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學
學務處/蔡以新主任
我的小學和北新迥然不同,沒有環伺的住宅高樓、熙來人往的百貨賣場、多樣便捷的交通運輸系統,它,是一所全校不到百人的迷你學校,座落在紅土山坡上村子的入口,環顧學校四周僅有一望無盡的甘蔗園,而一天三個班次的公車則是對外聯絡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
我的學校有著和當時臺灣校園相同的標準配備:校門口站立政治人物的銅像及左右兩邊花圃裡散落的大象、獅子、老虎、斑馬等動物水泥雕塑,然而,在兩排教室間一大塊一大塊整齊排列的花圃則是學校最獨特的風景。花圃,正確來說應該是菜圃才對,因為裡面沒有種植依著時序輪流綻放的花朵,取而代之的是一行行綠油油的蔬菜,一到六年級各班被分配到離自己班級最近的那一塊花圃種菜,這些蔬菜一但收成便賣給營養午餐老闆,華麗變身成為美味的營養午餐菜餚,而賣菜所得則存起來當作六年級畢業旅行的基金,順帶一提,小學生們可是良心農夫,百分之百無使用農藥有機栽種,那時候要是有同學犯錯,被處罰的方式可不是罰抄寫課文,而是到班級的菜圃抓老師指定數量的菜蟲呢!
那時候要是有同學犯錯,被處罰的方式可不是罰抄寫課文,而是到班級的菜圃抓老師指定數量的菜蟲呢!(示意圖)
小學生活最鮮明的記憶莫過於抽糖果這件事。當時全校學生都是走路上學的,路隊不是以班級為單位,而是由同路線年紀最長的學生擔任路隊長,他們每天負責點名、整隊帶學弟妹上放學。當時村子唯一的一間雜貨店是所有路線共同的集合地點,一早陸陸陸續續抵達的孩子們在店門口擠成一圈,每當有人從老闆手中接過約如A4紙張大小、上面排滿的一小格一小格的抽籤紙,圍觀的人便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要選哪些位置,雀屏中選的方形小紙片,先被用力搓揉,再小心翼翼的從邊邊尖角撕開來,揭曉答案的那一刻總是伴隨著此起彼落開心地歡呼或失望的嘆氣,那時抽中的獎品大多是糖果蜜餞的小零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小塊硬糖在嘴裡慢慢化開的甜蜜無疑是難以忘懷的小確幸。
我的小學,因為幾年前政府興建大學宿舍而被拆除,充滿兒時回憶的一草一木已不復存在,但那些無憂無慮、純真自由的日子依舊是記憶中最美好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