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enerative Medicine  &
Cancer Research
國立中興大學 生醫工程研究所  |  組織生醫工程 暨 癌症轉譯醫學 實驗室

ORCID -- Connecting Research and Researchers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專利發明競賽 興大獲得金、銅牌

王惠民教授研發專利「蝦紅素用於製備抑制或治療皮膚失調之組合物的用途」。人類皮膚黑色素瘤是具侵略性的皮膚癌之一,且黑色素瘤是高度抗常規化療,轉移癌細胞至各人體部位的機會極高,而有效治療黑色素瘤的效果有限,為了抑制癌症的發展,使用化學預防治療是有效的。化學預防使用天然藥物,包括抗氧化劑和癌症預防劑,甚至是癌症治療藥劑來抵抗癌症,王惠民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蝦紅素(astaxanthin)具有誘導黑色素癌細胞凋亡以及自噬的效果。

中興大學[公關組]    /    中時新聞網    /    自由健康網    /    Yahoo新聞

 癌症研究 /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 生物活性物質開發 

1. 癌症的研究範圍從分子生物學到臨床試驗的性能,以評估和應用黑色素癌治療的方法。我們研究的重點包括化學藥物治療與生物技術干預,例如癌症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

2. 另一方向是將因疾病、受損和自然衰老的組織或器官予以延長功能、修復、更換或再建。「組織工程應用」以細胞支架為主,目標是開發能對細胞增殖和分化能力都有幫助的生物衍生支架、生物模擬支架和脫細胞支架;「人工細胞培養應用」目前發展是以溫度敏感型高分子材料為主,可以克服在細胞含量較高的組織工程之限制,進行細胞層片組織工程的製作和臨床應用。 

 納豆萃取物抗黑色素癌效果顯著 興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實驗證實納豆萃取物抗黑色素癌效果顯著!中興大學生醫工程所王惠民教授團隊研究發現,納豆中的提取物,可調控氧化壓力機轉以毒殺黑色素癌細胞,均具有潛力開發成抗黑色素癌藥物,研究成果日前刊登於食品科學領域頂尖期刊《食品與化學毒理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more ...    中時新聞網      中央通聯社 

 【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稿108/12/13】

興大醫工所王惠民教授 榮獲李天德醫藥科技獎

中興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王惠民教授,12月3日以研究項目「藉由奈米檢測技術與標靶蛋白質的創新醫療策略應用於皮膚治療」,獲頒第15屆永信李天德青年醫藥科技獎。此為該團隊繼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化學工程)、年輕學者生化科技發明獎(生物化學)、永信李天德青年醫藥科技獎(醫學製藥)後,第三度受到重要獎項的肯定,王惠民教授更將部份獎金捐給興大醫工所,希望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惡性癌症研究。

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為鼓勵國人從事醫、藥科技之研究工作,特設立「青年醫藥科技獎」獎項,選出傑出貢獻者,頒予獎金以茲鼓勵,期望提升臺灣醫藥科技之研究發展。

王惠民教授表示,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具有發病率高、隱蔽性強及致死率高等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預計在未來十年內,臺灣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人數將繼續呈上升趨勢,成為醫療資源負擔最重的疾病之一。針對惡性黑色素癌的防治,西醫採用的策略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療藥物、標靶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中醫藥作為治療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隨著分子醫學的發展,針對引起腫瘤的關鍵標靶蛋白質或信號通路干預已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標靶抗腫瘤藥物的研究是當前藥物研發的重點。因此,探究有效中藥方劑的治療標靶蛋白質,開展基於中藥的抗腫瘤標靶藥物研究,對中藥現代化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王惠民自進入學術研究領域,就持續關注惡性腫瘤領域研究,中興大學有惠蓀林場等廣大資源,值得做深入的研究。他希望能帶領年輕學者在中草藥方劑更深入地探究,培養下一代研究員,強化臺灣科研實力,同時培養更多人才,以利中藥抗腫瘤標靶藥物的研究。

他表示,得知獲獎時,心中湧上莫大的感動。經過無數時日的歷練,終於團隊的努力再次獲得如此崇高的肯定。研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結果不如預期,這時會進行文獻探討與先進們討論,再與團隊成員開會以釐清實驗過程、方向,進行修正,實驗的過程中,亦要不斷學習去面對一切來自於研究中的挫折與失落。王教授鼓勵年輕學者加入惡性癌症研究,中草藥是一個極具發展性的領域,只要有興趣且願意努力的朋友們都可以加入。但他也提醒,研究工作有時是一條孤單又漫長的道路,需要毅力才能堅持下去。期盼團隊未來能精益求精,並以謹慎戰兢的態度完成每一項研究,讓社會更加美好,做出更多貢獻。  

發現分解戴奧辛菌種 興大iGEM遺傳工程競賽奪金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級的合成生物學競賽。該競賽由麻省理工學院於2004年首創,旨在培養合成生物學人才,促進各國大學本科生在該領域的學習、交流與合作。每年,大賽主辦方提供給各參賽隊伍一份DNA標準樣本庫,各隊自行選題並通過設計和模型分析,將所需樣本導入現有的生物體系,合成全新的生物工程系統(即「基因工程機器」)。,今年總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大學及高中合計340隊參與為歷年之最。

中興大學4個學院、18名大學生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利用可分解戴奧辛的植物內生菌,能讓植物不累積戴奧辛外,並可促進植物在含戴奧辛的土壤環境下仍能正常生長。日前參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i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榮獲金牌。興大團隊由合成生物學專家、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黃介辰及工學院醫工所教授王惠民、生科院基資所助理教授陳玉婷指導,今年興大首次組團參賽。黃介辰指出,團隊成軍後歷經一年多的準備,旋即在首次參賽勇奪金牌,實屬難能可貴。more ...

 補天計畫 女媧人工皮

本團隊計畫使用細胞支架技術為基底開發針對慢性傷口修復的新型醫材。可預期在慢性傷口的市場可搶下廣大商機。

本產品以慢性傷口修復為主要目標,利用跟一般市面上不同且創新製作的人工皮。基於我們已有的研發團隊及充足的研發經驗,可開發出優秀的天然素材,設計出不添加額外可能造成患者負擔的材料,適合任何膚質使用,符合人體肌膚需求的高品質商品。>>>  聯合新聞網 高醫人 <<<

 探究皮膚生成黑色素機轉                   

人體黑色素生成的過程中,酪胺酸酶為頭兩個速率決定步驟之酵素。在處理皮膚黑色素過度沉著問題時,其中主要的策略便是抑制酪胺酸酶。現階段我們已利用目標蛋白質(酪胺酸酶)來篩選具有抑制其活性的化合物,包括天然物及化學合成物。我們是同時具有多種篩選酪胺酸酶抑制劑平臺,含蓋了動、植物,有蘑菇、老鼠黑色素瘤B16F10、斑馬魚、人類正常皮膚細胞

 升麻抗皺成分的分子藥理機制探討

人體隨年紀漸長而衰老,而 真皮組織下的 膠原蛋白 與 玻尿酸 的新陳代謝,也將由 年輕時的 ~合成>分解 轉為 分解>合成 當膠原蛋白 與 玻尿酸 數量不足以支撐真皮組織時,皺紋因此產生。因此 抑制 膠原酶 及 玻糖酸酶 活性,減緩真皮組織中 膠原蛋白 及 玻尿酸 的分解 為一種可考慮的抗老策略 。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avidbiocosme/home/%E6%8A%95%E5%BD%B1%E7%89%871.PNG?attredirec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