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觀的鴿群
布達拉宮
少見既羊群
寒冷的冬天
拉薩歷來是西藏全區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1960年正式設市,1982年又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拉薩城市邊界大致對應雅魯藏布江的主要支流拉薩河流域。它位於拉薩地體上,在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大陸與亞洲相撞並推高喜馬拉雅山脈之前,拉薩地體是最後一個附著在歐亞板塊上的地殼單元。地形高,包含複雜的斷層模式,構造活躍。夏天氣候溫暖,冬天陽光明媚時氣溫會升至零度以上,降雨大部分在夏天。高地和北部草原用於放牧氂牛、綿羊和山羊,而河谷則以大麥、小麥和蔬菜等作物支持農業。野生動物並不豐富,但包括罕見的雪豹和黑頸鶴。採礦造成了一些環境問題。
拉薩市位於西藏中南部,東西長約277公里,南北寬約202公里,東與林芝地區相連,西與日喀則市交界,南與山南市接壤,北與那曲市毗鄰,面積2.96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63.5公尺,年日照時間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世界文化遺產1處3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5處。[5]
拉薩海拔3663.5公尺,位於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中心。周圍山地達5000公尺,一條雅魯藏布江的支流——拉薩河(又稱「吉曲」)貫穿該市,已知藏語稱拉薩河為「藍色歡樂之波」[6]。它貫穿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域高峰和峽谷,延伸315公里。此河在曲水流入雅魯藏布江,形成大面積景觀。
拉薩地勢平坦且天氣溫和,日均溫攝氏8度,冬夏舒適。它享有每年3,000小時、125天的陽光,比中國其他大多數城市多,所以有時被稱為「日光城」,紫外線強烈的時候需要配戴墨鏡以防止眼睛病變,但這樣的天然環境也適合光伏產業的應用。
拉薩年均降水量500公釐。下雨主要在7-9月。在夏天雨季和秋季被認為一年最佳的季節,特別的是下雨多在夜間,在白天大多是晴日。
了解更多👉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