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導引疼痛治療案例:

超音波導引去除惱人的腱鞘囊腫:

案例 :手腕長出一顆小腫瘤,要不要開刀?

在手搖飲料店工作的林小姐,由於之前天氣炎熱,業務繁忙,手部整天都要作重覆性的動作。近日林小姐來發現右手腕背側長出一個小腫瘤,有些許壓痛感,且腫瘤似乎愈來愈大,甚至影響手腕活動。

林小姐經鄰居介紹至本院就診,經楊醫師高解析度超音波發現,其手腕伸側有低回音病兆,疑似為腱鞘囊腫(ganglion cyst),楊醫師建議林小姐可進行「超音波導引抽取術」(如影片所示),在超音波下精準抽出病兆,抽取出腱鞘囊腫中「果凍狀」(如圖)的組織液。

頸椎骨刺神經根病變微針減壓治療:

案例: 病入膏肓的痛苦;怎麼辦?

45歲的林先生從事修車工作多年,一天常須仰頭固定姿勢工作8小時以上,近幾個月開始,常感到左肩胛骨內側嚴重疼痛,麻痛感逐漸延伸至左手,疼到甚至夜間無法入眠。

林先生先至中醫就診,中醫因其膏肓穴疼痛;為其安排針灸推拿等療程;但症狀仍無改善,甚至痛到常須服用高劑量之止痛藥物。林先生至大醫院神頸外科就診;並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其頸椎第五丶六節處長骨刺,並建議若一段時間復健無效,須手術治療。

林先生對頸椎開刀的風險仍有疑慮,林先生經它人介紹至本院就診;楊醫師檢視其症狀及影像資料;衛教林先生須注意工作姿勢並接受頸椎牽引治療;但因林先生之症狀較嚴重,楊醫師建議林先生先進行「超音波導引頸椎神經根注射治療」(如圖所示),在超音波導引下將藥物注射至林先生之神經根處,治療後林先生之疼痛即明顯降低,疼痛指數由最痛的10分降低至3分,再配合一段時間之物理治療後,林先生之症狀即明顯減輕,可不須進行手術。

腰椎骨刺神經根壓迫

以超音波導引微針經尾椎孔減壓神經:

陳先生至大醫院檢查,神經外科為其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陳先生為腰椎第四、五節嚴重之椎間盤突出。並建議病患若保守治療數月無效,須進行手術治療。

住在附近的陳先生至本院復健,經腰椎牽引等物理治療數週後,疼痛狀況仍相當嚴重。甚至痛到晚上無法入睡。

因陳先生嚴重之症狀,楊醫師為陳先生在門診以超音波導引方式,進行「尾椎硬膜外注射術」,注射完陳先生之症狀即有所緩解。楊醫師亦建議陳先生近期應避免久坐負重,並繼續配合物理治療。

「尾椎硬膜外注射術」是從薦椎下裂孔處下針,須在無菌技術下,穿過薦椎韌帶進入硬膜外注射 ,禁忌症為凝血功能異常,脊髓腫瘤及其它嚴重之系統性疾病。

新近之超音波導引注射,可增加精準度,避免併發症產生。注射之藥液仍以類固醇及止痛劑為主,達到消腫、消炎、止痛的效用。2016 之研究, 以自體濃厚血小板生長因子經尾椎孔注射(註:出處),對坐骨神經痛有效果,可能得以促進神經的修復及再生,並避免傳統類固醇注射的副作用。

尾椎硬膜外注射術可在門診進行,有藥物過敏及其它病史務必告知醫師,注射後觀察十至十五分鐘若無不適現象可返家。注射完仍須配合復健治療,若注射數次,症狀仍無改善,須諮詢相關專科醫師進行手術治療。

註:

Rohan Bhatia. Efficacy of Platelet Rich Plasma via Lumbar Epidural Route in Chronic Prolapsed Intervertebral Disc Patients-A Pilot Study.2016;9:5-7

震波微針複合療法:

修復退化的足底筋膜:

案例: 如履薄冰,踩地好痛!!

50歲的陳媽媽無特殊病史,近幾個月來陳媽媽每天早上起床,腳一踩地,足跟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走了十多分鐘後才逐漸緩解。

陳媽媽至一般診所拿了止痛藥吃,但一停藥疼痛仍然持續,且近日她在辦公室坐久了,一站起來腳也開始疼痛。

陳媽媽經友人介紹至本院就診,經楊醫師超音波檢查發現其足底筋膜明顯增厚,符合足底筋膜炎的診斷。

楊醫師建議陳媽媽除了一般物理治療外,可輔以鞋墊減壓。若要增加療效,可進行「超音波導引高濃度葡萄糖水增生療法」及「體外震波治療」。楊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在足底筋膜附近注入增生劑,並以體外震波治療。二次療程後,陳媽媽的症狀有明顯改善(震波為EMS原廠示範影片,非實際治療狀況)。

肩關節沾黏微針導引關節擴張:

案例: 鬆了!卡卡的肩關節

從事建築業的彭先生,因工作常須搬負重物。不料在一次工作時突然感到右肩部劇痛。彭先生至一般診所打針吃藥,但效果短暫,甚至無法舉起肩膀工作。

彭先生經轉診至本院,楊醫師為其理學檢查發現其右肩活動度嚴重受現。楊醫師超音波檢查,亦發現其右側之脊上肌腱有發炎現象。

楊醫師除建議彭先生在休息及一般的物理治療外,可進行一次之「超音波導引高分子量玻尿酸肩關節擴張術」,如影片所示可看到入針處及流動的玻尿酸把肩關節打開了,注射後彭先生當下即感到右肩之治動度增加,幾次物理治療及徒手治療後,彭先生的症狀明顯改善許多

頸椎小面關節注射修復:

案例: 低頭族的痛 頸因性頭痛

陳小姐是一位公務員,工作須長時間使用電腦,且休息時間還常收到長官的line ,長時間的壓力和電腦使用下,肩頸疼痛酸麻,甚至連頭部及眼眶都會痛,有時甚至看東西時會感到畏光丶模糊。

陳小姐至大醫院就診,先後看了神經內科及外科,作過核磁共振及腦波等檢查,但除了頸椎第三丶四節有些退化外並無明顯異常,醫師建議她先進行復健治療。陳小姐於家裡附近的復健科,作了幾週的牽引,但症狀並無明顯改善,陳小姐經朋友介紹至本院就診。

經過楊醫師問診並檢視王小姐的影像檢查;理學檢查發現陳小姐頭後仰較痛,且雙側後頸皆有明顯壓痛,且核磁共振亦發現頸椎第三丶四節後側關節面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

楊醫師建議陳小姐應注意坐姿,避免長期低頭。因陳小姐的症狀較為嚴重,楊醫師建議陳小姐,可於超音波導引下,針對局部頸椎後側關節進行頸椎小關節面注射(如影片所示)合併內側關節分支注射,並配合徒手治療。幾次療程後,陳小姐之症狀有明顯進步。現在陳小姐有注意坐姿及調整其工作型態,而追蹤陳小姐之症狀並無復發

案例: 不穩定的膝蓋 後十字韌帶撕裂

20歳愛打籃球的林先生,某次激烈的比賽中,被隊友撞了一下,頓時右膝劇痛,賽後嚴重腫脹,林先生至醫學中心之骨科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為後十字韌帶不完全撕裂傷。

其後,林先生接受數月之復健治療,雖腫脹有所改善,但膝蓋仍常隱隱作痛,且跳躍落地時膝蓋常不穩,嚴重影響運動功能。

骨科醫師建議林先生,若症狀仍持續可考慮接受後十字韌帶之「高濃度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platelet rich plasma,PRP)注射。林先生經親人介紹至本院就診,經楊醫師精密超音波檢查,發現其右側後十字韌帶明顯腫脹,後拉測試(posterior drawer test)明顯為陽性。

楊醫師在精密超音波導引下為林先生注入「高濃度自體血小板」(如影片),經過數次療程並搭配物理及運動治療後,林先生之症狀有明顯改善,運動時無明顯不適症狀。