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是由 Google for Education: Goog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rants 所支持,從 110 年起由佛光大學與 S4A 教師社群協助辦理一系列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活動,今年度為計畫執行的第二年。
本計畫透過研習的方式,以資訊教育為主題,配合 108 課綱的推動,協助現場教師熟悉目前新興科技議題,例如: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並且透過種子教師的分享,提升資訊教學的能力。
本計畫以自由軟體 Scratch 為核心,推動程式設計教學,並結合 Google 軟體與服務,例如:Google 試算表、語音辨識、Teachable Machine 與 Google Colab 等,協助教師能夠便捷地進行資訊教育的實作。
110 年計畫執行成果乃是以自由軟體的方式,使用 Chrome Web Serial API 開發Scratch 擴充功能,透過 Chrome 瀏覽器與外部感應器(Arduino、Nodemcu 與 ESP-32 等)進行溝通,解決在 Chromebook 下無法使用 Scratch 與外部感應器的問題,此外積極整合資料處理的擴充功能,包含讀寫 Google 試算表、語音轉文字、JSON 資料應用、LASS 環境偵測等,並且加入石原淳也先生開發的人工智慧擴充功能,進而形成一套能夠適合於中小學使用開放源碼的 OSEP Scratch。
本年度(111年度)將持續以 OSEP Scratch 為核心,透過研習活動推廣外部感應器互動控制、開放資料、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主題,師生可以便利地透過 Scratch 體驗這些新興科技。此外,本年度強化 Scratch 在新興科技上的整合應用,包含人工智慧的應用面向,於國中小學資訊教育中導入 Google Creative Lab 的 Teachable Machine,並且使用 Python 以 Google Colab 做為程式編寫環境,開發適合高中人工智慧的教學模組。此外,並加入其他新興科技主題,例如:AR、VR、MR等,以提升校園新興科技應用的能量。
在執行方式上,本年度將延續 110 年的做法,採取線上研習的方式,將研習影音後製上傳至 YouTube 頻道,並且使用 Google Sites 架設計畫網站,方便教師能夠搜尋研習的影音內容與教學講義。希望透過本計畫,將資訊科學的知能分享給教師,也能持續推動在地教師社群在資訊教材研發與教學軟體開發上的能量。
本計畫的目標有以下五項:
目標 1:熟悉 Scratch 在外部感應器、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校園應用
目標 2:學習以 Scratch 教授新興科技的教學策略與技巧
目標 3:開發以 Scratch 結合新興科技議題為主題的教案
目標 4:提升教師對於人工智慧應用上的知能
目標 5:建置以自由軟體為架構的校園Scratch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