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也是一樣,適當的壓力能提高人的警覺性,使我們更小心思考,謹慎行事,從而發揮更理想的表現。過度的壓力則會使人困擾、沮喪和氣餒,並會引致腎上腺素增多,令我們失去自控能力,影響身體健康。
1) 壓力源即對我們產生壓力的事物和處境;
2) 壓力源會產生力壓力感,壓力感的大小取決於個人對壓力源的重視程度,對有關事物和處境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對自己的期望:
3) 不同桯度的壓力感,會引致不同的壓力反應,並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
同學的壓力感不斷增加時,可能出現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及肌肉緊張等生埋反應;而腦海又會不其然湧現了很多複雜的感覺,例如覺得自己缺乏能力,其他人漠不關心等。
壓力情緒隨之而來,包括﹕緊張、憤怒、焦慮、敏感、疲倦、失望、抑鬱、挫敗等,行為亦變得暴躁、激動,甚至大吵大鬧和失去自控。
同學壓力愈大,便愈難妥善地處理事情,若壓力感長期無法紓解,壓力警號便會響起。同學要留意這警號,以便及早處理,警號愈多就愈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和輔導。這些警號包括:
身體出現的表徵:
頭痛、敏感、失眠、疲倦,腸胃不適或腹瀉、月經周期紊亂,肌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