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行政院即將通過社大專法支持社區大學大步朝20年前初創時的理想發展,並將社大20週年慶當作明年教育部亮點之際,臺南市政府卻在昨日透過社大招標,讓創校以來一直堅守社大原創精神的北門社大原團隊失去承辦權,這無異給了現任行政院院長的賴前市長一巴掌,此外,北門社大評鑑成績一向都得優等,但賴市長前腳走,北門社大團隊馬上被換掉,不是刻意讓賴前市長難堪嗎?
本會發現此次招標案的過程有三個不合理的地方:
1.臺南市政府所聘任的審查委員,除了其中一位擔任過社教科科長外,其餘委員與社區大學幾乎沒有任何淵源,也就是並不了解社區大學的辦學理念與目標,如此評審結果顯然缺乏公信力。
2.依據臺南市社區大學發展自治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本府為研訂社區大學發展政策與審定社區大學之招標方式及評鑑計畫,得設社區大學審議委員會」,但從賴市長連任後,臺南市政府並未聘任審議委員,更遑論有開會討論招標方式,因此,顯然此次招標方式皆由教育局訂定,徒增人為操控的可能性。
3.此次評定得標的廠商原在臺南市已辦理一所社大,該廠商另外投標兩所社大,結果該廠商獲得北門社大承辦權,依照過去多年來臺南市政府對所有社大評鑑結果,及教育部對全國社大的獎勵,北門社大的評鑑成績都優於該廠商原承辦社大,然而評定的結果竟然是北門社大承辦團隊輸給該廠商,這顯然不合情也不合理,臺南市政府如果不是有意操控,如何解釋這個結果?
依據臺南市社區大學發展自治條例第四條第三項規定「委託期滿經評鑑優良者,得優先續約。」,而北門社大歷年評鑑皆為優等,本來可以與市府優先續約,但北門社大向來秉持社大創校初衷,希望北門社大能由師生共治,以讓北門社大更貼近在地的需求,因此在取得原承辦團隊「財團法人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同意後,另由師生及原團隊董事長組成「社團法人樂活台灣協會」參與投標,原承辦團隊也派董事代表出席表示同意如此之安排,如果審查委員了解社區大學的辦學理念,勢必會因此給予肯定甚至加分,但顯然多數審查委員不懂社區大學,顯見臺南市政府在聘任委員時有所疏失。
如今這個結果,不但影響原工作團隊的工作權,影響北門社大師生的學習權益,也將使臺南市失去一個堅守社大理念發展的社區大學,因此,本會呼籲臺南市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審查結果,不要做出傷害臺南市所有社大整體發展的決定。
2017/12/06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我對民進黨執政者的一些醜陋姿態,早已失望透頂。
經營十幾年,不僅最能融入在地生活,也是風評最頂級、排名全國第13名的北門社區大學經營團隊,在下一年度的招標案中落選。從種種跡象顯示,北門社大只是明年選舉利益同盟的犧牲品,請一起來連署聲援北門社大。
新任得標團隊,是由排名第34的真理大學得標,先不要說長期以來整個台南溪北地區,大家只知道北門社大而對真理經營的曾文社大一無所知。真理大學本身就是一間在經營上有嚴重問題的學校,尤其麻豆校區經營不力,一間連大學都經營不下去的學校,完全沒有北門地區在地經營的基礎,到底憑甚麼能夠在北門社大經營權上得標?
北門社區大學秀異的表現,展現在非常多地方,早期他們便援用里山的概念,以支援農漁村社區發展為經營策略,在七股建立「里海行動」,效果顯著;晚近幾年,他們甚至整合地方最原始的教育單位──宮廟──辦理一場又一場的工作坊,從日常生活各種層面,滾動地方知識累積的基礎。
我衷心挑戰審議委員,用學術說服大眾,跳出來說明清楚他們無法得標的原因,解釋清楚沒有教學經營能力的真理大學何能得標?不要無恥地躲在國家機器背後,墮落到為政治利益背書。
現任臺南市教育局長陳修平的風評如何,恐怕不必我多作廢舌,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或是對歷史學圈稍有認識者,對他絕不陌生。但稍對政治圈有點認識的人不會不知道,陳修平只是台南市政府的一顆橡皮圖章,整體北門社大頓失經營權的背後究竟為何,我相信不久就會有答案出爐,或也可能隨著選舉而消失無蹤。
但無論如何,支持在地知識自主累積的北門社大現任團隊,我覺得是最重要的課題,請大家一起來連署支持他們!
2017/12/14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溫宗翰
私立大學爭取承辦社區大學的案例越來越多,最近真理大學參與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的招標案,原來創辦北門社大的在地團隊極可能失去續辦權,引發了全國各社區大學的強烈關注。多年來,北門社大深耕偏鄉社區議題、護沙護漁、地方創生的實踐行動,可能即將成為歷史,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被遺忘。
依照法令,大學有權利爭取承辦社區大學。大學是否可以爭取社區大學的承辦權,從來就不是一個法令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倫理問題。
教育部今年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大學挾著龐大的資源紛紛搶進社區,浮現了倫理分際是否得當的隱憂。
筆者近二十年來實際參與社區大學的推動工作,同時也長期任教於私立大學(華梵大學),並擔任教務長多年,對於高等教育、社大發展有深度的參與。教育部去年開始倡議大學社會責任,本意是有感於大學的教學研究長期與台灣社會脫節,希望大學能關心真實的社會問題、在地產業、文化創新,進而帶動區域的創新轉型。大學社會責任的意義非常清楚,就是貢獻大學各院系的學術專業,解決社會存在已久的發展議題。教育部同時希望大學能夠結合民間團體,發展出良好的夥伴關係,共同攜手投入台灣社會的轉型與改造。
如果各大學把大學社會責任窄化為派一組熱心的老師「搶進社區」,甚至「不小心」占領了社區、壓抑了社區草根的力量,那就很諷刺了。
社區大學的學員、教師、工作者來自於草根社會,生於斯、長於斯,腳下的泥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終極關懷之所在,這是一種自然萌生的在地基因。北門社區大學長期關心投入地方發展議題,有很深的在地連結。我們不必否定真理大學對於台南在地發展的關心之情,但因此而剷除了既有的在地組織、在的基因,絕對是一個愚蠢的做法。
國人對於社會發展的停滯現象充滿了焦慮,台灣各地方都有其在地的發展瓶頸亟待克服,例如空氣汙染、就業機會不足。社區大學透過學習社群的建立、公民行動的實踐,參與地方公共議題,是區域創新發展很重要的催化劑。舉例而言,如果要以推動太陽能來打造綠能社會,那麼只有太陽能面板的專業研發,是沒有辦法讓家家戶戶的屋頂裝上面板,因為社會的集體行動牽涉極複雜的社區認同、生活方式調整、人際關係轉變等。從專業研發到社會實踐,必須有「社會設計」的整全思維,提出能涵蓋跨領域、跨社群的全方位行動方案,在此過程,社大的在地基因可以發揮催化、整合的作用。社大在節能減碳的環境保護推動中,並不具有專業技術的研發能力,然而社大的成員(尤其是學員)的行動參與,可以是專業成果能否落實於社區的重要關鍵。
目前已有多所私立大學承辦社區大學,多數是為了拓展其推廣教育的規模。然而大學推廣教育單位本來就沒有任何限制可以開設成人進修課程,而且可以發給學分證明,具有競爭優勢。然而,社大不應是大學推廣教育的延伸與擴充,在倫理上大學實無充分正當性與一般民間團體爭搶社大承辦權;除非是在地社區力量薄弱,大學可以階段性扮演社區培力育成的角色,承辦社區大學。
在少子化危機的衝擊下,許多私立大學面臨轉型的迫切壓力。私立大學若能找到貢獻於社會的轉型方案,當然值得肯定,然而如果想要以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壟斷資源,注定會失敗的。舉例而言,如果某大學想要發展結合休閒旅遊的在地長照產業,此一方向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也可為地方產業創造特色;然而如果企圖從社區學習資源到長照機構經營,全面支配壟斷,那只會扼殺在地生機,無法長久。
如果在地社區的力量處在尚在未充分發展的狀態,當地大學當然有責任協助地方開拓社區學習資源,在此情況下,大學基於對地方發展的關心,受地方政府委託投入社大的開辦是值得肯定的。以社區培力、協助地方產業發展為目標,讓社區力量逐漸茁壯,待有所成績之後,就應協助社區人士、學員、工作人員、教師等籌組經營團隊,接棒社區大學的經營權;此時大學功成身退,角色轉換為社大夥伴,繼續為在地發展攜手努力。
社大運動即將邁入第二十年,夥伴們已在思考下一個二十年,社大能為台灣社會帶來甚麼樣的貢獻,「社大2.0」已是夥伴們念茲在茲的事情。過去我們很少探究社大與傳統正規大學的關係,在「社會責任」共同的定位下,我們期望社大與大學能夠發展為夥伴關係,而不是敵對關係。
因為USR計畫的關係,許多大學開始接觸社大,大學看到社大的工作團隊都會不禁感概,如果把社大的工作團隊挖到學校來,那USR計畫就會成功了,因為大學工作人員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習慣,很難像社大的草根工作者一樣自然融入社區。然而,挖角並不是我們期望的互動模式。
傳統大學裡本來就有許多熱心參與社區營造、關心社會議題的熱血教師,少部分教師或許也曾經參與社區大學的推動工作;社大的實務工作者也常有機會受邀,前往大學分享經驗或參與某些計畫。這些互動是正向的,可以再進一步加強。
在社大2.0之下,社區大學無法以一己之力,獨立完成日漸複雜的公共議題的實踐;即使是環境保護、食農教育的傳統議題,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與大學學術專業的合作無可迴避。其次,社大也必須透過與大學的合作過程,讓青年世代接觸社大,進而在未來成為社大的生力軍。
在社大2.0之下,傳統大學也必須貢獻其學術專業,融入社大的在地基因,讓專業成果真正實現在這塊土地上。
北門社大招標事件是我們反省大學與社大關係的一個起點,我們必須為台灣社會的創新轉型,攜手共創!
2017/12/17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理事長/蔡傳暉
2017年12月5日,我從網路上看到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團隊投標輸給台南市的真理大學,感到難以理解。因為,多年來真理大學辦學的口碑向來不佳,北門社大的團隊優於真理大學卻輸掉了?究竟發生什麼事?是運氣不好?評審有問題?招標制度有問題?臨近選舉的暗盤交換?近年台南市政被民間監督,引發報復性的壓制民間自主力量?眾多說法,當然也就只能留在ptt爆料公社裡作夢或神啟了。
回想大約10年多前,我在環境資訊協會工作,籌辦生態工作假期,招募志工參與守護棲地的工作。在規畫時發現北門社區大學曾在七股進行保護潟湖外圍沙洲的工作,回想保護七股阻擋工業區開發的過往,我認為這是一件深具在地守護意義的工作。就此展開環境資訊協會和北門社大的合作,也完成了我的終身大事,娶走了當年北門社大的主任鄭秀娟(現任文山社區大學校長)。自我揭露我和北門社大公私之間的交錯關係,是因為我不敢說自己能百分百做到公正無私,只能試音盡量在理法情三者之間,分享我個人的觀察和意見。剩下的,就留給讀的人自行評斷。
就我對台灣公民運動的瞭解,社區大學是台灣公民運動發展歷史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他的意義和價值在於企圖以民間辦學的模式,跳脫師範體制的教育體系,將學習場域更直接的帶進社區,成為社區民眾生活的一環,而不是為了職業、學歷或義務而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樂趣,而且是在術業有專攻的精神下,彼此互相學習,而非單靠取得碩博學位或師培資格的人才能站上講台。所以,課程五花八門,講師各行各業。
既然社區大學的場域是更廣泛的在地社區,村里之間,而非侷限在傳統學校裡的教室,被視為公民運動的一環,而非就學就業的補習班,也不只是填補生活的才藝或養生班。尤其是企圖引發學員,關注公共議題,並付諸行動。對應台灣政府在2、30年前,普遍上抱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態度,除了廣告式的政令宣導,很少願意跟民眾說明政策,聽取不同意見或討論就更少。一般民眾即便有反對的意見,也多半敢怒不敢言,或覺人言微輕,或擔心有後遺症如秋後算帳...等各種狀況。社區大學就是想透過學習與參與,培養公民意識、態度與能力。
那麼,如何呈現及實踐其公民運動的價值,就成為社區大學辦學很重要的指標。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縣市的社大,一旦是交由私立學校、空大,或是補教業者接辦,包含台南市真理大學所承辦的曾文社區大學在內,大多數都難以實踐社區大學的理念和價值,而被嘲諷為公民藝能班的緣故。因為,社區大學就是因為既有學校體制做不到而設立,再交回給做不到的學校體制來承辦,豈不緣木求魚?充其量只是在行政業務上聊表有執行政策罷了。
北門社區大學在全台灣上百個社區大學裡,是少數能做到吸引民眾前來教室享受學習的樂趣,同時又能將民眾帶往社區鄰里間實踐公民參與,兼具公民運動知行合一,可說是重要的典範。七股反濱南運動的在地參與,北門一帶鹽份偏高的環境,不算窮鄉,但並不富有或都會化的場域,北門社大團隊費盡心力,將七股反濱南運動轉化成守護七股的在地力量。雖然,隨著許多當年參與者老邁逝去,但是這些過程,不只成為記憶,亦成為辦學團隊及在地人的養分,也是他們的生活,亦造就了北門社大的特色,也是北門社大多年來能一直在社大評鑑中獲得肯定的主因。
本次北門社大投標會失敗,尤其是在歷經多年的努力和討論,社大團隊在原先承辦的基金會支持之下,首次結合社大師生籌組的公民團體來擔任承辦單位,卻輸給多年辦學在教育部評鑑表現不良的真理大學,可說是台南公民運動重大的挫敗。或許,從台南市府私下嘲諷北門社大團隊更換單位投標才會讓真理大學有機可趁,可知台南市府主責單位及承辦人員缺乏對社大辦學價值的理解。主政單位缺乏理念,也就任由林林總總的問題,造就了這次荒謬的結果。
回到社大公民運動的角度,歷經20年,公民自主的路,仍然要繼續努力。
2017/12/18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
原文出處 :http://bit.ly/2BkqF6f
從播種、澆水、施肥、除蟲~
看到他發芽丶成長丶開花~
終於開始結出果實~
是節外生枝抑或是暴風雨侵襲~
那年北門社區大學開辦,一群二十多歲年輕人懷抱著理想丶熱忱丶勇氣還有一股儍勁向前衝,美鈴帶著他們來找我,希望我幫他們了解鹽份地帶,深入社區~
我陪他們到許多社區辦理許多課程,那是北門社區大學最初的雛型。年輕人一點一滴累積的經驗、努力的成果才有今日北門社區大學優異的辦學成果。
記得那時到社區上課,美鈴他們先得去活動中心和社區阿姨叔叔們排桌椅,幫我裝置投影機丶麥克風,一期課程結束後他們會和民眾座談,了解他們想學習什麼課程,這十多年來,我常在社大辦公室看到昔日上過課的民眾,其中很多已升級阿公阿媽,他們會來或問報名或上課順便探班。
那天得知北門社大團隊未得標,下學期課程無法繼續報名,班上惠玲當場哇哇大哭,她是我從社大在三協里社區上課、鹽份地帶讀書會2年丶文學電影賞析課8年的學生。她同時也是太鼓班學生。今天她告訴我除了因為文學電影課已經是她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她不捨社大那些女孩,然後又眼眶泛紅。
她說老師妳知不知道13年了,那時她們都剛大學畢業,青春年華,不辭辛勞到我們社區去辦活動,這些年社大茁壯了,可是她們都幾歲了~為理想付出青春,把北門社大辦理的有聲有色,卻要拱手讓出,我替他們不值、替他們委曲。
8年前秀慧和我討論如何讓<鹽份地帶讀書會>有更多人參與。我提出《文學電影賞析課》,但當時社大在佳里國中校區沒有這設備,沒有一個舒適欣賞電影教室,後來秀慧和我找到和當時蕭壠文化園區合作,借用園區設備播放,但只上一個學期文化園區另有規劃~
社大同仁認為大家希望上《文學電影賞析課》當然得繼續開課。第二期先在學校老師的餐廳上課,每堂課同仁搬設備到教室,投影機,電腦,喇叭丶布幕~上課結束後,又是一陣收拾工程浩大。
當時的佳里國中王沐錱校長被社大工作人員精神感動,他特別把校史室再規劃~有了一台50吋電視、舖木頭地板,再裝冷氣,然後把這間教室借我們上電影課至今。
我講這段往事只想説明一件事。
我肯定社大同仁辦學精神,他們會和老師丶學生討論規劃適合課程,一旦老師學生認定,他們排除萬難也會如期開課。
《文學電影賞析課》8年16學期也並非一帆風順~第13學期教室電視機壞掉了,得重新買電視機,佳里國中根本沒有預算,社大對於電影班長期是《賠錢經營》(三學分應該3000元學費,社大為鼓勵同學看文學作品,長期優待從收1000元到目前2000元)。班上同學討論後覺得買電視費用應該班級來負擔,於是每學期每人多繳300元分攤電視機費用。同學們在社大上課了解工作人員用心,學會感謝别人付出,學會共同負擔~
接著佳里國中校史室這棟教室進行《補強》工程,預計第17學期電影課無法使用該教室,社大同仁提前找出幾個搬遷教室方案和同學討論,有位同學願意無條件提供家中客廳做電影教室,這學期還先請同學去她家上課,社大同仁了解後認為相當合適,拍扳定案,下學期電影課暫時在同學家上課。
我提這兩件事想説明,因社大同仁對於每門課的用心,對每位學員的關心,同學們早已把社大當自己的,上課有問題也同學一起解決,而且是完全當自己的事在處理。社大這13年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感念在心。
我一直以身為北門社區大學一份子自居,我常説這些孩子儍態可掬,辦學擇善固執勇往直前的精神確實令人敬佩,長期以來我站在他們身邊,看他們冒著海風刮臉、刺骨帶民眾到沙汕䕶沙、看他們頂著艶陽烈日帶孩童去認識鹽田漁鄕,看他們把大北門區農漁產品當課程,不厭其煩辦創意料理、看他們去社區幫阿公阿媽上《銀髮族》必修課、去講在地信仰文化、去講海洋文學~他們真的掌握了大台南這片海的故鄕人文景觀丶歷史地理特色精神,才能深入這六個區去播種~今天我看到開一些花結一點果實,怎麼忍心看到被攀折⋯⋯
我能做點什麼事嗎?我想告訴大家教育不是一蹴可及,尤其是地方社區大學在地特色的重要性丶無可取代性,北門社大同仁都耕耘13年了,他們還在努力著我們怎能不支持呢?
2017/12/16鹽分地帶文學家、文學電影賞析老師/陳艶秋
原文出處 :http://bit.ly/2Bqs9fp
致北門社區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
近日因華視新聞雜誌節目(https://youtu.be/1_vfVsBWGI8)報導北門社大招標事件及真理大學以北門社大之名開始招生,接到許多老師同學的關心與詢問,特別在此向大家說明。此次的招標事件尚在行政申訴階段,可是我們感受到市府並無意積極處理此事,只想用生米煮成熟飯的方式,讓不公義的招標事件被大家淡忘後默默結束。
但我們會堅持把各種可能揭開事件真相的行政程序走到最後,檢驗台南市政府面對此一事件的態度與行動,北門社區大學的臉書會隨時更新最新的消息。而我們也不會只是原地踏步,這段時間已有十幾門課的師生們開始實踐過去我們所相信的自主學習、師生共治的理念,師生們彼此透過共同討論,主動的相互組織起來成為自主性學習團體,自行運作課程,為自己的學習全權負責,也讓我們相信的社區大學理念得以繼續前進,未來大家雖未能有政府的資源補助,但我們依然是一群彼此互為主體且徹底實踐社區大學精神的組織團體「北門社大2.0」,希望加入「北門社大2.0」行動的朋友歡迎與我們聯絡。
對於發展條件尚未成熟而未能實踐自主性學習團體,選擇真理大學新團隊以社大班級方式運作的老師同學們,我們仍會給予深深的祝福,希望未來有一天,在大家準備好走向共同的學習發展時刻,我們可以在「北門社大2.0」的路上相聚。而未來也請大家用過去對北門社區大學的標準繼續監督新團隊的辦學,例如對於具有發展潛力的班級,即使學員人數不足,仍要支持課程開設;對於具有社會公共性發展的課程,應給予學費優惠,鼓勵更多人的參與;對於大北門六區域的學習,特別是偏鄉地區,應竭盡所能地提供資源;對於高齡長輩學員,應給予保證金的優惠,鼓勵其走出家門持續與人互動及學習。
再次感謝大家的共同努力。
北門社區大學原工作團隊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