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
主要內容
《廣論》是總攝佛經三藏十二部要義,依「道前基礎」和「三士道」次第由淺入深編寫而成的重要論典。內容簡略介紹於下。
「道前基礎」- 最重要的是「敬」和「信」。經由聽聞軌理、說法軌理、完結軌理等,它使得性情孟浪的人,生出恭敬的心;自我中心的人,注意到別人的優點;麻木遲鈍的人,產生感恩的心;個性孤獨的人,走入群眾;害羞木訥的人,開口分享他們的內心;生活規律不良的人,調整自己的腳步;思想喜好多有束縛的人,看到開擴無限生命的存在。這些都有可能令人產生人生第一次巨大的改變和感動。
「下士道」- 是希望「此生與來生的串習能有比較好的條件、可以繼續努力」修行的學人所應修習的事項。「下士道」要相信因果,廣結善緣,四力淨修,集聚福德資糧。輪迴於善道。
「中士道」- 是希望「不起種種因,斷絕種種果」,而遠離生死輪迴的學人,應修習的項目與次第。「中士道」要趁著暇滿人身,速修 戒定慧三學,快速往生西方聖土,不墮輪迴而得到解脫。
「上士道」是有可能成為宗師,承擔如來事業之學人的修習內容與次第。
「上士道」- 的修習是要拼命的。必須因為大悲心而生出大菩提心 和 四無量心,並且啟動六度四攝的大修行。但是真正入道的關鍵,是在於「止觀」的成果。為了幫助領悟「止觀」的正確意義,「戒」就非常重要。「無我」、「出離」,最後還要和善知識「心心相印」,才有可能成為宗師,承擔如來事業。
道前因為尊敬和相信,而生出希求來世之心,進入下士道。
因為懺悔、皈依三寶 和 勝解空義、靜息不善、修菩提心等四力淨修,而生出遠離生死輪迴之心,進入中士道。
因為修習戒定慧三學,而生出今生悟道,即身成佛的大發心,進入上士道。最後,在上士道中,跨時空以一「定」,覆天地於一「無」,成就「止觀」之果。這就是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令道次第「動態」銜接的 有效構想和意圖。
福智網站有課程訊息,可線上學習。
https://www.blisswisdom.org/topic/ceremony/3172-9234
https://www.blisswisdom.org/topic/lrclass
另外佛光山永本法師也有影音「菩提道次第廣論」可以在佛光山各別分院去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