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筱雲山莊創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呂炳南所建。呂家祖先呂祥省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自福建遷台,定居台中神岡,並成為地方領袖。呂炳南三子——呂汝玉、呂汝修與呂汝誠皆考取秀才,被舉人吳子光讚譽為「海東三鳳」,彰顯家族在文學上的成就。日治時期,呂厚庵與呂蘊白積極參與霧峰櫟社,致力弘揚詩教與漢族文化。筱雲山莊為典型四合院建築,具防禦設施,融合交趾陶、磚雕、剪黏和彩繪等清代工藝。光緒年間,呂汝玉與呂汝修對山莊進行修繕與擴建,並由吳子光命名為「筱雲軒」,成為文人雅士之集地。光緒十四年(1888年),呂汝修中舉,家族獲「文魁」匾額,進一步鞏固山莊文化地位。筱雲山莊見證呂氏家族興盛與文化發展,至今仍是當地重要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呂敦禮在世時,曾在現今毘盧禪寺所在地建立私人書齋,作為讀書與講學之用。1863年呂敦禮去世後,家族為紀念其貢獻,將該書齋改建為佛寺,便是毘盧禪寺前身。呂體光(即後來的釋體光),為呂氏子弟,赴日學習佛教,後於台灣弘法並創建毘盧禪寺,其姊妹及其他族人亦隨後出家,毘盧禪寺便形成以家族為中心的小型佛教團體。
(圖片來源:台中市神岡區公所)
呂氏祖籍福建漳州,隨清代移民遷至台中神岡,並在當地定居後將媽祖香火帶到台灣,並在自宅供奉。隨著信仰發展,呂氏後人於1868年捐出家族土地,與地方信士共同創立瞻雲宮,最初稱為「公壇」。瞻雲宮不僅是宗教中心,也成為維繫呂氏家族關係的重要場所。經數次重建,瞻雲宮如今成為神岡地區的信仰重地,更見證呂氏家族對當地宗教文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