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石的學生
黃敏
詞曲作家,本名黃東焜,台灣台南縣人,1946 年進入台灣電力公司服務,1947年隨許石學習聲樂及樂理,1949 年與文夏等人組亞羅瑪樂團在台南演出,1957 年開始從事作詞及唱片製作工作,並發表 〈流浪的馬車〉、〈爸爸是行船人〉 等歌,1962 年之後,也開始作曲及歌唱教學,作品有〈愛著愛到死〉、〈西北雨直直落〉、〈黑玫瑰〉等歌,1973 年擔任海山唱片公司文藝部主任,1981年擔任光美唱片公司製作部經理,曾獲第二十屆中興文藝獎,2011年獲頒第22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代表作品:愛著愛到死、西北雨直直落、黑玫瑰、賣菜義仔、一隻小雨傘、我是男子漢、行船人的愛。
鍾瑛
歌手,本名鍾秀卿,1950 年起即在正聲電台節目中擔任現場演唱,1952 年與許石先生一起錄製《夜霧》專輯,1953 年起先後灌錄〈安平追想曲〉、〈送出帆〉等專輯,同時期並在淡水河邊演唱國語歌曲,之後參加台語電影拍攝,拍過《黃帝子孫》、《瘋女十八年》、《痴鳳尋夫記》、《母子淚》、《春天後母面》等數十部電影,1969年10月中視公司成立後,開始擔任閩南語連續劇的演出,1971年更以編劇身份編了「愛染桂」舞台劇,並唱紅該劇主題曲〈旅之夜風〉,曾於1994年參加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台語老歌演唱會,1997年參加台灣思想曲演唱會,曾獲「廣播金音獎」、「本土文化特殊貢獻獎」等獎項。代表歌曲:〈安平追想曲〉。
林沖
鑽石歌王林沖1946年就讀台南一中初中部時,全家在台南延平戲院看了許石歸國後的一場表演,這就是許石<新台灣建設歌>的首演。後來林沖1956年透過鍾瑛的介紹,到位於延平北路的許石歌唱教室學唱歌。1960年代林沖在日本登上寶塚參與歌舞及音樂劇演出,在日本東寶公司拍電影,在哥倫比亞唱片灌錄唱片,在電視台拍連續劇都有非常傲人的成就。1969年林沖在香港以邵氏電影《大盜歌王》走紅華人世界, 1969年以後就以影視發展為主。
顏華
1938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鎮,畢業於嘉義女中,顏華高中時參加聲樂班訓練,並與許石學習演唱技巧,並於正聲電台演唱。後於中華與民聲電台擔任電台廣播員與主持「顏華時間」台語流行歌節目,1976年開始參加台語電影「十八姑娘一朵花」、「速度的愛情」等演出與主題曲演唱,紅極一時。顏華每次登台演唱,總是身穿旗袍,手戴白手套,襯托出她的高貴、嫵媚動人。1960年,當時在高雄『夜花園』有三寶,即紀露霞、藍夢真、顏華三人鼎足而立,名噪一時。顏華所灌錄的流行歌曲很多,如:〈長崎蝴蝶姑娘〉、〈星下情歌〉、〈青空天使〉、〈ABC小姐〉、〈寂寞夜港邊〉、〈湖畔之宿〉、〈送你一蕊玫瑰花〉、〈現代小姑娘〉、〈你著不通未記呢〉、〈海外一封信〉、〈給我吻一下〉…等等。
豔紅
許石的學生,跟鍾瑛、顏華是同時期的。據許石家屬說,豔紅旅居在澳門,她以前常常也邀請許石家屬到澳門去找她玩。可惜現在都失去聯絡了。
劉福助
本名劉睿騰,自小對歌唱有著濃厚的興趣,他17歲時便和許石學音樂,成為許石的學生。那時許石把辛苦採錄,並商請許丙丁先生填作新詞的民謠歌曲,一一教導劉福助演唱,還詳細解說每首歌的典故。1959年隨許石全省民謠巡迴演唱,並出版第一張唱片「丟丟咚」,劉福助憶起巡迴發表會的那段日子,心中無限思念。之後入伍服役在馬祖中興藝工隊擔任歌舞演員,退伍後考取中國廣播公司基本歌星,後加入台視公司,在「群星會」等歌唱、綜藝節目中演出,以台語歌曲〈安童哥買菜〉走紅歌壇,成為著名的民謠歌手。
林秀珠
以丁玲為藝名的林秀珠17歲時跟隨許石老師學習歌唱,隨著許石所組的「環島播民謠」全臺巡迴數個月,以劇和演唱民歌為主的表演方式深受各地民眾的喜愛,所到之處經常滿座,流轉於各城市之間的旅途艱辛也隨之化解。1963年在正聲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公司擔任現場演唱工作,並在剛開播的台視演出。1966年因演唱〈三聲無奈〉而走紅歌壇。
陳婉玲
陳婉玲從小喜歡音樂,初中二年級起便與許石學音樂。由於陳婉玲的歌聲廣受大眾喜愛,便為台視的電視節目「綠島之夜」及「寶島歌聲」的基本歌星。陳婉玲陸續演唱了閩南語電視劇主題曲「紅顏淚」「春夢如雲」「檳榔村之戀」「梨山之村」…等,灌錄了「夜半江山樓」電影主題曲,1965年還曾參與過「錦上添花」「英雄難過美人關」電影的演出。後隨中華歌劇團到香港,越南及日本等地演出,結婚後淡出歌壇,並教學至今已屆25年。
高義泰
雲林縣虎尾鎮人,高義泰到許石位於延平北路上的「許石音樂教室」發聲練習,再依樂譜反覆演唱曲目,許石指導演唱技巧、情感,提點他演唱時的抑揚頓挫起承轉合,1968演唱由許石老師編曲的電影插曲<孝子流浪記>及<萬里尋媽咪〉;同年10月11日高義泰也首次參與許石老師在中山堂舉辦的國慶中國各省民謠演唱會演唱蒙古地方民謠組曲,1970年台視播出布袋戲《雲州大儒俠》造成轟動,當時劇中更將<萬里尋媽咪>選為史艷文兒子史獻忠的出場曲,而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