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值和變調

聲調音值

聲調的性質決定於音高。發音時聲帶越緊,在一定的時間內顫動次數越多,聲音就越高;聲帶越松,在一定時間內顫動的次數越少,聲音就越低。在漢語裡,音節的高低升降能區別意義。這種能區別意義音高就叫做「聲調」。

對於聲調的高低升降,一般采用五度制的聲調符號來表示,也就是把聲調的高低分成五度,1度最低,5度最高。

註:以下所提及的 214、211、35 等都是普通話的調形,請參考“語音知識”裡的“聲調”部分。

上聲變調

上聲在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前都會產生變調,讀完全的上聲原調的機會很少,只有在單念或在處在詞語、句子的末尾時才有可能唸全調。

(一)上聲 (214 或更準確:2114)在陰平、陽平、去聲、輕聲前,即在非上聲前,丟掉後半段“14”,調值由 2114 變為半上聲 211,變調調值描寫為214-211。簡單來說,就是唸上聲的前半段下降部分,或稱“半上”(shang3)。

上聲在輕聲前調值也變成半上聲211。關於上聲加輕聲的詳細說明,請看“輕聲”部分。

(二)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的調值變為35。即兩個上聲相連,前字上聲的調值變得跟陽平的調值一樣。變調調值描寫為 214-35。

(三)三個上聲相連的變調。三個上聲音節相連,如果沒有其他音節,也不帶什麼語氣,末尾音節一般不變調。開頭、當中的上聲音節有兩種變調:

1) 當詞語的結構是“雙 - 單格”時,第一、第二個字的上聲音節調值變為 35 (陽平),即跟第二聲 (陽平) 的調值一樣;第三個字聲調不變,仍為 214 (上聲)。

例:展覽館

“展”唸成第二聲 (陽平)

“覽”唸成第二聲 (陽平)

“館”仍唸第三聲 (上聲)

其他例子:

手寫體 洗臉水 打靶場 選舉法 演講稿 蒙古語

2) 當詞語的結構是“單 - 雙格”,開頭音節讀作“半上”,調值變為 211,當中音節則按兩字組變調規律變為 35。

例:小組長

“小”仍唸第三聲 (上聲)

“組”唸成第二聲 (陽平)

“長”仍唸第三聲 (上聲)

其他例子:

紙老虎 老兩口 耍筆杆 撒火種 女導演 冷處理

2009(rev) Lin 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