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箱,號省齋,福建晉江人,清朝康熙 42 年 ( 西元1703 年)帶著四個兒子方高、方升、方遠、方大渡海來台,先在雲林一帶屯墾,並逐漸擴大屯墾範圍,整體而言對於台灣早期西部與北部的開墾有著卓越的貢獻。張氏家族更是重視教育,家族成員在清朝時期曾創下十年之間考上六位舉人的非凡成就。
張方大是張士箱的四子,在清朝乾隆年間開鑿水圳,灌溉現在的樹林、土城、新莊、三重等地的農田;張家也曾經修建樹林太平橋以及濟安宮,對樹林地方之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目前樹林國小留有「方大視聽中心」,就是由張氏子孫捐資興建,現在學校的建築當中留有「福祿樓」,就是對於張氏家族熱心教育的感念。張氏子孫為紀念他們的先祖張士箱在將近兩、三百年前從中國福建晉江移民到台灣拓墾,成立「張方大慈善事業基金會」,再由基金會創辦「張士箱幼兒園」,每年重陽節時,全台之張氏家族成員齊聚「士箱幼兒園」,共同祭拜祖祠,以追思先人之「耕讀精神」。張家後人亦籌辦家族文物展,提供地方各界認識與了解其先人對於地方發展的努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