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定養菌時外在環境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 了解如何利用物理方法與化學藥劑抑制細菌生長
√ 5 min
√ 20 min
√ Ampicillin(10mg/ml)
√ 蒜頭萃取液體
√ 70%酒精
√ 漂白水(10%)
√ 無菌水
√ 酒精燈
√ 三角玻棒
√ 37℃ 培養箱
√鎳子
√圓形紙錠
√化學藥劑
LB plate*3
1.準備大腸桿菌的稀釋菌液,取兩個LB plate
2.取出菌液0.1ml,均勻分布於LB plate(塗抹法)
3.將塗好菌之LB plate,至於太陽光或無菌操作台之紫外光下,並將蓋子打開
4.以太陽光照射,分別作用5分鐘與20分鐘,對照組則不照射紫外光
5.將各培養皿置於37℃培養,隔天觀察並計算菌落數,而知紫外光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1. 取大腸桿菌培養液一管
2. 取一LB plate,底部標定五種藥劑的位置
3. 取0.1ml的培養菌液,並以三角玻棒消毒後均勻塗抹
4. 將鑷子消毒後夾取Ampicillin紙錠貼上LB plate
5. 夾取四片圓型濾紙分別貼在前述之四個標定位置,並分別在濾紙上滴入待測物及無菌水
6. 以37度隔夜培養後觀察細菌生長情形,測量抑菌圈的直徑大小
1.菌落生長情形
√ 0 min:分散、點狀
√ 5 min:只有極小的菌落、幾乎看不見
√ 20 min:有兩個大點,應為汙染;只有極小的菌落、幾乎看不見
2.菌落數
√ 0 min: 46個
√ 5 min: 0個
√ 20 min: 0個
1.抑菌圈大小
√ Ampicillin(10 mg/ml): 26 mm
√ 蒜頭萃取液體: 15 mm
√ 70%酒精: 0 mm
√ 漂白水(10%): 10 mm
√ 無菌水: 0 mm
無紫外光照射
紫外光照射5min
紫外光照射20min
註:
根據我們這組得到的成果,紫外線照射20分鐘的agar plate 中所出現的菌落數比紫外線照射5分鐘的agar plate 少。然而原本預計的結果應是20分鐘照射後的效果較好,推測可能因為實驗時沒有蓋子的保護,導致空氣中的細菌污染到agar plate,使最後成果判斷錯誤。
透過教授的提點,做完實驗後才知道實驗時應該注意什麼。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菌體均勻且充份的圖在培養基上,此可視為一控制變因,抑菌溶液的結果才會為最精準且最為圓形。抗生素的抑菌直徑為最大,蒜頭萃取液為其次,而酒精測不出抑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