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週必教的靜思課程(1)-魯班教子

Post date: Sep 13, 2009 3:50:15 AM

靜思語: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1)講述魯班教子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 生命有限,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故事如下:

魯班的兒子游手好閒,既不愛讀書,又不肯幹活,整天東遊西蕩,浪擲光陰。

一天,魯班把兒子拉到身邊,拿出一根長長的木棒,對兒子說:「你量一量,它有多長?」

兒子量完以後,回答說:「不多不少,正好八尺。」

魯班說:「不錯!人的一生,正跟這木棒一樣──要說壽命,也不過八十左右。」說著,他掄起斧頭,「ㄆㄚ」的一下,將木棒砍去四分之一。

「孩子,人生的前一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幼稚時期,還不能為社會造福,應該把它減去。」

接著,他又舉起斧頭,「ㄆㄚ」的一下,在木棒的另一頭又砍去同樣的一段,說:「人生的後一階段,是一個人衰老的晚年時期,往往力不從心,也應該除去!」

「這樣,不是只剩下一半了嗎?」兒子瞪大了眼睛。

「是的,孩子!」魯班又說,「這剩下的一半,又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睡覺的,也必須減去!」他揮起斧頭,砍去剩下的三分之一。

「爸!」兒子驚叫起來。

「不,孩子!」魯班繼續說,「這餘下的一段,還要去掉吃飯、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話沒說完,魯班拿起斧頭,把餘下的木棒再砍去了一半。「我懂了,爸爸!」兒子眼中閃著淚光,怕爸爸再砍下去。

「不,」魯班長嘆一聲,「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孩子。這最後留下的一截,還要去掉生病……」

「爸,不能砍了!」兒子終於拉著魯班的手死也不放。他流著眼淚苦苦哀求。……

聰明的讀者,請你算一算:人的一生,真正可為社會造福的究竟有多少時間呢?

.

(2)省思:在黑板上用畫田地的方式比喻每個人的心地就像一畝一畝的田地,若能”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則能種出許多福田,反之則把心中的福田燒掉了,勉勵孩子每天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