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與微課程

校訂必修

活動資訊

校長致詞時間:1/13(週三)上午10時30分

活動地點:本校康樂館(平面圖如附件)


活動說明

一、 成果發表活動緣起

依據108課綱之內容規範,校訂必修為延伸各領域與科目的學習,以通識、知識應用或校本特色課程為原則,不得為部定必修課程之重複或加強。本校自107學年度開始規劃與研擬校訂必修課程架構與師資教材等,於本學年度正式實施,以「人文社會專題組」、「數理研究方法組」開設24門課提供高二學生自由跨班選修,彰顯課綱精神,亦以滿足本校學生深入專題研究之需求為目標,故邀請校內國文、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24位教師共同開課與指導,靈活的課程編排以及積極自主的師生教學相長,期能為新課綱校訂必修課程寫下新頁。

二、 關於臺中一中的校訂必修專題研究成果發表

本校首度實施校訂必修課程,分為兩個組別進行專題研究,學生的成果多元且豐富,為了契合新課綱中「自主行動」與「溝通互動」的素養面向,教務處期初規劃了成果發表活動,讓每一位普通班的學生,透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及參與,瞭解專題研究的基礎技巧與初步操作流程,經過授課教師的輔導與協助,將其研究成果製作成海報展示,並依據科展的作法在展板前大方、具體且有邏輯性地作口頭發表。

在成發的籌備與進行過程裡,本校期盼學生習得海報版面美學技能與口說表達力,並能在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貢獻,能夠妥善地記錄於課程學習成果之中,為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增色。

三、 本次專題期末成果發表概述

本學期每門專題研究課程經過12週左右的授課與指導之後,於109年12月下旬開始收件,教學組擇優錄取了34件作品,於110年1月13日上午至康樂館內進行正式發表;不同於某些學校規劃自主學習上台簡報或多元選修期末學習成果徵稿的形式,本校於此次的成果發表會中採用仿科展的形式,讓學生同時養成海報製作與口說的表達力,主要是希望學生瞭解新課綱正式開展之後,「專題研究」、「書報討論」、「問題研討」、「議題探究」等課程已經不是數理或語文資優班學生的專利,普通班學生也可以透過課程的引導,擁有相對應、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這次的34件參展作品包含國文領域10組、數學領域1組、公民領域11組、物理領域6組、化學領域1組及生物領域5組。其中,「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論文《Accelertion of BMI in Early childhood and Risk of sustained obesity》圖表解讀」初步運用了國內外研究所常見的論文評讀方法,針對醫學專業學術論文作了圖表的剖析;「2021 猪牛變色─美猪美牛的進口議題」、「『你的無聊就是我的利潤』─以商業心理學探討NETFLIX 影音平台品牌銷售策略」、「臺中一中學生對於『全球暖化』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探討」、「生活中的流言終結者─放在米下的芭蕉熟得比較快?」等是屬於生活化的主題應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輔助系統的存在性」、「法學探討《洞穴奇案》與我的觀點」、「瘟疫復興─淺談人類如何對抗疾病」等為本校學生甚感興趣、自主探究的主題;而「校園進出之管理制度以臺中一中及臺中女中為例」、「探討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在校內的可行性--以臺中一中為例」、「淺論臺中一中高二學生的拖延行為與心理因素」等,則是專屬本校學生獨到見解下的專題研究標的。教務主任彭佳偉表示:「臺中一中長年在數理奧林匹亞及學科能力競賽中提供學生指導的能量,全國學生語文競賽與地理奧林匹亞方面亦是常勝軍,展現除了學生素質極佳之外,師長於專業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這次的期末成發場上,將能有效提升全年級學生對於專題研究的認知程度,並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四、 預期成效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校實施校訂必修專題研究的成果發表活動實有其必要性,除了能提供學生展現自我研究成果的舞台之外,也讓學生充分瞭解自己的能力可及之處,未來利用這樣的學習脈絡、研究歷程以及成果展現,同樣有機會為個人在許多領域取得競爭優勢的條件;誠如林隆諺校長所言:「本校也利用這次成發的機會,安排高一科學班的5組同學一同共襄盛舉,藉由普通班與科學班的相互觀摩參展,必可達到交流切磋之成效,對於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難得的意義!」綜觀之,108課綱之核心素養之三大面向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在這次發表主題中可以清楚看見,學生的積極與自主、學生的組內分工合作與溝通互動,以及部分學生對於社會議題的關心與認同,也期盼臺中一中的學生,能夠在各個領域發揮所學、貢獻社會與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