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十二股圳興建於西元 1871年,因為由十二人合資興建,所以稱為十二股圳,當初興建的目的是為了引進大漢溪水來灌溉農地。經過時代的變遷,農地逐年減少,圳路兩旁開始蓋起樓房,十二股圳逐漸成為一條收納兩側住家店面汙水的大水溝,西元 2010 年樹林區公所將已發惡臭的大水溝整治後,再舖上原木修葺成木棧步道,做為附近居民重要休憩廊道。十二股圳木棧道中段,因早期橋邊有一棵大榕樹,俗稱榕樹橋。淡水廳志登錄為榕樹橋 ( 台語發音 )。後亞化文字取其音而稱「 良士橋」 。相傳清道光4年(西元 1824 年 ) 張方大等地方人士興建,歷經多次重修,於民國49 年拓建為鋼筋混凝土,長 9公尺,寬 4.5 公尺。由於木棧道的覆蓋,古意樸實的小橋,隱身其中,令人懷古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