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忠司
國立清華大學台語所退休教授
*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榮譽會員](2024年6月獲獎)
*研究專長:聲韻學、歷史語言學、漢語方言學
[演講題目]
與聲韻考辨(以「單」為例)
——從台灣語「鱔魚」、「鱓魚」說起
提要
漢語的合體字,主要由會意字和諧聲字組成,如果能逐字釐清其出現時代,對於漢字的詞義孳乳和聲韻演變,對於漢字發展史和語音發展史的研究,應該會有時、空、人文上重建的定樁繪圖的功用。
本文緣起於台灣語「鱔魚」、「鱓魚」用字與音讀的迷霧,追探「單」系合體字,在上、中古語文材料兩千數百年間「四時期-五來源」的時間位置,嘗試以表格呈現其初步的「衍化時間地圖」。然後從中擷取ʻ單ʼ字聲系時間先後表,在音義關係中,試探其聲韻演化的先後情狀,最後初步提出殷商往唐宋語音演變中的「介音成分」(主要是「前『三等』」的語音性質)及其做為激發「聲」與「韻」演變火點的推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