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By李逸文 資料建置:2021.9.17。最後更新:2022.12.26 如需參考或引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標註資料出處。
表的範例
以下列出本文中表格的著錄方式。資料來源:林雍智(2021)。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心理。
一般性的原則
通常在「表」會比「圖」多。所以,一般情況是目次之後,先附「表目次」,再附「圖目次」。
製作表格的目的,是將本文中比較複雜的內容,透過表格系統性的整理,使其一目了然,或便於比較。因此,不必為了製作表格而製表。
表格下方的註記「註:」是用來說明與表格有關的資訊,如:解釋表格中的符號或數據、標註資料來源...等。
中文用「註:」要加粗體;英文常使用「Note.」斜體。
格式說明
排版上,讓表在頁面中,儘量滿版。
APA7表格只留橫線,不劃直線,表格底線不用特別加粗。
表的項次(表1-1)靠左與表格線對齊。
表的名稱(110年私立綜合...)在表的項次的下一行。靠左、用粗體,英文則用斜體。
欄位標題:置中、如果會跨頁,要設「跨頁標題重覆」、欄位標題加網底。
表格如果跨頁,欄位標題要設「跨頁標題重複」。表的項次與名稱,次頁不必重複再列。前一頁的表格右下方,也不用再列「(續下頁)」。
如果整欄都有「%」或其他符號,在欄位標題中標註,不要每一格都加「%」。
表格中,若有特殊的數據說明,寫在「註」裡。表格內容不要有單獨的網底或加粗的特殊標示。
表的說明用「註:」列在表尾。字體比正文小1號,若正文是細明體12,這裡用細明體11。加粗體。第二行之後切齊,不必縮排。
用「引自」或「取自」或「出自」帶出資料出處。不加粗。資料來源的寫法,與參考文獻一致,要加上頁碼。
如果是自己整理的表格,可寫「註:作者自行整理。」
在「註:」之後的幾種出處寫法
引自書名(頁數),作者,出版年,出版者。
例1 引自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頁10),畢恆達,2020,小畢空間。
→書名加粗體,副書名以全形冒號帶出。其他全部用全形標點符號。
引自「期刊文章的篇名」,作者,年代,期刊名,卷(期),頁X(有網址加列https://)。
→期刊名及卷,中文字加粗體,英文字用斜體。
→有些期刊有卷有期,如:第2卷第4期,寫法~~實踐月刊,2(4),頁20。(刊名與卷都加粗)
→有些期刊只有期,如:第55期,寫法~~實踐月刊,55,頁20。(刊名與期都加粗)
例1 引自「期刊學術論文同儕審查制度之評述」,施維貞、朱力行、陳慶元、黃文盛,2016,The Changhua Journal of Medicine,14(3),頁97(http://........)。
→刊名為外文,刊名和卷都用斜體,卷(期),改用半形括號。
→頁碼後直接以全形括號帶出網址,最後加句號,頁碼與網址間,不加逗號。
例2 引自「學術倫理作為學術自由的內外在界限-兼評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許育典、林修睿,2021,中正大學法學集刊,71,頁193(https://.....)。
→人名與人名之間,以全形"、"隔開。刊名要加粗。
引自網頁名稱,作者,資料日期(https://)。
例1 引自全民健保的特色,衛生福利部,2022(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4832-53631-205.html)。
例2 Note. From The 17 Goals, by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ited Nations, 2020 (https://sdgs.un.org/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