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計畫內容】
一、課程方面:
1、建築科課程編排,以108年大甲高工總體課程計劃及即將於108年實施之土木與建築群課程綱要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為依據。
2、一般科目應著重人格修養、文化陶冶及藝術鑑賞,並應注意與專業知識能相配合,尤應兼顧「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指引」之融入,以期培養學生基本核心能力,務使學生成為均衡發展之健全公民。
3、專業科目及專業實習(含實驗、實務)科目、專題實作應以實務為核心,輔以必要的理論知識,以配合就業與繼續進修之需求,並兼顧培養學生創造思考、問題解決、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務使學生具有就業或繼續進修所需基本知能。
4、因應科技之進步及產業界之需要,適時調整課程,以符合國家及社區實際人力需求。
5、定期召開科教學研究會,因應科技發展及社會需求,每學期檢討課程之需求性及必要性,做課程修訂之依據。
二、教材方面:
1、鼓勵教師針對學生程度編選適性教材,以利學生適性學習。
2、教材選擇應顧及社區及學生需求並配合科技之發展,使課程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以增進學生學習興趣,且能理解實際生活之各種問題,並謀求解決之道。
3、教材之選擇應顧及學生之學習經驗,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程序,並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技專校院銜接。
4、教材之選擇,須衡量不同學習階段間縱向銜接,教材內容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具體而抽象,逐次加深加廣程度與內容,以減少學習困擾及課程重疊,提高學習效率。
5、教材之選擇須重視橫向統整,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使其內容與教學活動能統合,俾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以結合運用於實際工作中,並有利於將來之自我發展。
6、教材之選擇須具啟發性與創造性,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須能提供學生觀察、探索、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具有創造思考、獨立判斷、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
三、教學方面:
1、教師應依據課程目標、教學綱要、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之預期成效。
2、各科目教師於每學期開學之前應擬妥教學計畫,並應備妥教學所需器材及相關事項。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同時學習原則,不僅要達成各單元的認知及技能目標,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4、教師應透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學習及獨立、客觀的判斷能力,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5、學校應舉辦課程與教學研討和觀摩,以充實教師教學知能,並結合學校、社區資源,使理論與實務結合,以提升課程效能與教學成效。
6、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教材、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
7、學校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適時舉辦學生校外參觀、實地見習和產學合作,使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並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8、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充實新知,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以符合科技進步與時代要求。
四、教學評量方面:
1、教學應作客觀的評量,而評量內容應兼顧認知、技能、情意等面向,評量方法應採取多元評量方式,如觀察、口試、筆試、實作與檔案等評量,教師可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的作業、演示、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相互配合使用。
2、教學評量在實施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時,應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先備知能,以建立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
3、教學評量的結果應妥為運用,除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及輔導學生學習外,並可作為學校改進課程之參考依據。
4、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分析、診斷其原因,並適時實施補救教學;對於資賦優異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運用增廣教學,使其潛能獲得充分發揮。
五、教學設備規劃:
1、校訂科目之設備應依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經費籌措、現有設備適用情形妥善規劃,以利教學實施。
2、考量現有空間及設備,並參酌部定設備基準,優先增置不足之基礎設備,以滿足教學需求為原則。
3、科目整體規劃使用;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所列設備基準,依群別或跨群科、學制整體規劃使用。
4、提高各專科教室及實習場所使用率。
5、校訂科目如需添購教學設備,應由科教學研究會提出,經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通過,逐年編列預算購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