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嵩山
主持人 王嵩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兼任教授
曾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講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其學術專長為博物館民族誌與人類學、博物館誌、博物館詮釋與溝通。最新出版著作《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是王嵩山教授積累多年的觀察與思考而成就的書。
發表人 葉長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碩士,現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其研究領域包含臺灣考古學、臺灣巨石研究、卑南遺址考古研究、文化資產(考古遺址與古物類)保存維護、3D數位典藏與應用、博物館典藏管理系統等。著有《巨石,你好!台11線史前散策》,推動以卑南遺址為背景的奇幻小說《風暴之子》出版。
發表人 王冠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助研究員
2007 年由材料科學跨入考古學研究,2016取得英國雪菲爾大學考古學博士學位,其研究領域為科技考古、古代高溫工藝研究、古代珠飾研究、環南海區域互動等。近年來關心考古學與原住民文化發展的議題,以及考古科普教育。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發表人 鄧芳青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研究員
澳洲國立大學博士,曾任國立臺東大學兼任講師,現為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以南島語語言學、結構分析、類型分析為專業,長年從事臺灣南島語言調查研究。著有《臺灣南島語言叢書13:卑南語語法概論》。
與談人 鍾國風
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 副教授
長期於東臺灣進行民族考古學和史前考古學田野工作。尤其關注東臺灣史前末期接攘歷史階段。政治大學博士時期研究從考古學問題意識出發,採民族考古學研究策略,透過當代現生社群物質文化研究,探究人與物共構的社會生命史形成過程,藉以論述與反思物與物質文化涉及的分類、性別、空間(家屋、疆界)、宗教、認同等考古學課題。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田野考古學、民族考古學、原住民考古學、臺灣南島民族誌等。關注當代社會物質文化研究的同時深化時間深度,探究臺灣史前晚期與原住民社會之間人群形構與文化變遷的形成過程,涉入歷史考古學範疇或臺灣原住民舊社課題,並賦予原住民考古學的社會行動,以期回應當代考古學的反身性實踐。
與談人 Haisul Palalavi 海樹兒.犮剌拉菲
國立臺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是原住民第一位民族學博士。專長為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原住民族歷史社會與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休閒產業、布農族專題、布農族語言、原住民族行政與法規、文化政策、原住民民族教育。曾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行政院原民會助理研究員,現任國立臺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