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介紹

本次會議—Meaning and Reality in Social Context—旨在透過問題意識明確清晰的哲學活動,以結構嚴謹、深刻細緻的論證,深入探索「群體」(group)與「社會脈絡」(social context)這兩個歐美哲學界近年來益發關注的議題以及由其衍生的種種關乎「意義」(meaning)與「實在」(reality)的討論。

人們在智識、情感、知性的各種活動、探索跟進步,都於其所處的社會脈絡與群體息息相關。性別、種族、年齡、國籍、社經背景、宗教信仰、政治理念、性取向等等分類,能影響我們對自我以及他人的理解跟期待,決定我們的選擇與偏好,進而指引並改變我們的行為。因此,深入考量社會脈絡、群體,以及兩者間互動所開展出的多面向之細節,在理論與實踐層次上均有重大的意義。

本會議期待透過學有專精的學者們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在環環相扣的哲學議題討論中,提出精準的回顧與展望,促使進一步開拓、設定有新意的研究路徑與議題。 同時,本會議希望藉由關注極具社會面向的哲學議題,正視研究工作者在現今社會所面臨的挑戰與需求,釐清「群體」跟「社會脈絡」的特殊性、多樣性,精確描述並細究社會現象的哲學意涵,促進不同群體間的對話及交流,開啟學術研究貢獻於社會的良好契機。

本會議強調多元的互動與交流,具體落實為:

1. 議題的多元: 本次會議中論文的主題皆緊扣「群體」與「社會脈絡」兩個核心概念,多篇論文更與「社會建構論」相關。整體觀之,本會議預計發表的論文所涉及的議題涵蓋語言哲學、哲學語義學、認知與心靈哲學、知識論、形上學、倫理法政哲學,尤側重於語言與認知的面向。

2. 參與者的多元: 本次會議邀請的國際學者來自歐洲、美國與亞洲等不同區域,除了幾位早已享譽學界的頂尖學者,也有數位在國際知名院校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的青年學者。國內學者部分,除了哲學學門,我們也邀請如法律、政治等領域,研究相關議題的學者參與會議,擔任評論與主持,促進豐富的交流。

此外,國內外的學術界普遍存有「漏管問題」(leaky pipeline problem):女性學者因不同階段的外在挑戰,不斷從研究領域流失,且在學術會議場合參與比例偏低。本次會議的論文發表者約有一半為女性,其中幾位學者的傑出成就更是早已備受國際肯定(例如:Sally Haslanger 於 2015 年獲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Jennifer Saul 為 Mind Association President、 chair of the Analysis Committee)。本次會議優秀女性學者的參與跟發表,可為更多女性哲學研究者與學生樹立典範、提供經驗傳承、交流的管道,擴大女性研究量能。

我們希望藉由本次會議提供國內學界與具高度學術聲望、資深的國際學者交流的機會,同時促進國際間優秀青年學者的互動,並開創、 深化國內學者的對話空間。透過歐、美、亞洲不同區域及文化背景的優秀研究者們,嚴謹、多層次、多面向地探索「群體」跟「社會脈絡」相關的哲學議題,提出深刻的回顧、開拓富有新意的研究路徑。


誠摯歡迎學界先進們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