字资产托管、以太坊Gas优化、无摩擦支付
阅读至此,你已掌握Visa打破法币转换壁垒的核心逻辑。下一次走进便利店,你也许直接用钱包里的USDC扫货——链上世界,离我们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