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譚昌國
主持人 譚昌國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副教授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人類學博士,專長為宗教人類學、物質文化研究等。成立尚武生命課輔班,著有《排灣族》一書。現任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
小組討論主持人 邱筱喬
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其研究興趣與專長有:社會文化人類學、當代婚姻與家庭變遷研究、性別研究、社區研究、倫理/道德人類學、華人研究;儀式與文化傳承、邊境與跨國遷移研究、老化與照顧研究。
小組討論主持人 滿田彌生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助理教授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翻譯計劃主編、日本吉備國際大學留學生別科專任教員、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兼任教師等,其專長包括文化人類學、南島語族、巫師、性別、族群認同、底層研究、殖民歷史、瀕危語言,現任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小組討論主持人 謝博剛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其研究領域包括文化人類學、原住民族當代議題、東臺灣區域研究等。
小組討論主持人 鄭玠甫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博士級研究人員
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級研究人員。曾經與王威智共同編撰《重返祖居地——拉庫拉庫溪舊社考古2017-2019》專書。
小組討論主持人 Suliljaw Lusausatj葉一飛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助理教授
現任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約聘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大洋洲/南島社會與文化、原住民族外交、薩摩亞研究、家屋社會、刺青與文化資產、原住民青年組織、原住民研究法論、批判反省民族誌、尋徑理論。在澳洲國立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時,探討排灣族和薩摩亞的刺青文化。
小組討論主持人 Kalesekes Kaciljaan黃喻祺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公共衛生博士
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的排灣族,夏威夷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專注於族群健康和社區健康領域。博士論文是與臺東縣金峰鄉的排灣族長者合力建置健康老化的架構,並深入了解長者對社區和部落的意義,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影響。特別關注族群健康、健康不平等、社區參與式研究和轉譯研究。
目前在紐西蘭居住,希望能透過對族群健康的研究,促進臺灣與紐西蘭在原住民公共衛生議題上的國際交流。
小組討論主持人 蕭鄉唯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助理教授
英國杜倫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講師、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禮納里大社部落重建中心專案管理人。現為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小組討論主持人 洪簡廷卉
鏡新聞國際新聞 記者
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德國漢堡大學經濟社會學院歐洲研究碩士、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關注並投入原住民族權利、性別議題、青年、氣候變遷等社會議題倡議。曾為原住民族電視臺新聞部國際新聞編譯、臺灣原住民國際訊息平臺副總編輯、LIMA臺灣原住民青年團團長、臺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常務理事、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等。現為鏡電視採訪中心國際組記者、兼任主播,擁有多年豐富中英雙語主持經驗。曾以專題報導作品「你的水壩我的家」入選吉隆坡國際生態影展、入圍亞洲電視大獎最佳新聞節目主持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