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學習 — 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由教育評議會及優質教育基金計劃主辦,本校為全港四間先導學校的其中一所。
活動目的:透過文化護照,鼓勵學生到不同的展覽館學習;培訓教師,加強學校推動中華文化教育;建立教師間的學習圈,加強中華文化教育;透過持續學習,培養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
此外,活動也包括教師工作坊、學生講座及專題研習,其中專題研習會選取一個展館作深度學習,而學生講座將會向邀請顧問教授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及如何透過參觀展覽館來學習中華文化。
中五級同學選擇以香港文化博物館「瞧潮香港60+」展覽作專題研習,探討香港流行文化與社會變遷,同學研習的題目包括:
從許冠傑歌曲看香港歷史變遷。
1990-2000年代香港電影的「喜」與「悲」。
探討1980至90年代黄金時期電影特質及沒落原因。
探討Beyond對當時香港社會現象的影響。
探討香港處境喜劇的演變。
同學自行擬定研習題目,並在博物館搜集相關史料,在堂上分享研習成果
配合中四課程中戰爭的歷史,參觀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能增加同學對戰爭歷史的認識,親身接觸歷史文物,增加學習興趣。
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合辦「文物説歷史 :三不管的九龍城寨」講座,邀請了刊事司法理學士、湖北警官學院客座教授、退役香港警察偵緝警署警長林建強先生為同學介紹九龍城寨的發展歷史。
同學親身前往荷李活道的舊建築,認識昔日香港歷史
中五級歷史科同學前往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經典再現」展覽。參觀配合課程中香港歷史的課題。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歷史科合辦「文物説歷史 : 兩次鴉片戰爭與香港」講座,邀請了刊事司法理學士、湖北警官學院客座教授、退役香港警察偵緝警署警長林建強先生為中四及中五級進行講座
講者為同學介紹不同鴉片戰爭的文物
同學近距離參觀歷史文物
中四級歷史科同學通過工作坊,親身聆聽印章雕刻師傅的分享,並即場由師傳的指導下製作屬於自己的印章。
本校歷史科與綜合人文科合作,參與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的非遺專車計劃 —— 「移動.非遺」,讓同學認識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學在非遺專車上參觀
同學製作鹹魚的遊戲,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科聯同中史科一同舉辦導賞團,帶領同學參觀荷里活道中上環一帶不同歷史建築,包括文武廟、孫中山紀念館、大館等。活動讓同學親身踏足不同歷史足跡,認識香港歷史。
大館中央裁判司署
孫中山紀念館
大館參觀
同學於上環摩囉街「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