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樹林國小 楊易霖 老師

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學校的課程應該如何來修正,才會符合樹林的孩子。從1968年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學科知識學習為主軸,希望孩子具備知識;接著2001年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以基本能力為主軸,強調要有能力應用知識;至2019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的課程改革,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希望孩子主動、願意透過協同學習活用知識,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在這一波的改革可以發現,從以往給孩子知識(會不會用,是你的事),變成在乎孩子是否能活用知識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這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主、尊重學習者的改變。

因應這樣的改變,學校的課程也將有所調整,除了七大領域的部定課程(學習基本能力)外,也給予學校足夠的彈性空間,進行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的課程開發,讓孩子在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中,活用各領域學到的基本能力,透過資訊科技的幫助來解決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透過資訊科技的幫助? 在整個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的課程開發中,我們發現「科技與國際、在地認同」這些元素對於孩子日後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也發現樹林部分的家長也都是自行創業,是否也可以透過課程讓孩子對於創業可以有些許的概念,因此在經由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同意,提出「樹林啟夢計畫~創業家教育」校訂課程,我們希望透過一個系統性的規劃來讓孩子感受一個創意的歷程,如何遇到問題,用部定課程學習到的基本能力來協助解決問題,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可以變成孩子活用知識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的場域。

一至二年級的課程重點在於盤點社區資源,帶著孩子認識社區親近社區;三年級則是透過資訊科技的協助,整理分析網路上有關社區的資料,整理出社區資源與社區特色;四、五年級則進入透過資訊科技的幫助來解決問題的階段,老師會引導孩子利用不同的資訊科技來解決社區或學校中會遇到的問題,透過四個主題的學習,來讓孩子自主統整出屬於自己的問題解決流程,並學習到四種資訊科技工具的應用;六年級的部分,老師放手讓孩子自行發展專題,讓孩子透過實作,檢視自主統整出屬於自己的問題解決流程是否還須修正,讓真正的專題問題可以有孩子發起並找出解決的方法。

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的課程改革希望可以透過全盤的規劃,孩子可以獲得系統性的學習,本校在規劃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是全部老師一起檢視,一同規劃孩子一至六年級的發展(彈性學習課程一起規劃,非拼盤),因此才提出「樹林啟夢計畫~創業家教育」校訂課程。透過這樣的課程,希望讓每個畢業樹林的孩子,都可以嘗試學習為社區解決問題,增強在地認同,並發展出屬於自己解決問題的脈絡,願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期待畢業於樹林的孩子都可以在樹林學習到「探究、協同、創新」這三項元素,並會活用這三樣元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