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110.9.28
一、目的 因應疫情期間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有停止到校,改採居 家線上學習之情形,為利教育機關整備身心障礙學生居家線上學習所需協助 與資源,及透過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與家長通力合作,共同陪伴身心 障礙學生於疫情期間適應居家線上學習,特訂定本參考指引。
二、實施對象 就讀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經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通 過具特殊教育需求,須相關服務措施之身心障礙學生,因應疫情停止到校期 間,需採居家線上學習者。
三、實施原則 為確保身心障礙學生之就學權益,落實居家線上學習相關輔助措施,需 符合「主動檢視」、「合理調整」、「資源提供」之原則。
四、針對各障礙類別學生共通性之措施
(一)整備學習設備、線上學習系統、輔具及提供相關上網學習服務
1. 確保身心障礙學生具居家線上學習所需資訊設備與網路,並備妥所 需視訊工具、數位學習平臺、數位教學資源,及師生熟悉操作前述 設備、工具、資源。上網所需資訊與網路設備如下:
(1)資訊設備: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
(2)視(音)訊設備:攝影機、耳機(或喇叭)、麥克風。
(3)網路設備:有(無)線網路或 4G 網路卡。
2. 以學校為單位,協助弱勢家庭身心障礙學生申請借用資訊與網路設 備,若經學校優先調度校內設備仍有不足,請各主管機關(教育部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縣(市)、直轄市政府)盤點及調配所轄資源, 得以跨校、跨區方式,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申請借用居家線上學習所 需之相關資訊與網路設備。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屬特殊 教育學校調度支援資訊設備後仍有不足者,得向教育部國民及學前 教育署申請補助。
3. 線上教學系統需有符合身心障礙學生需求,以易讀、易使用、具無 障礙輔助使用為原則。
4. 學生學習所需之相關輔具(如視障學生盲用系統之電腦、擴視機等), 請學校協助學生確認現有教育輔具足以因應線上學習所需,或商請 各區輔具中心或相關專業人員協助評估,學生若有教育輔具或申請 需求,請學校協助,並訓練學生使用輔具。
5. 學校需規劃教師、家長於學生居家學習所需之線上增能研習或交流 分享會議,並由資訊組長或資訊能力較佳教師,協助身心障礙學生解決所遭遇資訊、網路設備設定障礙或平臺操作之問題。
(二)課程及學習教材調整
1. 學校需關注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情形與需求,及納入個別化教育計畫, 並得彈性調整。
2. 為減少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困難,可參考課程、教材之調整策略如 下:
(1)簡化:降低各科目學習重點的難度。
(2)減量:減少科目學習重點的部分內容。
(3)分解:將各科目學習重點分解為數個小目標或學習內容,在同 一階段或不同學習階段分段學習。
(4)替代:以另外一種方式達成原來科目之學習目標。
(5)重整:將該學習階段或跨學習階段之學習重點重新詮釋或轉化 成生活化或功能化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
3. 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專業與實習科目因學生居家無法實際 操作機器設備,教師得調整課程內容,改以於家中可操作之器材能 製作之產品為主,或於疫情紓緩後,安排返校補課。
4. 考量身心障礙學生學習需求,請學校依原課程規劃,實施特殊需求 領域課程。
5. 教材編排勿過於複雜,需配合學生各障礙別,符合學生線上學習需 求為原則。
(三)教學方式及策略 基於不同教育階段課程規劃、學生身心障礙類別之差異及教師授課 模式多元特性,學校得視學校資源,提供學生適應性之特教資源服務, 及透過學生回饋,瞭解其學習狀況,據以改善;並得調整教學方式,降 低直接講授比率,增加學生學習之任務。
1. 非同步線上學習:教學者將教學內容、課程筆記以圖文或影像形式 存放於課程網站,或是考量影片音量與播速可調之特性,將課程內 容預先錄製,提供學習者可隨時收看或閱讀。
2. 同步教學:學習者使用線上教室應用程式,與其他學習者或教學者 進行類似面對面溝通,教師得搭配現有的教材,讓教師與學生同步 上課學習,並得藉由分組討論、分享心得、報告方式,提高學生互 動與課程參與。
3. 混成教學:可同時運用線上同步及非同步教學,並搭配線下活動, 如紙本閱讀、習作或作業撰寫,讓教學更有彈性及避免注視螢幕時 間過久。
4. 課程內容採即時線上模式進行者,需視身心障礙學生接受訊息接受 方式調整,避免環境雜音干擾,得視學生學習需求,如於視訊內容 結合聽打或手語翻譯服務,並錄製課程影片置於雲端,供學生精熟與補強。
5. 考量身心障礙學生身心發展及學習效果,教學採階段性、重點性課 程方式進行,每次實施線上教學時間,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以占 每節課二分之一為原則(約 20 至 25 分鐘),並可依學生學習年段及 學習狀況,適度調整線上教學時間。
6. 同步教學過程宜讓學生有適時開啟鏡頭、麥克風,或回傳聲音、文 字訊息之互動方式,並適時搭配獎勵制度,提高學生專注力、參與 感及學習成效。
7. 針對個別學生學習落後或是家中無人可協助學習之情況,教師得於 課後以個別輔導方式,提供諮詢或學習策略協助。
8. 教師得改以多元學習管道,如紙本閱讀、習作或作業撰寫、觀看電 視教學節目,輔助學生學習。
9. 針對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可協助規劃在家生活作息與活動,與家長 合作執行。
10. 已聘任之特教助理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力,於身心障礙學生居家線上 教學期間,請學校開放該等特教助理員或其他專業人力參與線上學 習之權限,配合教師之教學提供服務,如授權學生助理人員於同步 參與線上課程時,得利用線上共同編輯文件之功能,協助重度肢體 障礙學生抄寫課堂筆記。
11. 教師可以運用平板、電子書閱讀器、實物投影機、手機簡易投影等, 分享紙本、電子檔文件、簡報,讓師生有共同聚焦的重點。
12. 可搭配小白板或一般紙筆,亦可作為板書空間,協助畫重點、圖示 說明。
13. 使用實物投影機以展示教具操作,實物、製作過程等,或以同步錄 影作爲非同步學習的材料。
(四)評量方式
1. 學校需關注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情形與需求,需納入個別化教育計畫, 並得彈性調整。
2. 減少標準化測驗,得改採問答對話、檔案報告評量、學習歷程評量、 心得分享、到課狀況等彈性調整之多元評量方式。
3. 測驗時請考量特殊生在進行答題輸入時是否有困難,必要時請提供 輔具應用教學、代填答案人員或改變評量方式,或是其他考試服務 (例如:放大字體、延長考試時間等)。
4. 試卷以所有學生均可開啟為原則,避免採用特定檔案類型,或是必 須使用特定軟體方得開啟編輯之檔案。另外,請注意線上測驗之電 子試卷是否有特殊生於測驗時遭遇困難(例如:視障生避免考圖形 問題、聽障生避免考聽力測驗等)。
5. 針對功能性動作訓練、社會技巧課程,考量學生狀況與家庭支持度,先以認知評量為主,操作評量為輔,復課後再完成未能完成的操作, 授課教師以更彈性與適性調整評分標準。
6. 針對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於操作性課程之實作評量,如 評量學生學習結果需修正部份,教師得藉由拍攝影片或個別指導方 式,輔助學生調整學習。
7. 如有學生因書寫困難,或理解困難,除教師得協助家長、學生運用 報讀軟體進行評量報讀外,得調整評量方式,或酌情個別指導。
8. 學生若未能如期完成教師指派之課程任務或作業,教師需瞭解成因, 及藉由同儕、家長固定時間提醒,協助學生完成。
9. 學校調整後之評量方式,及學期成績計算方式之日常及各次定期評 量占分比率,於同一年級、同一科目之所有學生,應具有一致性。
10. 學生於線上學習期間結束返校後,教師需對學生之學習結果評量, 必要時予以實施補救教學。
(五)家長或陪同學習者與教師溝通合作
1. 家長協助學生線上學習課程時,請以學生為主,耐心等待學生之學 習反應與表現,並正向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學習。
2. 教師於教學前,請建立與家長順暢溝通管道,線上上課之時間安排, 盡量能搭配家長可陪同時段,及請家長督促與提醒學生上線學習時 間。
3. 家長配合教師,注意學生上網使用態度與行為(如:上課態度或網路 禮儀),以利課程實施與即時了解學習狀況。
4. 針對學生於線上學習易分心行為之處遇策略
(1)學習之空間環境請減少擺設無關線上學習之物品。
(2)儘量安排家人在旁擔任提醒角色。 (3)提醒學生教師上課進度或是應注視的地方。
(4)學生可使用直尺等輔助器具閱讀,適時遮住尚未閱讀部分,以 利學生專注於當下閱讀部分。
(5)平時可多給予學生注意力訓練。
(六)其他協助作為
1. 家長因故無法在家照顧,或學生因學習專注力不足、持續度欠佳, 或部份有行為問題,致無法進行居家學習者,請學校安排人力,提 供學生到校學習、照顧及用餐,並提供相關協助。
2. 學校需主動了解學生在家學習適應情形,透過學校三級輔導體系, 積極提供輔導與諮商措施。
3. 學校就身心障礙學生居家線上學習之即時情形與成效,需以適當方 式持續評估與關懷。
五、身心障礙學生學習需求殊異性大,針對不同身心障礙類別學生於線上學習 之需求,請提供不同的調整方式。
六、教師課前準備工作
(一)充分掌握班級內身心障礙學生之障礙類別、學習特性及需求。
(二)評估需協助方式與配合事項,安排如口述影像人員、線上學習陪同人員 (如家長、教師助理員、特教學生助理人員、同學)協助。
(三)確認學生是否需使用教學輔具。
(四)安裝盤點設備狀況,若設備不足,向學校詢問相關資源及設備。
(五)進行備課,依據課程進度安排學習素材、學習任務和測驗。
(六)預就講授速度、每個段落講述時間排演。
(七)確認所有學生已經登入同步直播課程。
(八)確認課程得否錄音、錄影。
七、線上教學資源如下:
(一)教育部(國教署)為建立高中職以下階段特殊教育教材與教具、研習課程 與實務經驗之教學資源共享資料庫,提供不同特殊教育需求之教師、學 生等社會大眾資源交流平台,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建置「優質特教發 展網絡系統暨教學支援平台 」 (https://sencir.spc.ntnu.edu.tw/GoWeb/include/);該平台已蒐羅 之教材類別,包括特教教材資料庫(含ㄧ般學科、特殊需求領域及其他 教材)、特殊教育輔導團所編製之特殊需求領域相關教材(106-108 年間, 包含生活管理、學習策略、職業教育與社會技巧 4 類別)、教材比賽得 獎作品(教育部辦理之獎助製作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設計比賽得獎作品) 及前導學校所編製之特殊需求領域相關教材(身心障礙包含生活管理、 學習策略、職業教育與社會技巧),可供教師授課使用。
(二)視覺障礙學生若有借閱電子圖書之需求,可至以下視障電子圖書館查詢 借閱:
1. 華文視障電子圖書館 https://elib.batol.net/
2. 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https://viis.ntl.edu.tw/
3.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http://blind.tpml.edu.tw/mp.asp?mp=10
(三)教育部教育雲平臺「線上教學便利包」(https://cloud.edu.tw/)匯 集公私部門數位教學平臺、工具與資源,包括同步、非同步教學工具、 各學科領域多元教學與學習資源、及教師線上教學增能課程影片等,可 供師生選擇符合其需求資源使用。
(四)各主管機關持續盤點與彙整適合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之線上課程、教材等 教學資源,並加強宣導及轉知教師善加運用,確實掌握學生學習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