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如下圖
二、首都:吉隆坡、布城(行政首都)
三、官方語言: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語則曾經是官方語言。
四、主要民族:馬來人佔56%、華人占23%、原住民佔11%
五、特色文化:
(一)食
椰漿飯:馬來人的傳統椰漿飯,主角自然是以班蘭葉(Pandan)和椰漿烹煮的白米飯,配上香脆的炸江魚仔、炒香的花生、水煮蛋、黃瓜與三峇(Sambal)辣椒醬,就是一頓簡單美味的餐點。椰漿飯受歡迎的程度在於它可以是馬來西亞人的早、午、晚餐。如今,從路邊攤位到高檔餐廳都可找到椰漿飯的蹤影,配料也升級到雞肉、牛肉、羊肉,甚至海鮮等等。
(二)衣:馬來西亞各民族的傳統服飾各有特色,其中馬來女性直到 20 世紀以前,在公共場合仍然穿著 kemban — 只在齊胸處系一個紗籠(sarong)。隨著伊斯蘭教的普及,她們開始穿著更現代也更優雅的 baju kurung。baju kurung 是一種及膝長的寬鬆女式上衣,一般罩在長裙的外面,兩邊有褶。它也可以搭配傳統布料,例如織金錦緞或蠟染布。這些傳統服裝通常配以 selendang(披巾)或 tudung(頭巾)。
馬來的傳統男裝是 baju melayu。baju melayu 是一種寬鬆的束腰外衣,罩在長褲外面。它通常是搭配 sampin — 一種罩在髖部的短紗籠。
(三)特色文化:多元節慶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組成的國家,馬來西亞人一整年慶祝許多假日和節慶活動。
最受到人們重視的節日是每年8月31日的獨立日,紀念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從英國獨立。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三大宗教之一,因此,穆斯林的主要節日都會是公共假期,如開齋節等;馬來西亞華人依然保存著中華文化,大馬華人都會慶祝所有華人傳統節日。大馬印度人會慶祝屠妖節這個象徵光明的節日。而在大寶森節這個宗教儀式可看到朝聖者從全國各地聚集在黑風洞)。馬來西亞的基督教社群與全球基督教徒一樣,會慶祝聖誕節、萬聖節和復活節。東馬人也慶祝豐收節,砂拉越稱為達雅豐收節(Gawai),沙巴則稱為卡達山豐收節。由於各宗教的曆法不同,因此有時會有兩個節日落在同一天或同一個星期的情況,而創出新的節日名詞。例如農曆新年和開齋節落在同一天時,會被稱為「恭喜Raya」,屠妖節和開齋節落在同一天時,會被稱為「Deepa-R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