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知識:
基本的歷史概念,如因果關係、演變與延續、不同事件的異同;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不同方式,藉以表達不同的觀點與角度;
本身所屬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信念、經驗及行為,明瞭三者如何影響當今世界的發展;
二十世紀本地、國家、亞洲,以及世界發生的主要事件/運動間的相互關係;
塑造今日世界的主要歷史發展及趨勢 。
技巧:
分辨事實與見解、建立歷史的觀點與視野;
比較和詮釋歷史資料;根據可用的顯證提出合理的結論,並能根據新史料對歷史重新作出詮釋;
辨別並解釋歷史文獻和檔案在何等程度上反映相關時期存在的態度、價值觀及情感;
恰當地選用及組織史料,以提出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
分析、選取及綜合以不同途徑蒐集的資料(包括網上資源),衡量各種可作出結論的方法,並對之進行評估;
將歷史知識及技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價值觀和態度:
體會過往人類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了解影響人類行為的態度及價值取向;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既明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經驗和信念,也認同人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
發展及保持對人類文化的探究精神;
成為具有世界視野、國民意識和責任感的公民。
學與教策略:
在學與教的策略上, 有以下重點:
助學生建立「歷史人」的思維。
加入議題探究,與學生一同分析史事中的因果關係、演變與延續及時序等概念;
常規史料研習,陪養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
協助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終身學習者。
培養對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習動機;
建立利用資訊科技研習歷史時的素養。
照顧學習差異。
設計開放式課業,讓同學因應能力自行調適;
設計多元課業,讓同學發揮所長;
推動同儕學習,共享學習成果。
評估:
進展性評估
多元課業(如歷史資料題、研習報告、海報設計等)、
課堂測驗。
總結性評估
校內考試、
公開評核:中學文憑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