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心疼北門社大長年經營,一夕間化為烏有。
北門社大13年的成績有目共睹,在課程和活動有新穎的做法!
教育是需要長時間深耕的工作,好不容易長成大樹卻一夕間連根拔除的考量究竟是什麼?且具在地性的工作團隊消失後,地方青年也喪失了精神支柱。
與北門社大建立長久默契,社大用心推動班級成長為社團,若更換團隊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實在無法接受。
「北門社大和其它團隊不太ㄧ樣,對這塊土地很認真,在進行任何活動,他們都會考慮到每個地域性的不同,例如:護沙,其它團隊可能沒辦法像北門社大工作夥伴堅持這份工作,我想應該要具備ㄧ定的熱情才有辦法做這件事。今天發生這種事,覺得很生氣、遺憾,希望透過連署、活動,能讓這件事有更好的發展,ㄧ定要很公平的處理這件事,不能有任何的模糊地帶,我們其實也是要一個透明的結果,不應該就這樣中斷這群人努力10幾年的成果,我覺得這樣是不合理的」。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宇振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到底以前這樣做有什麼不好、你看不下去了,講給大家聽,社會的公義不是這樣的。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宇振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北門社大多年來一直支持著我去開設課程,也一直固守著NGO本身該有的特質,並不斷的為他們關注的海岸、里海議題去發聲,所以希望他們能持續做下去。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宇振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台灣歌樂社在北門社大12年了,每個學員都有看到社大的團隊很認真地在經營,一個課程要搬入社區有種種的困難,他們都一一克服了。
一個認真打拼的團隊,也把北門社大經營的那麼好,為什麼會無法取得經營權?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宇振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北門社大原工作團隊對於課程的支持,不單只視課程熱門度而已,課程的規劃會視內容去推展,支持在地農業及正確的蔬果栽培概念等,甚至是深入社區了解在地需求。
這如此用心的團隊,是需要被支持、保留!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宇振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這四年來,北門社大像個良師益友,短短三、四分鐘的影片,無法訴盡個人所獲。或許制度不合理的傷害已成定數,但是我們不該讓錯誤悄然而逝,我們必須要有所作為,才能避免相同的錯誤再次發生。」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楊志欽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2017社區大學招標案,一個意外且難以接受的結果。 有了這群社大人員的深耕與引領,豐富了我們對於大北門的情感與記憶。 在地用心經營的成果,豈能這樣就付諸流水。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國揮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
「我們課程實際上都招不滿,要不是因為北門社大在這堂課所需要的培力狀況下,讓我們這堂課可以一直上,這就是北門社大的理念,讓社區在發展教育不只是單純授課,而是在於人的知識解放、對在地的認同等更多事情上去著力,讓我覺得更認同的!我們班也義無反顧去實踐,透過機器、工具可以發揮力量。」
影片拍攝作者:北門社大/ 一起拍影片說社區故事 學員黃宇振
班級指導老師:鄭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