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愛鈴(2024)。培養善教樂學與跨域創新的未來教師。教育文粹,53,2-6。
王愉、丘愛鈴(2024)。臺南市國中雙語教育實施現況之分析:學校教師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9),73-81。
丘愛鈴(2024)。以「思覺行盼」理念啟動自主學習力:國中學習輔導教學設計案例特色與未來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1),124-131。
丘愛鈴、陳嫦娟、黃寶億(2023)。惜食知福:問題導向學習增進國中生剩食創意實踐行動。師友,639,43-49。
丘愛鈴(2023)。邁向幸福生涯的旅程:綜合活動領域國中生涯輔導「遊戲人生」教學設計案例的特色與課題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3),51-58。
丘愛鈴(2022)。臺灣師資培育永續發展之反思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6),11-18。
丘愛鈴(2022)。夢想與實踐:系學會的榮耀與教師資格考試的挑戰。教育文粹,51,5-6。
丘愛鈴(2022)。二十一世紀學習新趨勢:自主學習與深度學習的理論與教學策略。台灣教育研究,3(2),147-170。
丘愛鈴(2021)。探究新制教育實習師資生的學科教學知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10),1-9。
丘愛鈴(2020)。日本高中實施永續發展教育登山型課題與探究學習之啟示。台灣教育研究,1(4),160-190。
丘愛鈴(2020)。從瑞典師資培育特色探究臺灣師資培育課題與對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3),76-83。
李美芳、丘愛鈴(2020)。家庭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老化素養導向教學實踐之探究:關懷倫理學觀點。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48,61-76。
丘愛鈴、黃寶億(2019)。學思並行、精彩表達—學思達教學法運用於國中公民課程之個案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3(3),52-72。
林純如、丘愛鈴(2019)。符合適性教育理念之自主學習案例對十二年國教的啟示。台灣教育,719,67-76。
黃寶億、丘愛鈴(2019)。跨縣市國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12(1),103-126。
詹恩華、丘愛鈴(2019)。應用MAPS教學策略於素養導向之體育教學設計—以高職競爭型籃球運動單元為例。中等教育,70(1),70-84。
丘愛鈴、謝碧娟(2018)。助人為樂、邁向成功~差異化教學提升國中生英語助動詞學習表現之探究。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243,1-31。
方德隆、丘愛鈴、王為國(2018)。綜合活動領域教材教法的現況、趨勢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5),145-153。
林素貞、丘愛鈴(2017)。臺灣中小學教師教學節數議題之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2),135-155。
丘愛鈴、水野治久(2017)。日本教育見習及教育實習課程之反思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374-381。
丘愛鈴、黃寶億(2016)。精彩翻轉、師生多益—國中英語、公民科之創新翻轉教學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125-131。
吳勢方、丘愛鈴、何青蓉(2015)。己立而立人-國小教師生命意義感的轉變與關懷實踐之個案研究。教育脈動,3,1-17。
丘愛鈴(2015)。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迷思概念之解構與重構:課程社會學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0),120-126。
方德隆、丘愛鈴(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教育研究月刊,247,5-19。
丘愛鈴、蘇志揚(2014)。國中生對和平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教育文粹,43,16-28。
丘愛鈴(2013)。南韓中小學課程改革評析及其對臺灣十二年一貫課程的啟示。高雄師大學報,35,47-64。
丘愛鈴、張興蘭(2013)。十二年國教「專題學習」激發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之教學設計與實踐。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30(6),77-88。
丘愛鈴(2013)。十二年國教變革下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關係之研究。課程研究,8(2),23-52。
丘愛鈴(2013)。成就每ㄧ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31,18-33。
丘愛鈴、黃寶億、周臻艷、張淳棋、陳慧真、陳奕竹、萬志恩(2013)。超越差異、精彩學習:十二年國教有效教學行動方案。教育文粹,42,78-92。
丘愛鈴(2012)。如何考出學習力?新加坡教育評量改革的啟示。師友月刊,546,51-55。
丘愛鈴(2012)。繁星推薦擴大招生名額政策之問題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0),76-78。
丘愛鈴(2012)。打開世界的窗口:澳洲的教育特色及其對臺灣的啟示。教育文粹,41,4-16。
丘愛鈴(2011)。教師如何培養正向情緒?正向心理學的觀點。教育文粹,40,28-32。
丘慶鈴、丘愛鈴(2011)。《爺爺一定有辦法》圖畫書中「文化傳承」主題表現之分析。中等教育,62(2),120-137。
吳思璇、丘愛鈴(2011)。服務學習經驗對大學師培生任教意願影響之研究。教育文粹,40,73-82。
丘愛鈴、梁佩儀(2010)。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尊重」品德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習資訊雙月刊,27(6),51-63。
丘愛鈴(2010)。大專校院生命教育之實施策略與發展方向。教育文粹,39,25-41。
林素貞、丘愛鈴、莊勝義(2010)。教育人員對我國身心障礙學生就讀大專校院教育議題之調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8,61-83。
何青蓉、丘愛鈴(2010)。服務利他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設計的特色及其挑戰:以大學服務學習課程為例。高雄師大學報,28,1-22。
丘慶鈴、丘愛鈴(2009)。「時光隧道」生命教育教學方案之設計與實施歷程之研究。新竹市教育研究集刊,5,1-26。
丘愛鈴(2009)。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之分析:以全國創意教學獎優等方案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2(4),191-222。(TSSCI)。
何青蓉、丘愛鈴(2009)。我國新移民識讀教育政策之問題評析與前瞻。教育與社會研究,18,1-31。
丘愛鈴、吳勢方(2009)。國小六年級「心靈富有」生命教育統整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文粹,38,37-50。
丘愛鈴、黃郁婷(2009)。「轉念一想,綻放光芒」國小二年級實施樂觀課程之行動研究。課程研究,4(2),1-27。
丘愛鈴、何青蓉(2008)。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61-94。
丘愛鈴(2008)。社團活動結合服務學習方案的設計與實踐--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會為例。教育文粹,37,4-17。
方德隆、何青蓉、丘愛鈴(2007)。新移民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內容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9,1-28。
丘愛鈴、丘慶鈴(2007)。義工家長參與親師生繪本共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3,127-147。
邱兆偉、傅粹馨、鍾蔚起、丘愛鈴(2007)。師資培育機構畢業生服務情形及其相關意見之調查分析--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為例。教育文粹,36,35-44。
張新仁、何希慧、方德隆、丘愛鈴(2007)。大學校院師資培育中心自我評鑑指引之研究。師資培育專業通訊,6,7。
張新仁、方德隆、丘愛鈴、李芊慧(2007)。師資培育機構評鑑:美國師資培育認可委員會的評鑑制度及其啟示。高雄師大學報,22,1-20。
張新仁、張淑美、魏慧美、丘愛鈴(2006)。大專校院推動生命教育現況及特色之調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1,1-24。
丘愛鈴、方德隆(2006)。國中二、三年級綜合活動教科書之評鑑。國立編譯館館刊,34(4),3-14。
丘愛鈴(2006)。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理論基礎初探。教育學刊,27,145-174。(TSSCI)
丘愛鈴、官孟貞(2006)。國小實施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策略之調查研究。課程研究,2(1),31-55。
丘愛鈴(2006)。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教科書之評鑑。課程與教學季刊,9(3),37-59。(TSSCI)
丘愛鈴(2006)。臺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20,21-44。
丘愛鈴、莊淑閔(2005)。國小四年級「胡桃鉗」藝術統整課程應用故事中心模式之研究。教育學刊,25,127-154。(TSSCI)
張新仁、張淑美、丘愛鈴、李玉蘭(2005)。「精采過ㄧ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培育」研習會與工作坊活動紀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刊,64,3-4。
戴嘉南、張新仁、方德隆、丘愛鈴(2003)。我國「中小學校師資類科」職前教育課程之教育專業科目及學分數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5,1-27。
謝季宏、丘愛鈴(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設計」研習會活動紀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刊,57,5-7。
丘愛鈴(2003)。綜合活動教科書之潛在課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6(4),37-59。(TSSCI)
丘愛鈴(2003)。中小學教師實施統整課程之問題評析與解決之道。中等教育,54(4),110-121。
莊明貞、丘愛鈴(2003)。國小教師學習評量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6(1),163-200。
陳密桃、丘愛鈴(2001)。開辦中小學教育學程的課程設計方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刊,49,3-6。
丘愛鈴(2001)。勇闖「愛麗絲仙境」:跨年級協同教學之設計與實施。師友月刊,40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