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解釋
天將奇險界諸蠻,
十八重溪灣復灣。
天要把這片險峻邊界賜給各方蠻族,
這裡的溪流曲折蜿蜒,一灣接著一灣。
負弩屯丁頭片羽,
裹鹽峒女耳重環。
男人們揹著弩箭駐守邊疆,身上只有簡單的護具,而女人們背著鹽袋行走,耳上掛著沉重的環形耳飾。
漩渦中有石彈子,
老樹根多木假山。
水中的旋渦中可以看到圓滑的鵝卵石,老樹的根部形狀奇特就像天然的假山。
且說桃源堪避世,
白波青嶂詎人間。
有人說這裡像世外桃源,適合避開塵世的紛擾 ,白色的波浪和青色的山巒,這樣的美景怎麼會是人間塵世所能擁有的呢?
賞析
首聯
作者描寫了這段路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裡的溪流曲折蜿蜒,為現今一部分濁水溪的水系,溪流彎曲圍繞,地形複雜。作者外來遊客宦遊台灣的視角來看,已經進入逐漸當時的蕃界,這裡的諸蠻類指台灣的異俗者,可能指的是台灣的原住民或當地居民特有的族群文化。
頜聯
路途中途經多處原住民聚落,在清領時期時常發生民變,清廷積極拉攏原住民協助平亂,將熟番社健壯番丁編為屯兵,准許隘丁就地耕種作為口糧,以維持治安與抵禦生番,強化清廷在台的軍事防禦體系稱之「熟番」。由詩文可見,作者逐漸遠離市區,進入蕃界,可以看見部落男子揹著弩箭,也可以見到部落女性的衣飾裝扮——大大的環形耳飾和她們的日常。
頸聯
彎彎曲曲的溪流造就了特別的自然景致,如同水漩渦一般湍急的溪流,清澈的溪水可見圓滾的鵝卵石,台灣的溪流因地勢高低落差大,溪水湍急,長年來侵蝕、堆積,造就了特殊的自然現象,溪旁可以看到許多樹頭,龐大的枯死樹頭就好像一座座小山一樣,宛如幻境一般的景色。
尾聯
隨著漫漫長路,距離沙連保越來越近了,湍急溪流所激發出的白色水波和遠方青色的山巒連綿,好山好水,就像漁人誤入桃花源一般,看見不同的族人、文化和優美的景緻,不禁讓作者感嘆:這樣的美景怎麼會是人間塵世所能擁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