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協癇會為

國際腦癇局正式會員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雖然腦癇症藥物越來越多,但仍有小部分的患者在於腦癇症手術,以減少發作的次數及需要的藥量。服用藥物後未能穏定病情。此部分患者或能受惠


然而並非所有類型的腦癇症也適合手術治療,而且腦部手術本身亦帶有併發的風險有機會引致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建議患者先向自己的主診腦科醫生獲得更多資訊,以及詳細討論自己的病情及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


通常複雜局灶性腦癇(complex partial seizure)難以藥物控制,可考慮以手術切除發出異常腦電波之腦葉。如手術前病灶定位準確,手術適當,可以獲得70-80%的痊癒率。但是往往,因病灶定位困難,往往只有少數人可獲得治療。




腦癇手術主要針對藥物難以控制的腦癇病人。手術能徹底根治病源,但必須先找出腦癇起病的部位,才可進行切除手術。手術前的準備功夫很重要,包括腦電圖(EEG), 磁力共振(MRI), 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SPECT), 正電子電腦斷層攝影(PET)等,各有長短,須互補不足。


電波定位性範圍有限,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病灶偵測靈敏度不腦高。深部EEG雖定位準確,但偵測範圍較小,且具侵襲性。



正電子電腦斷層攝影(PET)或單光子電腦掃描攝影(SPECT)在病患未發作時,可測得病灶區低代謝或低腦血流,靈敏度約在65%~75%左右。發作中或發作後之檢查,則可看見病灶處血流或代謝增高。


以顳葉腦癇為例,約七成的病人手術後痊癒,毋須依賴抗腦癇藥,兩成的病人發作大為減少;只有一成的病人病情完全沒有改善。手術的後遺病並不常見;只有少於千分之五的病人會因併發症而半身癱換。

用腦外科手術去治療腦癇,已成為一種較成熟的方法。但是腦外科手只適用某些腦癇患者。

1. 已嘗試標準用抗腦癇藥不能控制腦癇發作(或一定不良反應產生)。

2. 腦癇的發作是與腦內某局部病灶有關,並與腦癇發作有關的腦內局灶可用手術切除,而不導至對重要部位如語言、記憶或視力的破壞。

腦癇手術是一項精細的、複雜的手術。它必需要一位熟練經驗豐富的腦外科醫生操作。多數此類手術是在一間特殊及較具規模的醫療中心進行。 

患者手術前可能需要多種特別檢查,某些病例在正式手術前先要向腦內植入電極來確定腦癇病灶位置。這些檢驗需時多天甚至多個星期才能完成。 

而患者在施手術中醫護人員會喚醒患者,以便確定腦內重要部位有無受損。手術後,某些抗腦癇藥服用需要繼續一至二年。

而後如無腦癇發作抗腦癇藥可逐漸減量。如此某些患者可達至不再需抗腦癇藥治療。但手術後某些患者仍需抗腦癇藥治療,甚或手術後並無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